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观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随想:窦桂梅 游园不值

    时间:2019-01-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窦桂梅老师示范课《游园不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感情

    对于语文教学,历来主张“读”,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读”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平平淡淡,死水一潭地“读”也是读,就是千遍万遍地读,也仅仅是读而已,最好的效果就是将内容一字不少地背下来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东西却不能了然于心,,听的人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叫死读书,读死书。窦桂梅老师在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二、唱出了课堂气氛,并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全学科,如果单把语文当语文来教,不但死板,而且越教越使人没有了兴趣,越学越使人没了感觉。因为语文是心的艺术,好多东西只可使人意会而不能言传,而对于美的感悟,用心去体会是其基本的方法,而教师就应该是心灵的使者,将作者与读者心与情架沟起来的桥梁,有的时候,不只要学懂文章,甚至要比作者走得更远。其他学科虽也抽象,但也可直观,一副三角板,一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明白所讲内容是怎么一回事,而语文呢?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窦桂梅老师的这一堂示范课用歌声将学生的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延续到了课堂之外。我想,听课的学生对这一堂课的印象应是终生的。

    上课伊始,窦老师和学生一起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尽,沉闷的空气马上变得活跃了起来,轻松了起来,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这就为下面师生共同的活动作了一个有力地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诗和歌有着必然的联系,加之她那优美的歌喉,很快地感染了听课的所有人。

    出人意料的是,在本节课教授内容结束时,她将诗配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唱了出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把学生学习的情绪一直延伸到了课外。这个时候的学生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了。记得示范课结束了,到了休息的时间,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一直在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从听课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窦老师示范课对大家的感染。

    三、用教材而不宥于教材

    窦桂梅老师上的是一堂小学诗歌手欣赏课,其实要说课堂内容的含量,我觉得远远地超出了课堂内容之外,向外拓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确,语文的学习是没有界限的,让成人学习小学的内容,每天也会有新的收获;让小学的学生接触中学的内容,很多东西也不是太为难他们。窦桂梅老师《三超越式教学模式》之首,便就是超越教材。她认为,“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味的阅读和积累”,于是她“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地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本节示范课的教学过程中,窦桂梅老师联系到了“推敲”的故事,诗歌《寻隐者不遇》,为下面重点内容的教学作了必要的铺垫。尤其讲到了诗的后两句,联系到了陆游的,《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和《临安雨雪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并与原文做了比较,讲本文运用语言之精妙。比较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语言,须细细推敲,运用语言更须细细推敲的道理,同时前面讲得“推敲”的故事也派上了用场。在讲到诗的意境,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

    的确,教学是要求极高的教学,要求有丰富的知识积淀,但同时不能是卖弄知识的扯三拉四;与所教内容必须密切相关,为所教内容服务,又不是就课文内容的简单贩卖。窦娥冤桂梅老师说得好,“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而我们这些教书的人的工作在于“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

    四、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

    人是感情动物,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艺术与情感结合起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工作。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比语文教学更注意对情感投入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否,完全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窦桂梅老师这堂示范课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一个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这里不是自欣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和学生共同投入的心有灵犀的交流。

    不论是课闪课后的歌声,还是课堂内容的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师生一同激动。这样的课,能不感染学生吗?怎么会不让人有所收获呢?她在说起自己在排课本剧《王二小》时她说,她被感动了,融入其中,学生也被感动了,也融入了其中。当王二小被敌人杀害,学生放声大哭,听课的人也抑制不住自己,好多的人也泣不成声。这就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啊。

    虽然窦老师课堂的歌声、排课本剧的才能,与她对音乐的爱好、教授音乐课的经历不无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她能够把自己的特长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为语文教学所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层次,取得了古板教学难以取得的效果。教学是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是艺术的教学,是教学的艺术化。

    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也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内容朗读中表情丰富而且自然,多姿多彩的体态语,也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对学生的提问、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上,方法灵活多样,有热情的赞美,有轻轻的戏谑,也有笑语般的调侃,使回答准确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思考;使回答不太准确或不准确的学生也不至于显得太尴尬,因而挫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上有了师生共同的情感投入,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而且活跃,内容就会变得易解易懂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窦桂梅老师说得好,“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以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与学生真正平等对门话的平台”,这样,学生才会有超越之胆,超越之识,超越之智,最后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

    推荐访问:游园 不值 随想 观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随想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的评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