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散文:林下清泉

    时间:2021-09-2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散文:林下清泉

    到了夏天,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林间泉水边。一汪清泉从石缝中流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有环佩叮咚的韵味,有细音入耳的美妙,说不出的惬意。

    我时常会在夏日,去林间寻幽。寻一处有水流的峡谷,或行走其间,或浅坐观赏。入得夏来,耳际边总是会想起那些泉水流过的声音。夏日的炎热,易带来心情的烦躁。去听泉音,是去除内心浮躁的一种方式。

    山间的植物,与世无争。林间的泉水,流得自在。把自己置身其中,心境顿时明朗。不再纠结于内心的欲望,不再困扰于尘世的纷杂。生活总是有些磕磕绊绊,抚平心绪,然后回到生活中,继续用力。

    夏日,寻一段闲暇时光,与三五好友,去林间听泉音。有人带了简易的茶炉,直接打来山泉,烧开煮茶。铺开一张地垫,席地而坐,茶水冒出汩汩的声响,偶尔说几句话。无需应付,全凭自心。

    溪流边,清泉如镜,洗去一身的疲惫。抬头看时,晨曦落在树梢,清音环绕。林间小憩,给自己一段空间,让心中只装下眼前的山水。深山人家的主人,热情好客。宰鸡烧饭,炊烟升起时,烦忧早就消失。

    每到夏日,我总是爱往水边跑。刚好居住的古城,有山有水。会在休息日,去山间消磨时间。有些时间,就是用来取悦自己的。居于山间的日月,时短时长。而在溪水边呆坐,更是心头所好。

    清泉流石,静心养神。有日光从树叶的缝隙中倾泻,水光泛起点点斑斓。心驰神往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内心的充足与丰富。把一颗心安置在泉水之间,静静地把自己融入大自然。那一刻,内心的宁静,胜过无数拥有。

    溪水缓缓流过,轻轻叩击着心灵。郁结于心的烦扰,随着流水而去。何必过于计较,学会宽容与慈悲。就像眼前的一股清泉,遇山登山,遇石避石,高处时不自鸣得意,低谷时不自暴自弃。泰然自若,走着自己的路。

    一群好友,带上简易的锅灶,寻一处有水有树的浅滩。支起锅台,有人在水边洗着青菜,有人在灶台前忙着煮炒。午后,在阴凉处歇息。待到太阳落时,便是最好的时刻。晚风轻抚,水声轻轻荡漾,山间的暑气并不是很重,到了傍晚自然凉快。

    有人支起了钓鱼竿,可能从开始到结束,都不会钓着一条鱼。有人赤脚走在水中的石头上,欢快地拍照,脚面上偶尔流来几片树叶。其中的乐趣,早就不是收获一条鱼了。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也会独自去林间泉边,静坐几时。看蝴蝶在山间草丛翻飞;看蜻蜓停在水上,忽高忽低;看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好不自在;眯上眼睛,任凭夏风拂过脸庞;几声鸟鸣,点缀其中。真有了山中半日,人间一年的感受。

    年少时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只是想象着一种表象的月下清泉,那时还没有人生阅历,看见的就是生活的表层。多年后再读王维的这句诗,才明白了诗人的心性高洁。如皓月当空,如泉水清澈。

    近日,入夏。林下清泉,时常萦绕。于是提笔记起,那些属于夏日的溪水日月。青苔长在石头上,树木葱绿,野花开在山路边,溪水不停地流淌。遇一清潭,吟诵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再想想自己拥有的各种情分,不正如眼前的潭水,源源不断地,饱含热情地,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水是万物之源,情是人之根本。情如清泉,细而绵长。悠悠地思念着故去的人,深深地念起远方的人。

    有人送来泉水一桶,我拿它煮茶。放在写字的手边,偶有浅品几口。茶入口中,甘苦各半,品尝的不仅是岁月的滋味,还有着人在林间的心境。“茶”,人在草木间。清泉煮茶,日月就多了一份回味,心境就添了从容与旷达。

    再遇到难事,想起了林间清泉,清明如静,尊卑有度,不屈不饶地向前行。勇敢向前,不停止的脚步,才是走过困难的最好方式。山谷沟壑,不气馁。平地坦途,不自大。沿着自己的路线,走好自己的路。

    林间清泉,有着诗意的光辉。你听,它正在弹奏着一曲云水禅心。

    支持作者。

    进退有度。

    老家永远是支吹奏着乡音的柳笛,充满着苦涩和回味。

    每次回老家,看见那些从二里开外挑着水桶,或用背篓背着水壶,艰难地攀爬在上坡路上的乡亲们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的那眼清泉。每次回家我都要去泉边走走看看。

    那眼清泉对我们十几户人的小村庄是有恩的,它养育了我们祖辈几代人,给予了我们灵感,滋养了小村庄淳朴厚道的风尚,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更给我的父老乡亲带来从未有过的生活便利。清泉伴随我的村庄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在梦中也常常闪现清泉边上度过的童年岁月。

    那眼清泉坐落在我家东侧,二爷家旧堂屋的正北面的不高的一块地垒下面,地垒边上横长着一棵枝叶浓密的李子树,恰是一张天然网,为清泉遮阴挡尘。因当年农村经济困难,加之夜不闭户的良好遗风,爷爷们分家时,二爷就在我家东屋后宽阔的地滩上选了块平坦处,建起房屋,连现在看来最基本的院墙也没有。自然那块有坡度的北面地方就是一块荒滩,成了我们几家日常取土的公用场所。据爷爷早年时给我们讲,泉的发现是个偶然。那天,他们背沙子和黏土垫房面时,他发现取沙土处越往里挖越湿,等吃过晌午休息后,他就带着?头铁锨,喊来二爷在原地挖掘。挖不到二尺深时,便有清水不断往外溢出。惊喜之余,他们扩大泉面,清理淤泥,找来洗净的细青沙石铺垫在泉底,搬来石块石板砌筑好泉边沿,疏通排水渠,修铲平整提水的小路,一眼清泉就算修好了。

    当年爷爷们挖掘出泉水的心情有多好,我无从知晓,但从爷爷捋着胡须给我讲故事的那种劲头,可以看出他那功臣般的自豪与喜悦。

    挖掘出清泉的消息在村庄上不胫而走,这对本来就不大的村庄简直就是惊天的大事。仿佛在地下挖出了千年古物或稀世之宝,淳朴的乡亲怀揣无比的惊喜和新奇,提着水壶水桶争先恐后的奔到泉边,亲眼看一看泉,亲手舀一勺凉水,亲口尝一尝味道,彼起此伏的赞美声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心花怒放,让宁静的山村格外热闹。

    看着这不出村庄就能喝到的比清油还要宝贵的甘甜的清泉水,在谈论以前吃的小溪沟里的水质不好水不干净的同时,思想还仍就守旧和迷信左右的乡亲们,硬说这泉是上苍的恩赐,是对这十几户人的照顾,是有灵的。于是,出于对上苍的敬畏和谢意,有人便在李子树枝上缠挂了红丝绸、红丝线、红头绳,无形中增加了泉的神秘色彩和村民的敬畏心理。谁家有不顺景的事或小孩头疼感冒,就会按照传统习俗,在泉边烧上一堆冥界的纸钱,点上一盏洋芋掏成的清油灯,管用不管用倒无所谓,大概只是乡亲们为聊表一种心理慰藉吧。

    泉水水质甘冽,为乡亲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那时,我们家里从不用水担挑水,大人们准备要做饭时,一手提着菜篮一手提只水桶到泉边,洗好菜,顺手提桶水就可以了,即使火生着,再提水也来得及。

    在乡亲眼里泉是神圣的,它的甘霖只供全庄人生活吃用,不容得有半点的污染,就连洗衣服等小事儿也没人在泉边来。但那时淘气的我们有时也偷着干些违背大人们意愿的事儿。

    三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长辈们劳作累了,午休前定会给我们安排要将拴在大门外树下乘凉的老黑马牵到小溪边饮水。我们违心的答应了,但天高人困真不想走远路,顺便趁无人看见时将老黑马牵到泉边,老马很通灵的,从不因为我们年纪小,欺负我们将头伸进泉里,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给它舀水饮。用大马勺连续来几下,解决马的饮水。多余的时间就该我们自己支配。但事后,大人知道了真相,一定会数落你不听话。

    一眼甘泉养育一村人,一抔沃土培育一树甜果实。有泉水的滋养,每年李子树都长的非常繁茂,春夏之际,满树白色的繁花,碧绿发亮的树叶,为泉增色添景;浓浓绿荫形成的巨伞,为乡亲遮阴纳凉;金秋李子熟透了,黄澄澄的一个个玛瑙般的悬挂在枝头,格外鲜艳,怪叫人嘴馋。我们这群小伙计一个个偷偷地,你瞒我,我瞒你的总是老往泉边跑。说来也怪,那时尝遍村里村外、山上山下的李子,就是这棵树上的最甜。几个人坐在泉边吃着香甜的李子,唱着难成曲调的歌,那种惬意和带劲感,到现在还余音未尽。

    “水至清则无鱼”。但心存理想主义的儿童有着超乎常人的想法和举动。不懂得自然规律的我们硬是想要让泉里给我们长出几尾大鱼来。起初,我们几个每天跑到泉边上趴在青石板上眼巴巴的望着水里等待奇迹的发生,但终究是空等。过了几天,我们相约在大河里摸到几尾小泥鳅和小面鱼(即秦岭细鳞鮭,当地人称作面鱼)投放入泉里,梦里都等着长大。好几天过去后,水中的鱼儿找不见了。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思想僵固状态下,不知谁说可能是水里的白肚皮青蛙吃掉了。一语激起群情怒,报仇心切的我们找来棍子在石缝隙里乱戳乱捣,无处藏身的可怜的青蛙只好露出水面,接下来就是一阵“乱石雨”,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计们叫着喊着打着的那股狂劲,至今历历在目。结果是青蛙没打着,反被水花溅的如淋了一场大雨。石头、瓦渣、树叶弄了半泉,原本清冽的泉水变成了浑泥汤。

    望着被弄成浑浊的泉水,再看看半泉的杂物,心里不免产生了畏惧感。“青蛙可能是泉神,要不为什么没打中,青蛙肯定会害咱们的”。越听越想越害怕,生怕青蛙突然像童话里那样变成人,从水里走出来报复,真悔不该当初。无赖之下只好逃之夭夭。后来,也没见着青蛙来,反而让家里长辈揍了个疼。

    那眼清泉就这样在给村庄提供生活之便的同时,也带着自身的伤痕默默无闻地给了我们无尽的童年乐趣。

    九十年代,是个极速发展变革的年代。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需要时,便不断的在村庄高处的山腰山顶肆意开荒种植,弄的本来满目叠翠,秀色可餐的山川遍体鳞伤和疤痕,远望去,整座大山恰似一件补着重重叠叠、大小不一的黑补丁的泛着黄绿色的破衣服。再加之连续几年无情的旱灾,那些曾经伴我成长的远山近水,一山一洼全被荒凉覆盖。那眼泉也因失去应有的水源,水量日渐减少,水也不那么清澈见底了。记着最后的几年里,它像一位病体连伤的老人,无力再给全村人家供水,每天只能积两担水。因此,水也就理所当然成了二爷家私有了。除了我家别人家谁也别想吃泉里的水。我清楚的记得那年邻居家有人没通过二爷家,私自舀了水,让二爷知道后,好歹给骂了一通。

    岁月轮回,人事替更,那眼甘美的泉水现在已成了一段家乡发展史上的故事。但在我的灵魂深处,它永远那么清晰。清明前夕,我去看泉时,当年的那棵李子树在春风里摇曳,枝头上已露出几粒饱满的嫩芽,泉的原址上已被废墟掩埋,只剩下大概的轮廓。

    推荐访问:林下 清泉 散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