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0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充满智慧,没有平淡平庸的官话;

    鞭辟入里,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话。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素养和哲学内涵。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认真研读此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成长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1万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探索。在宁德这一年零十一个月时间,他基本都在下乡,他看到宁德的山山水水,也看到了宁德的老百姓的贫穷。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的了解非常的深刻,正是因为这样,他这本书才取名《摆脱贫困》而非“消灭贫困”,“根除贫困”。正因为他感到宁德不能一下子消灭贫困,“根除”、“消灭”贫困一下子很难做到。所以,他就定位为“摆脱贫困”。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脱贫事业是需要几代人来努力的浩大的工程,我的努力毕竟是时者甚短,功者甚微。”他后来在总结这本书的时候说扶贫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一两天、一蹴而就的工程。

    仔细想来,不仅扶贫是这样,哪一个工作上的成就,事业上的成功不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取得的?世界上没有成功的捷径,幻想一日成功,一夜暴富,最后品尝的只能是失败的苦酒。坚持自己的初心,勿贪捷径。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会发现成功已经在向你招手。就像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到的他在上山下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自然的现象——滴水,岩石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柔软,它居然可以把岩石滴穿,居然可以把岩石滴到地下一个凹凸,凹陷下去,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就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我们在工作中拥有这种“滴水精神”,何愁不能成功?

    “滴水精神”的内涵不仅在于培养坚持的意志,还在于养成从小事做起,把工作中的每件事坚持做好的良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引用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的话提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所以,明白事理的有学问的人,始终不以要作成多大的事业为起端,因此才能成就他的伟大事业。从小事做起才能把大事干成。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工作中更是如此,认真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

    掌握和自己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作为大事认真去完成。我们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一定能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作为一名高速人我们身上不仅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钢铁般的意志,更要在一件件小事中日复一日的无私奉献。在三尺铁皮收费亭中用青春燃烧人生的价值;

    在路政巡逻车里用汗水保证道路的安全通畅;

    在监控室里上传下达、眼观八方,耐得住幕后付出的寂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培养滴水穿石的意志和久久为功的信念,握紧手中的接力棒,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一定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篇二)

    《摆脱贫困》是我个人阅读的第一部由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文章汇编的书籍。之所以能够潜下心来读完习总书记的著作,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关于政治方面的讲话和文章,习总书记的讲话总是那么深入浅出,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历史的深度,更有实践的温度。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一种情怀,一种心怀大义、亲民爱民的浓浓情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总书记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宁德地区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工作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作为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个人认为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和启迪思维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先扶志。书中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斗志,可怕的是不思脱贫,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只要充分激发了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摆脱贫困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要发扬“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精神,扶贫唯有实干。产业扶贫,是一项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贫困群众能否实现长期而持续的收益,切不可拔苗助长而最终劳民伤财。要甘于奉献、苦干实干,相较于非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劣势。这就要求我们“弱鸟先飞”,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苦干实干,以此来弥补其它的先天不足。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一定会带动贫困群众尽早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再次,要发扬“四下基层”的作风,注重一线推动。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当地群众感念至今。“四下基层”作风同样适用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只有我们的指挥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举措;

    只有我们的战斗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有效推动扶贫措施落地落实,进而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我想,这种对待事业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不正是当前“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的么?不正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么?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摆脱贫困》都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飨食的精神食粮。

    (篇三)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其内容虽然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但核心都是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包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思考和学问。

    全书开宗明义,首先通过对闽东九县的调查研究回答了“弱鸟如何先飞”这个难题。

    弱鸟要实现先飞,首先是解放思想,树立“先飞”意识。书中明确指出,摆脱贫困,核心是摆脱思路和意识的贫困。要扫荡“等、靠、要”,“穷自在”的思想,内心深处深耕摆脱贫困的渴望。其次是分析现状,提升软实力。敢于参与国际化的竞争。面对落后地区硬环境还缺少条件的情况,积极提高自身的软环境,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提升竞争力。第三个是因地制宜,增强硬实力。要使得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要有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闽东地区农业基础较好,要抓好大农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发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第四是从严治党、为政清廉。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志向,期待弱鸟先飞,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

    书中深刻阐述了滴水穿石所带来的启示。

    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是无数粒滴水,前赴后继,终能达成穿石之功。滴水穿石,喻之于事,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弥足珍贵。面对困难和复杂局面,若有水滴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勇气,久久为功,亦终将达成穿石之功。

    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几种关系。

    如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相结合。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容易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因此需要客观、科学去发展经济。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

    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速度和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同一。

    如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正确制定产业政策,结构生产力得不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速度和效益。

    如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对于闽东地区,开放和扶贫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开放和扶贫有一定差异,所以必须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是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提倡用开放的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和在扶贫工作中运用开放政策;

    第三是开放和扶贫彼此依存,相互促进。扶贫的成果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将促进扶贫工作迈向新台阶。

    全书共29篇文章,12万字,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都围绕经济建设一个主旨。虽然全书的实践发生在闽东地区,但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探索,去实践。少年强则国强。有理由相信,随着广大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定能实现滴水穿石之功。

    (篇四)

    在今年南京书展上,我向读者推荐了三本书,第一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这本书既是一部实践论著作,也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包含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哲学内涵,许多深刻洞见所透射出来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在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这本书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尽管是针对20多年前的贫困地区提出来的,但对于我们今天为官干事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学习这一著作,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从他的重要论述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

    领导干部要立政德——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做过多次强调。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领导干部立政德提出了要求,深刻指出:“‘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这一条恐怕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官与发财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官”与“发财”的这些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南京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谨记并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谆谆教诲,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坚持严以用权、始终廉洁从政,做真正的共产党人。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他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认为欠发达地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大家都期待看到巨变、质变,岂知这些巨变、质变背后靠的是“滴水穿石”般锲而不舍的实干。对此,“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

    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

    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滴水穿石”,就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是一种久久为功的坚持和韧劲,是一种矢志如初、奋斗不息的进取品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政绩观。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既胸怀长远目标,又立足当下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既做那些容易出显绩的工作,更埋头苦干抓潜绩;

    既做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那些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工作。

    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关键要摆脱“思想贫困”。事业要发展,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的先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思想解放问题,他在宁德工作期间就特别强调要摆脱“思想贫困”,认为“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所谓“思想贫困”,主要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思路,最终导致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精神状态。要摆脱“思想贫困”,需要加强学习,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进入新时代,南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打好“思想脱贫”之战。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摆脱贫困》中汲取营养,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脱贫”,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要始终保持思想活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破解新难题、打开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篇五)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记录了对闽东九县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凝聚着习近平执政感悟和智慧心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书语言平实,简明易懂,细细研读,使人豁然开朗,深受启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如何将“摆脱贫困”的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党委、纪委的决策部署;

    通过学习,摆脱头脑贫困,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做到观念“先飞”、思想先行,坚持问题导向,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常态,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二是反腐倡廉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以及近期巡察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有所减少但还没有绝迹,廉洁自律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思想自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必须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握紧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加大教育和惩治力度,向一切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宣战”,向一切违反作风建设规定、顶风违纪问题“说不”;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向一切“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开刀”,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特别要加强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督办工作,严肃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三是脱贫帮扶要落实“扶贫先扶志”的方法。针对当前群众中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以及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要正确引导扶贫帮扶对象,打破传统保守观念,淡化贫困意识,开动脑筋想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增收致富。要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解决好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好扶贫帮扶,做到明基础、稳起步、真脱贫。

    四是为官从政要有“终生廉洁”的志向。“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会变成谋取私利的手段。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为人处世底线,学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不伸手、不计较、少抱怨,既要在事业上开创新功,更要树廉洁新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要‘干事’,更要‘干净’”

    作者就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写下去吧。

    天然去雕琢!

    习近平的《摆脱贫困》读后感

    傅相辉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习近平同志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省宁德地区主政期间,针对宁德区情概括出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给宁德人民脱贫致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等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1.树立必胜的信念。读完这本书后就有一种感觉:习总书记是一个具有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如《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之光》、《困境的突破》、《我们怎样办好教育》等篇目明显感受到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对闽东,我是充满信心的,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

    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2.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文章中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事关宁德发展、稳定、改革等等,都能从全国、全省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定位,思路清晰。如在《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中从“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紧缩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加财政收入与搞活企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用唯物辩证法的观念来研究和解决闽东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不仅站位高,分析也很透彻。

    这样的全局观,高视角也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到。 3.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习总书记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去,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1 4要有辩证的思维。书中习总书记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更难能可贵的是,习总书记用辩证法不是空谈,而是很接地气,如《从政杂谈》中谈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中提到:“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等。

    5.要有积极向群众学习的观念。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下基层”制度,这是闽东践行群众观点的特色制度,也是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这篇文章深刻地论述了群众路线问题,是真正的经典。

    应该说,《摆脱贫困》是我们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教材,也是必读的教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收获丰富的精神食粮,涤荡头脑中一切脱离群众、“四风”的杂念,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如今,宁德这只曾经的“弱鸟”羽翼渐丰,体力渐强,一如既往地在习近平同志脱贫观的指引下继续奋力前行。做为宁德教育系统的一员,我在今后工作一定会把习总书记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争取宁德早日摆脱贫困。

    单位: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职称:生物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宁德市蕉城区东湖路19号, 邮编:352100 联系电话:13062178295 2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贫困 摆脱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