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对于信仰观后感

    时间:2021-10-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关于信仰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信仰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至于《信仰》观后感要如何写,相信有不少朋友会为此感到头痛。下面是我向各位推荐的,希望各位...

    《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至于《信仰》观后感要如何写,相信有不少朋友会为此感到头痛。下面是我向各位推荐的,希望各位能有所收获!

    篇一

    《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 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 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 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

    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

    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无论你处在何位置,何岗位,要时刻想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想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身后留下了什么?如果说选择信仰难,那么坚守信仰更难。郭明义说过: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一位网友说得好: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灵魂,只有始终坚定信仰,共产党员的力量才不会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变弱。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二

    《信仰》观看过后,带给我感动、思考,深受教育。片中有一句解说词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迷茫与困惑并存的时代,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面临着"四大考验",党员干部坚定信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如何坚守信仰?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心灵深处的问题。每年红 7 月看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时,常有疑问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共产党人怎么不怕死,真的是铁打的硬骨头吗?,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共产党人征服了万重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今天,《信仰》告诉了我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一种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彭湃烈士甘于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艰难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牺牲还要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也不难理解方志敏烈士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坦然地走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还不难理解王进喜在看见公共汽车上安装着煤气包时的痛哭失声,和用生命去践行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难理解杨善洲老人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 22 年的时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的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青山。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 50 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 8000 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 13 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5 岁的刘胡兰、22 岁的雷锋、25 岁的澎湃、26 岁的朱光亚,从年龄上来判断,他们也无疑是今天的 80后、90 后。他们之所以永垂不朽、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就在于他们对信仰的赤诚,以及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相形之下,在如今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用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

    吧。时刻督促自己,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我今天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职的工作,在普通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忠实履行自己每天的责任。我们不需要制度的约束,需要的仅仅是我们对个人追求信仰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该坚守住的信仰高地。

    作为机关支部的党员,首先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了解事实政事,注重言行,有责任感,"务实"理念渗透在管理的方方面面。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把手边事做好,真心实意的为职工服务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爱医院,爱同事,按制度办事,认真听取各层面意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多干实事正事,做职工希望我们做得事。

    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为生活而工作,一种为工作而工作,另外一种是为理想而工作。为生活而工作,他是迫不得已;为工作而工作,他会经常烦躁不安;为理想而工作,他的人生将会丰富多彩。希望我们机关支部的每一位都能成为第三种人——为理想而工作,并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先争优,努力去践行自己的信仰。

    篇三

    今天,我们以宿舍为单位观大型纪录片《信仰》。

    中国共产党诞生 90 多年了,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成就了现在中国国强民安,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信仰》全景式简要回顾了我党 90 多年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一些英烈,英模代表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和洗礼,正如一位网友所述,看《信仰》再次听到铮铮的入党誓词,心灵深处又一次被重重的冲击。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去反思自己每天的一言一行是

    否与誓词对上号,是否真正无愧于党员称号。如果把 90 年分为三个阶段的话:

    第一阶段:建国之前的 28 年是我们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前行的一个阶段,许多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初期 8 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 8000 多人。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 15 岁的刘胡兰在铡刀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还有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夜,在白公馆,息烽集中营等地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烈士们。在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信仰牺牲了一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叛党投敌的败类,一大最初 13 名代表中有 3 人就背叛了党。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近 30 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政权得以巩固,也经历了抗美援朝及中苏、中印的局部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尤其是抗美援朝,我们用万国牌武器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战争,迫使其坐下来谈判,牺牲了几十万人,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当然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步伐,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物资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住房、汽车、家

    电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华西的吴仁宝说过:千主义、万主义、为人民能富裕是最好的主义,所以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奔向共产主义最好的选择。当然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地区差距、贫富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简直就是神作。

    没有一点赘余。

    对于爱的信仰

    成安县第一中学 刘书芬

    无意间看到关于圣经的介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教义,被冠之以宗教的经典,缘于其创造的几个最:是世界上销量最大;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达2500多种;其中包含的内容最丰富;写作时间间隔历时1600年。而最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因为最后这句文字的介绍:圣经是唯一一部上帝写给全人类的书。因为我一直深深地相信人是需要信仰的!圣经里有一句经文,诗篇里说:他像一棵树栽种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我想人的生命也该如一棵树,需要生命被滋养,需要成长的动力。

    谈及成长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跟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成长的问题同样是关乎生命的成长。像我们曾高调宣扬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都该意识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家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为人师时,我就思考过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问题,受以往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自认为一直积极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要求,也自认为自己对教学工作是十分的热爱。可能我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知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在注重把“教书”做好了,这会是一个教师的成就和自豪。而在“育人”方面我们其实也意识到了,但似乎我们做得还不够。

    圣经是本传扬大爱的宗教经典,有句著名的经文: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于我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这句经文对所有信仰基督教的人都意义非凡。他们通过认识上帝牺牲的爱,知道了生命的源头,更有了永生的盼望。这样来看基督徒的信仰虽然有些偏颇,但至少我们认识到他们的信仰里有大爱,有盼望。这种大爱里有人类所不能及的博爱,盼望也是有生命体会在里面的盼望。

    关于爱,我们通常的理解爱是一种强烈的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得到升华的表现。爱的内涵很丰富,既可以是亲情之爱,也可以是友情或爱情中的爱。可以通过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总之,爱对人们而言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也是渴望得到的感情需要。基督徒得到了来自上帝的爱,生命里有了爱的依靠,成了坚定的基督信仰者和传扬者。我们通过他们可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就想到了其实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同样也有对爱的感情的需要。其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的学生,远离家人的关爱,他们的个体生命的成长实在是缺乏感情的依靠。好像突然间找到了“育人”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

    圣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关于爱的教导,哥林多前书的一节经文中提到: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得钹一般。从这句经文我看到了爱对生命的意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不能缺乏爱。我们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喜欢或不自觉得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教育对象,这种对象化的教育理念无疑是理性的,是缺乏对生命的关爱的。而实际上课堂上缺少了与学生个体生命的互动,即使再精心准备的教案,也会毫无生气,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当下的新课改理念也再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反对教师程式化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求增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的同时,多关爱学生。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诉求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这使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静待花开》,文章内容是在讲一名班主任在处理差生问题时,因为教育理念上讲究优胜劣汰的理性思维,结果不小心给哪些敏感的幼小心灵造成了无形的伤害。作者在文中感悟为什么我们已经看不见孩子敏感的心灵?到底是什么灰蒙了我们的眼睛?是“展示”是“成功”,是一切从教育者出发的“为我所用”!其实在我们环顾四周的时候,我们已不难发现,我们当下的教育都在迫不及待的追求完美、速成优秀的时候,很多受教育者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成长压力,我们何时才能意识到只有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以发展的视角来尊重、唤醒和激励孩子的自然成长,我们作为教育者也才尽力做到了“育人”。

    我们在思考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些关爱的时候,我们该进一步去想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关爱那些鲜活的生命。今年是我再次接手班主任的工作,这次学校给我带的是一个文科普通班,我接到通知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班主任不好当。但我还是凭着自己对老师这份工作的热爱,顶着压力接下来了。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差是肯定的,没有学习主动性,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自由散漫的状态倒是人人都有。我该怎么来做好他们的班主任呢?!我该怎么管理好我的学生呢?我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当我不知从何处入手的时候,圣经里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哥林多前书13: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它使我想到我首先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想问题。虽然我的学生都已经是高中生,但他们其实也还是个孩子。文理分科因为成绩差分到了普通班,这种结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还是不愿意接受的,加之大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的成绩差所带来的自卑感。到新的班级我想让他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理解,也愿意接受他们!于是在学生进入新的班级的那天,我告诉他们,我愿意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与他们在新的学期为他们的未来一起努力!半个小时的互动交流中,我站在他们的角度,真诚的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觉得我同时无意间也学会了尊重他们的人格!虽然成绩不好,可他们的生命一样美丽可爱,充满活力!从他们的反应,他们的略带疑惑却满含期待的眼神让我感到了他们似乎对自己有了信心,也愿意信任我这个新班主任。之后的表现也是说明了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虽然会有小问题但整体我们班每个学生似乎都在进步。这次月考我们班在文科普通班成绩排名第一,我想这充分说明以爱的视角来发展的看待生命的成长这是对的!

    爱是永不止息。圣经里上帝的爱超越时空,直到永恒的国度。想起一句歌词,爱是一种信仰,把我带到你的身旁。我希望我的爱也能伴我的学生一路前行„„。

    推荐访问:观后感 信仰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