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时间:2019-02-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丁雪飞执教的《理想的风筝》,课堂上可谓精彩纷呈。这里,仅从她的研读文本,关注细节说一点个人的感受。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在《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丁老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文本,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从而预约精彩生成。

    我们知道,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细节可能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可能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并以细节为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细节一:品读词语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字中包含着激情、含蓄、精炼和美,少不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地方。教学时,锁定这些地方引发开来,会使得教学内涵丰富。丁雪飞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关注了课文中的几个词,体会词的表达效果,呈现了课堂的精彩。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自由阅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刘老师的笑谈残腿,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师:谁能发现我们情感变化的真正原因?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 。

    生:“笑”是因为——刘老师很幽默。

    生:“酸”,悲痛,伤心。“涩”,心里不好受。

    师:我们心里为什么酸涩?

    生:笑过之后,我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刘老师带来许多不便,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同情,一丝惋惜。

    师:从“泛”,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泛”用得很准确,写出了这种感情是“我们”内心自主升起的感情。

    生:“泛”真实地写出了当时学生心中轻轻涌上而散发开的惋惜之情。

    生:它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听了刘老师自嘲式的“笑谈腿疾”后不由自主产生的同情、惋惜的感情。

    师:是什么让同学们更加尊敬刘老师?

    生:刘老师幽默、乐观背后的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更加尊敬。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丁老师抓住了文本中关于学生表现这个细节描写,精心研读文本,借助几个词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品悟,从学生的感情变化中感受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这堂课的教学中,丁老师还从“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中的 “浮”,让学生品读春天到来后,人们那种难以言喻、油然而生的舒展、轻松感觉;从“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中的“漾”,让学生品读刘老师的满心欢喜和乐观自信。课堂上,品读词语,从学生感同身受的理解中,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感受了研读文本,关注词语所呈现出的精彩。

    细节二:关注标点的妙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人说,会读书的人,不仅会关注语言文字的魅力,还会关注标点符号的妙用。在《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中,先后三次出现了省略号,书中第一次出现的省略号是省略号的一般用法,表示内容的省略,而另两次的省略号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出示一: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已经近30不见刘老师了,刘老师应该是80多岁的老人了,有可能已经离开人世。但作者不愿意刘老师离开我们。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作者心情很矛盾,不愿意再想下去。

    生:省略号体现了“我”的思索过程,语意的转折,希望刘老师健康长寿。

    出示二: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 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对刘老师无限的思念

    师:请读出这份无尽的思念。

    生:声情并茂地读句子。

    生:这一省略号,它留给我们补充的余地,韵味无穷。

    师:是呀,它留给我们补充的余地,韵味无穷。当年的学生,现在已经两鬓斑白,他有满腹的话儿想对刘老师说。如果你是苏叔阳,你会说什么?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先写下来,待会儿交流。

    在这一组教学片段中,丁老师对省略号的关注,看似课堂上不经意的细节关注,其实是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紧紧抓住文本,设计细节,在教学实践中是精雕细刻,由浅入深,让学生层层剥落省略号表面的面纱,学生才走进文本,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的情感意蕴。而本课的语文教学也不仅仅只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熏陶或仅仅只注重一种标点符号的理性分析,而是两者完美无缺的融合,让标点符号产生更为强劲的力量,情与理,知识与能力获得了更为深层的提高。尤其是“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这句中的省略号,学生体悟了标点符号蕴含的情感,倾诉于笔端,表达了自己的真情。研读文本,关注标点符号,让课堂上呈现了精彩。

    细节三:探究课题的内涵

    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把持文本的“细节”,涵咏“文心”,把握“文脉”,捕捉“文眼”,艺术地进行文本的二度开发和智慧生成。《理想的风筝》这一篇课文回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传达了他乐观生活、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了“我”和同学对老师的尊敬、感激、怀念的满腔深情。这两条感情线索有机地交织一体。本课教学,丁老师研读文本,探究“理想的风筝”的内涵,呈现了课堂的精彩。

    课始,围绕课题设疑

    师: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文眼。有的课题以最简洁的语言提炼了主要内容,如《三打白骨精》,而有的课题直接揭示全文的主题,本文属于后一种。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哪个词是中心字眼?

    生:理想

    师:围绕这个字眼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这是“理想的风筝”?

    生:这“风筝”承载着怎样的“理想”?

    生:课题“理想的风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生:大家都想知道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内涵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本篇课文学习的一个难点,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

    课中,紧扣课题感悟

    出示: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师生同读。)

    师:同学们,此时刘老师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

    出示:想象填空 注视着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心潮澎湃:

    生:他在想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

    生:他在想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只要我不像命运低头,勇敢、顽强,热爱生活,我也可以像燕子一样自由翱翔。

    师:刘老师渴望像燕子一样快乐、自由。

    师:此时,他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小燕子风筝想成谁?

    生:他想:这风筝多像我的学生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他们能和燕子一样高飞,成为祖国的栋梁。

    师:这燕子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师小结:这自由翱翔的风筝,有刘老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刘老师对这学生的殷殷期盼,就是刘老师的理想(扣题“理想”),这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

    生:读题——理想的风筝。

    课尾,圈点课题提炼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课文读到这,相信同学们应该对“理想的风筝”的内涵有了自己的理解,谁来说说?

    生:这 “理想的风筝”是刘老师那写过无数粉笔字的手制成的,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生: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他还放飞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学生的殷殷期盼。他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生:读这句话,再读“理想的风筝”这一课题,我觉得刘老师也在我们所有读者的心田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那就是一种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精神。

    在这一组教学片段中,丁老师在环节的处理上细致入微而得体,他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体会。先巧设情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然后借助课文中重点句段,紧扣课题,感悟“理想的风筝”内涵,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情感上进了一层。最后,抓住文章结尾处提到的“理想的风筝”,品读他的含蓄深刻,学生情感上再进一层,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对课题这样的设计,显示出丁老师教学的深度,成就了丁老师课堂的精彩,我想这一切缘于丁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试想,如果我们教师在预设中也能设计好这样的一个个有效细节,课堂教学就可以预设精彩。

    正像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理想的风筝》中的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特级教师丁雪飞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教学细节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像丁雪飞老师一样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如果我们每次都能精心研读文本,关注教学细节,语文课堂怎能不精彩呢?

    推荐访问:之二 风筝 评课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 理想的风筝观评课 理想的风筝评课意见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