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定风波》教学设计_《定风波》教学反思

    时间:2019-03-1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课程分析】

    鉴赏唐诗宋词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苏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臣,也是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成为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赢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他的魅力似乎是无穷的。他的这首词是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苏轼,如果诱导得当学生应该是参与积极的。以前也学过许多苏轼的诗、词、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豪放的词风。相信通过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学生能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根据忧思探究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首次的意境应通过学生反复读来体会,老师设置一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人的理解及词的鉴赏。

    一、导入

    人们激赏他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融儒道释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他甚至是才华的代名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他就是苏轼

    请翻开教材,我们一起来看《定风波》。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定风波》放录音

    三、朗读指导(见课件)

    1、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如:同行 xíng 吟啸 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

    四、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五、重点探究、拓展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背景)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

    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六、温故知新

    我们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同学可以齐背)

    不是。同学举点例子。如: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壮志难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千里(美好祝愿,人间情怀)

    七、个性阅读

    是不是大家都喜欢苏轼?

    是或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

    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

    八、学习评价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带着我们对风雨的理解、对东坡的理解我们再齐读一遍。

    九、反馈达标

    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很好,如果考试,这儿很可能成为考点。最后我们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轻”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

    “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标题语说东坡词“新天下耳目”,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

    十、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作业:那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风雨人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定风波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优秀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