•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2-2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

    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⑴ 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 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2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⑶ 结尾部分也可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2层写___________,这两层中间用“____________”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用“__________”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提问学生,然后教师作纠正、补充。

    7、参考文中的注释,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

    8、教师小结,并板书: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二、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引出

    脉络 乐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