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指要

    时间:2021-09-2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一 1.化石 鱼化石的成因 分组实验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1.必备材料:烧杯、水、玻璃棒。

    2.自备材料:鱼或者其它动植物的遗体、沙、小石子、粘土。

    1.将鱼或者动植物的遗体、沙、小石子、粘土放入装有半杯水的烧杯中。

    2.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鱼的遗体、沙、小石子、粘土随水很快地运动。

    3.当它们停止运动时,观察它们依次沉淀的顺序。

    一 2.探究动物的发展史 探究马的演变过程。

    分组观察 能以马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律。

    1.必备材料: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马的化石、复原图教学图片或教学软件。

    2.自备材料:收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马的化石、复原图教学图片.1.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5000多万年前的马和1000多万年前的马有什么不同。

    2.这里以个人观察为主,记录两个不同年代的马的化石的不同点,复原图的不同点,记录观察中的疑难问题。

    一 3.谁能生存下来 捡豆子 分组实验 让学生非常真切地领悟到——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容易生存。

    1.必备材料:镊子若干。

    2.自备材料: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30颗。

    1.在草地上放有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30颗。

    2.让学生分组在草地上捡豆子,不必将豆子捡完,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

    3.待学生统计数量后,告诉学生草地各色豆子数量都是30颗。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教学教案汇总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教学教案汇总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一 自由研究 探讨关于恐龙灭绝原因.分组实验 学生通过交流汇报所认识的恐龙及其特征、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探讨关于恐龙感兴趣的问题,对其灭绝原因进行初步讨论。

    1.必备材料:恐龙拼装木质模型、硬纸板、彩纸、橡皮泥等,相关课件。

    2.自备材料: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灭绝原因的图文资料。

    用拼装木质模型材料、硬纸板、彩纸、橡皮泥等,拼装恐龙及其生存环境、风景等简单模型。可以将学生分为翼龙组、暴龙组、圆顶龙组、剑龙组、冠龙组、鸭嘴龙组甲龙组、角龙组等,一个小组拼一种有代表性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模型。

    二 4.月球上有什么 环形山的成因 分组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过程。

    1.必备材料:和好的粘土。

    2.自备材料:大大小小的玻璃球5个。

    1.将和好的粘土堆放在桌上,铺成厚度不同,代表月球表面。

    2.用大大小小的玻璃球撞击粘土。

    3.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 5.观察月球 月相的变化(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 个人观察 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1.必备材料:指南针、实物投影仪。

    2.自备材料:自制六分仪、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

    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注意时间选择在农历的十五左右,选定的参照物不变。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教学教案汇总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二 5.观察月球 月相的变化(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分组观察 1.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2.能坚持完成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1.必备材料:指南针、实物投影仪。

    2.自备材料:自制六分仪、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

    1.采取分天定时定点观察的方法。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上半月在日落时观察, 下半月在日出时观察。

    2.注意观察时在自家阳台上或者是开阔的地方,选一个能观察到月亮的地方观察,观察完后画好自己的脚印,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察。

    二 6.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成因。

    分组实验 1.熟练操作实验。

    2.了解月相是怎么形成的。

    1.必备材料:电灯(太阳) 2.自备材料: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铅笔、粉笔。

    1.打开电灯。

    2.用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球代表月球的阴暗面和亮面,这样再自西向东围绕电灯(太阳)转动。

    3.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转动方向时一定要把涂成白色的那一面始终面对太阳。

    三 10.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 岩石物理风化。

    演示实验 1.了解地球的物质有哪些变化的现象。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必备材料:酒精喷灯、火柴、坩埚钳 、水、 水槽。

    2.自备材料:无。

    老师手里拿出两块大理石,一块高温烧过,一块没烧过。推荐一位班级中力气最大的学生上讲台,把没烧过的给学生。学生使劲捏之后,没任何反应,教师捏自己手中的大理石,很轻松的把大理石捏碎。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教学教案汇总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三 12.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分组实验 1.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

    2.能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1.必备材料:温度计。

    2.自备材料:小镜片、剪刀、黑纸和易拉罐。

    要求学生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材制作,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制作材料,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在统一的制作要求下,允许个性化的作品并承认学生个体制作技能的差异。同时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位学生,对他们的第一件作品都报以肯定、赞赏的态度,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保持兴趣,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三 14.做太阳系模型 制作太阳系模型 分组制作 1.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必备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

    2.自备材料:橡皮泥、小皮球等。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四 18.运载火箭 1.反冲小船的运动。

    分组实验 了解反冲小船的运动原理。

    1.必备材料:反冲小船。

    2.自备材料:水。

    在小船上方的瓶中装入半瓶水。将船放入水中,当水从瓶下后的管中流出时,观察小船的运动情况。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教学教案汇总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目标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四 18.运载火箭 2.制作水火箭 分组制作 使学生能知道火箭发射的原理;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并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并能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1.必备材料:水火箭、打气筒

    2.自备材料:一根轻绳、水。

    放飞火箭时注意安全。

    激情澎湃!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实验操作指要

    第一课 认识土壤

    实验名称 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目的 认识土壤的成分有水份、黏土、沙、腐殖质等。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放大镜 烧杯 玻璃棒 三角架 酒精灯 石棉网 铁片火柴 土壤

    代用器材:饮料瓶 玻璃杯 筷子等 操作指要

    (一)感官观察

    1、看一看,先用肉眼看,再用放大镜看,看土壤中有些什么,看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等。

    2、捏一捏,让学生发现土壤中有水分。

    (二)实验研究

    实验一:沉淀

    1、在烧杯里装约二分之一的水,再往烧杯里投入适量的土壤。

    2、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杯中的水和土壤快速旋转起来;停止搅拌,静置,直到杯中的土壤全部沉淀下来。

    3、学生观察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发现土壤分层沉降,并告诉学生:除水以外,上面颗粒细的是黏土,下面颗粒粗的是沙。

    实验二:烧一烧

    1、取一小块土壤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烧。

    2、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主要是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让学生描述,引导学生发现腐殖质。

    注意事项

    1、本课中用来研究的土壤应该选用菜园和庄稼地里的壤土。

    2、注意观察学生搅拌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否正确。

    3、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如果学生能力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土壤中含有盐类。即取搅拌、沉淀后烧杯中的水一滴,滴到玻璃片上,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水干了会留下水迹,这就是盐类。

    第二课 种子发芽

    实验名称 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实验目的 研究种子发芽与水分、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烧杯 筷子 放大镜 镊子 蚕豆 细线

    代用器材:玻璃杯 花生等大粒种子 操作指要

    (一)感官观察

    1、提前两三天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课堂上带来观察;

    2、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解剖;

    3、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的胚根和胚芽。

    (二)实验研究

    实验一: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

    1、在烧杯里装约二分之一的水;

    2、将未浸泡过的三粒蚕豆分别用细线固定在筷子的上、中、下三处;

    3、将固定有蚕豆的筷子放入烧杯中,并调整三粒蚕豆的位置,使三粒蚕豆中下面的一粒全部浸入水中,中间的一粒一半浸入水中,上面的一粒置于水上空气中(如课文图);

    4、注意观察水位的变化,及时添水,保持三粒蚕豆与水的位置关系基本不变;

    5、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四天,让学生发现:(1)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2)种子发芽需要空气;(3)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实验二: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这一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实验。

    (三)总结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温度和空气。

    注意事项

    1、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改进本实验,如利用三个一次性塑料杯子分别装上三粒种子,第一个杯子装较多的水,让种子全部浸泡其中;第二个杯子放上少量吸水纸,用适量的水浸湿,并保持湿度;第三个杯子中不放水。让学生连续观察,三至四天后看三粒蚕豆有什么变化。只要学生能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都可以。

    文章极具感染力,发人深思!

    推荐访问:下册 实验 小学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