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站得高看得远——《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时间:2019-04-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推荐访问:看得 松树 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站得高看得远——《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 小松鼠和大松树教案 小学音乐小松树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