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19-02-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

    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 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至于是一节怎样的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课文,分析研究

    1、介绍文章体裁,进行学法梳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做细致的人物分析。

    2、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3、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我”的见闻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爱国故事或爱国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感情。

    一、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个极重要的人物,是他的爱国热情影响了小弗朗士。请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地方,并以下面的句式说说他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爱国的,因为……”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穿礼服

    ⑵ 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⑶ 赞美法国语言

    ⑷ 下课时脸色惨白

    ⑸ 尽全力书写“法兰西万岁”

    3、请归纳通过哪些方式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二、语言品读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3、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确小说主题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你对汉语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或名言?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课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续写课文。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最后一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都不是很理想,气氛不活跃。为扭转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原来,自己总希望把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学生讲,所以经常会有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导致很多问题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次,我决定试试只讲几个重点内容,把问题铺开来讲清讲透。

    结果一课书讲下来,真是感觉到无比的痛快,很流畅,学生气氛热烈。原来郁闷的局面一扫而光,直到现在我还很回味那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我相信,如果以后的课都能上出这个效果,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课。我自己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觉得有几点地方值得我以后继续发扬。

    首先,我用了圣女贞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也让他们对法国文化增加点认识。接着,我以身作则给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饱含深情,但篇幅比较长,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比较懒,遇上长篇文章就怕朗读。教师范读,既可以让他们比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还有利于他们纠正这种懒惰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感染了大家,而之后让学生谈体会就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最高潮的地方在于分析人物,学生很积极地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一个又一个地争相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结果,他们找的地方比我准备的还多还丰富。

    最后,让他们谈对汉语的理解和爱国故事、名言。原来生怕他们谈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收集故事和名言不积极,但事实上,他们说到了汉语的古老性,演变性,会意性等特点,颇有见地。对故事名言的讲述虽然脱不了老套路(老革命故事),但显然他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两节课使我与学生一起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种乐趣在于融洽的气氛、充分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课堂,他们既把握了文章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原来,上好课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选择重要问题、学生容易有话可说的问题,所谓“多而泛不如少而精”,这样,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充分调动,上课也就轻松了。

    推荐访问:一课 反思 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最后一课课后反思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