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统计分析与决策咨询简报

    时间:2021-10-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统计分析与决策咨询简报

    第 37 期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gtmfwrqgw#

    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几年涪陵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涪陵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加快传统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兴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促进规上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对策建议,推动涪陵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经济活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50%,重庆市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2018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6.9%,虽较上年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全市水平,增加值在主城都市圈排第8位,成为经济发展“短板”。文章对近些年来涪陵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九大以来,涪陵区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坚定不移培育壮大第三产业,服务业整体呈现提质增效的运行态势,有力支撑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平稳健康发展。

    (一)总量增加,占比提升,增速回落 2011 年到 2018 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173.96 亿元提升到 397.39 亿元(见表 1),年均增加 31.92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31.21%提升到 36.93%,第三产业总体呈上升势头。但随着经济总体增速的回落,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速由两位数降至一位数,近三年呈逐年回落态势,2018 年增速回落至 6.7%。

    表 1

    2011-2018 年涪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变化

    年份 GDP 第三产业 总量 (亿元)

    可比增速 (%)

    增加值 (亿元)

    占 GDP 比重 (%)

    可比增速 (%)

    2011 年 557.34 20.5 173.96 31.21

    11.7 2012 年 630.53 15.5 201.67 31.98

    14.2 2013 年 690.04 13.0 213.09 30.88

    7.5 2014 年 757.48 12.0 243.41 32.13

    8.9 2015 年 813.19 11.9 268.13 32.97

    11.2 2016 年 896.22 11.1 299.26 33.39

    9.6 2017 年 992.24 9.7 326.97 32.95

    7.2 2018 年 1076.13 7.1 397.39 36.93

    6.7 (二)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2018年,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6.0%(见表2),比 2011 年高 11.9 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近八年来的最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呈回升态势。2018 年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拉动力为 2.5 个百分点,比 2017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虽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低于第二产业,但与第二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的差距缩小,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表 2

    2011-2018 年涪陵区三次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贡献率(%)

    拉动力 贡献率(%)

    拉动力 贡献率(%)

    拉动力

    (百分点)

    (百分点)

    (百分点)

    2011 年 2.3

    0.5

    73.6

    13.6

    24.1

    4.9

    2012 年 2.7

    0.4

    67.5

    9.0

    29.8

    4.6

    2013 年 2.6

    0.3

    78.7

    9.0

    18.7

    2.5

    2014 年 2.4

    0.3

    74.9

    7.8

    22.7

    2.7

    2015 年 2.0

    0.2

    69.3

    6.8

    28.7

    3.5

    2016 年 2.7

    0.3

    70.3

    6.1

    27.0

    3.0

    2017 年 2.7

    0.3

    74.2

    6.1

    23.1

    2.2

    2018 年 3.8

    0.3

    60.2

    3.7

    36.0

    2.5

    (三)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各具特色 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核算的 8 个分类看,2018 年发展快慢不一,各具特色。

    增速上,营利性服务业 1 是唯一呈两位数增长的分类,2018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77.32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8%,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9.4%,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远高出第三产业增速,主要得益于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拉动。增速位于第二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可比增长 6.8%,得益于中石化、中石油、中烟草、重百、苏宁、新大兴实业(集团)、鑫斛药房、华晨斯威以及多家珠宝总

    1 重庆市增值核算角度的营利性服务业,具体包括国经济行业四个行业门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部经济公司等批发和零售业的较快增长。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分类的增加值增速高出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1 和 0.1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以及非营利性服务业 2 发展均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呈现负增长。

    表 3

    2018 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情况

    增加值(亿元)

    可比增速(%)

    占第三产业比重 (%)

    第三产业 397.39 6.7

    100.0

    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79.68

    4.2

    20.1

    2.批发及零售业 49.78

    6.8

    12.5

    3.住宿和餐饮业 28.51

    5.3

    7.2

    4.金融业 50.37

    -2.9

    12.7

    5.房地产业 37.31

    -4.0

    9.4

    6.营利性服务业 77.32

    22.8

    19.4

    7.非营利性服务业 73.14

    1.5

    18.4

    8.农林牧渔服务业 1.27

    3.8

    0.3

    涪陵毗邻主城,道路、水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公共交通、道路货运、水上运输、邮政快递以及管道运输取得长足发

    2重庆市增加值核算角度划分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具体包括国民经济行业五个行业门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展,拉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稳步前行。2018 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79.68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4.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20.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三产业榜首。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均在 70 亿以上,金融业增加值 50.37 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略低于 50 亿元,这几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总量的绝大多数,有力支撑第三产业发展。

    (四)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二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涪陵稳增长、惠民生,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保持较快增长。2018 年,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48.25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61.1%,占比较 2011 年提升 8.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断提升,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总额。

    从 2011 年至 2018 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投资结构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房地产业超过交通运输业成为了三产中的第一大投资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为第二大投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落至第三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从 2011 年的从33.2%下降到 18.0%(见图 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

    10.0%提高到 25.2%;房地产业 28.0%提高到 4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形成并加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额仍然很小。

    图 1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

    (五)第三产业解决就业占比不断提升,成为就业主渠道 1978 年涪陵区一、二、三产业就业构成为 82.9:6.9:10.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仅为 3.82 万人。2009 年第三产业解决就业25.8 万人,从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8 年,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演变为 23.2:34.2:42.6,第三产业解决就业 33.19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比 1978 年高出 32.4 个百分点。1978 年

    至 2018 年 40 年间,涪陵区总的就业人数净增 40.5 万人,而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就净增了 29.37 万人,新增劳动中的72.5%为第三产业所吸纳。第三产业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成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全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第三产业总体偏弱、发展较慢 全区第三产与全市和其他区县相比仍存在规模体量小、占比低、增速慢的问题。从增加值占比看,2018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2.3%,主城都市圈第三产业占比为52.7%,而涪陵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6.9%,涪陵区第三产业占比与重庆市、主城都市圈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从增速看,2018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7%,低于全市9.1%、主城都市圈8.3%的增速。

    虽然近年全区市第三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其总量并没有实现明显突破。从规模看,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主城都市圈中排位第4,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排位第8,三产发展显得不足。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涪陵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 涪陵第三产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第三产业中的新产业、新

    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发展略显不足,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较慢,配置不合理,共享性较差。市场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壮大。

    全区交通运输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缺乏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交通物流平台,没有呈现出现代物流业的先、新、快、大的运营优势。现有的铁路、道路、水运、龙头港、铁公水码头等仍未充分发挥其运营优势。

    从纳入统计的房地产开发数据分析,房地产开发市场遇冷流,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呈下降趋势。2013年到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从127个下降到98个,呈逐年下降态势。2018年纳入统计的71家开发企业,有44家营业利润为亏损,房屋施工面积为626.88万M 2 ,同比下降5.5%;本年竣工房屋面积163.1万M 2 ,同比下降20.0%。

    涪陵扼长江、守乌江,人文历史深厚,山水秀美,喀斯特地貌形成天然旅游优势,但旅游业发展却极为迟缓,全域旅游打造较为欠缺。全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龙头,现有旅游景区、景点数量和旅游线路不宽,全域旅游示范区中乡村休闲、观光采摘发展不够,旅游交通、民宿等配套不优,代表涪陵文化的旅游产品少,旅游全产业链不健全,旅游宣传吸引力不够。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受网购冲击大 近两年,受经济下滑影响,全区消费品市场发展呈现出动力不足势头。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41亿元,在全市排第11位;比上年增长12.1%,虽高于全市8.7的平均水平,排位却为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增速在市内区县排位均有所下滑。从各大商场和实体商贸企业了解,网络销售对本地商贸企业有较大影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较少,201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仅192家,占区内全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3.0%;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仅61家,占全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数比重为4.3%。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不足 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较少,2018年仅155个,较2017年减少24个,占第三产业单位数的1.0%。其中,大型企业仅4家,年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仅1家,年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仅15家。目前,房地产租赁经营业、其他房地产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社会工作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体育业、娱乐业等行业均无规上服务业企业。

    三、建议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的,重庆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

    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涪陵区在全力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同时,还应按照全市 “一圈两群”发展布局,充分利用战略地位、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强力助推第三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保障,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涪陵虽以工业发展为重心,但仍需高度关注第三产业这块经济发展“短板”。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与第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和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领导。组织制定实施促进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管理办法,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分析、督查、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明确抓第三产业的管理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职责,切实负起责任,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将第三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街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过程中所积聚起来的各种资源,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形成新的第三产业增长点。发展和推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吸引周边居民向城镇靠拢,形成住房、汽车、零售、商务服务、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服务消费增长点,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体和发展空间。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融合带动效应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要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形成与主城区、与“两群”的快速便捷连通,畅通涪陵江南城区、新城区、江东、江北的区域内部交通循环,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构建形成真正的铁、公、水联运的交通大棋盘,加快“龙头港”的投入运营规模,提高交通运输的辐射和聚焦效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综合物流枢纽,提升现代物流的网络、配送和信息化水平,基本形成内外联接的现代物流格局。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在稳住江南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推动涪陵新城区发展,增加商品房的有效需求,打造高品质住房小区,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吸引周边区县等方式有序消化库存。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控,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根据涪陵实际市场需求,科学控制新开楼盘的审批数量和开发面积,实现多元化居民住房供给,通过规划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备齐全的精品住房小区满足现在住房需求品质日益提高的市民住房升级需要。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涪陵文化旅游资源,规划旅游路线,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全域旅游经济。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武陵山大裂谷”、“大林花谷·林下花园”、“816核军工洞”以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主打,继续推

    进“美心红酒小镇”、沙溪温泉、巴山夜雨休闲旅游区等旅游娱乐项目景点的扩大建设,做好各个旅游景点的交通连接和配套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根据季节的不同,宣传各个时期的水果采摘节以及其他特色节日,进一步挖掘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带动社会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推进三产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推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电子商务与农村农产品的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效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业,加快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 推动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促进大型商圈的发展,打造各种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形成辐射效应,带动人流量,推动实体商贸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把握时代机遇,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互联网+”等新型交易方式,大理培育“涪陵在线”、“e生活”和“尚尚吧”等本地电商平台,推动大型商贸企业自有配送平台的发展,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提升商务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培育壮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为促进规上服务业的发展,一是通过镇街、部门联动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根据企业登记注册和上缴税费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达到规模的服务业企业,及时升规入统。二是结合涪陵区现状,整合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有针对性地培育扶持发展企业。让中小微企业变成大企业,让传统企业变成新兴企业,到达升规标准。三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服务业企业入驻我区,并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为规上服务业提供新鲜血液。

    (五)实施人才战略,夯实第三产业人才支撑

    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加强第三产业实用型和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是对外积极引进第三产业人才。完善第三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人才。二是对内加强培养第三产业人才。加强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的合作,加快培养第三产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积极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学科和专业,给予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政策支持,重点培养一批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巢湖市第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国家统计局内部信息网,2019年8月.

    文章通俗易懂!

    文字表达简明,扼要。

    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历年考点总结(三) 第五章 投资估算

    第一节 概述

    一、投资估算的范围与内容

    1、投资估算: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的过程。

    2、投资估算的范围:应与项目建设方案设计所确定的研究范围和各单项工程内容及工程量为依据。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构成。

    3、投资估算的内容: 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全部流动资金

    建设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建设期利息在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将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4、建设投资分类:概算法;形成资产法;静动态法

    (1)概算法:建设投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预备费

    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费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2)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它资产的费用+预备费

    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工程费用+固定资产其它费用

    固定资产其它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可研费用+研究试验费+勘察设计费+环评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其它费+工程保险费+联合试运转费+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测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绿化费

    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

    形成其它资产的费用=生产准备及开办费+样品样机购置费+农业开发荒费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土地使用权的特殊处理:①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②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将其帐面价值转入开发成本;③企业建造自用项目将其帐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工程实践中,将土地使用权直接列入固定资产其它费用中。

    (3)静动态法:建设投资=动态投资+静态投资

    静态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动态投资=涨价预备费

    二、投资估算的深度与要求:在前期工作的不同阶段,允许投资估算的深度和准确度不同。

    1、投资估算深度: 机会研究 估算误差±30%以内

    初步可研(项目建议书) 估算误差±20%以内

    可研 估算误差±10%以内

    评估 估算误差±10%以内

    2、投资估算必须达到:

    1)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完整,计算要合理、不重复计算、既不提高也不降低估算标准,不高估冒算或漏项少算。

    2)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有差异时,必须进行换算或调整。

    3)估算精度满足前期不同阶段的要求

    三、投资估算的依据和作用

    (一)投资估算的基础资料与依据

    1、专门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工程造价的文件;

    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

    3、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二)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以及其后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第二节、分类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2、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

    3、流动资金估算

    推荐访问:统计分析 简报 决策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