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19-04-1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

    课型:自读 执笔:

    审核: 组长签名:________ 时间:年___月 ___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情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情的写作特色。

    【 课时 】 二课时

    【学法指导】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反复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 蒂( dì ) 姊妹 ( zǐ )

    莲蓬( péng ) 菡萏( hàn )( dàn ) 攲斜( jī ) 荫蔽( yīn )

    2、解释词语:

    匿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

    二、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1、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2、泰 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三、检查预习。 见预习1、2.

    四、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五、感悟诗歌

    1、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 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虔诚的信仰。

    六、品读诗歌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因为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心,所以一见到孩子,自然是又惊又喜,说他(她)是“坏孩子”是嗔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让妈妈恨着急,实际是爱孩子的表现。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七、主题:本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写一位神奇的儿童语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母子情深,孩子对母亲的喜爱、亲昵。

    八、再次朗读《金色花》,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 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情形?

    讨论、明确:

    起铺垫作用。把花放在回忆往事的情形下去写,写三蒂莲、三姊妹,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 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3、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烦闷 ----不适意,徘徊(惆怅)----不宁的心绪散尽(愉快)---深受感动

    4.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是文章的主旨句。“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作者借雨中荷叶为莲花遮风挡雨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这里借物抒情,借物喻 人,歌颂母爱的伟大,深化了主题。

    5、主题:本诗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赞扬了母亲无私、伟大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来源:学。科。网]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当堂)训练 . 巩固

    1、《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国家)作家、诗人泰戈尔(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_奖。

    2、下列不能体现 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D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 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 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看着妈妈工作 ⑵让妈妈嗅到花香⑶将影子投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快乐、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想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回报母爱)的心愿。

    (课外)拓展.延伸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 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 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 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 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选自1999年5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 1.插叙。

    2、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3、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4、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 泪。(离别 感恩 思念)

    5、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的?(母亲克服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或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6、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讲学 七年级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讲学稿 苏科版七上数学讲学稿 东庐中学语文讲学稿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