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医疗保险管理风险信息工作总结

    时间:2021-10-1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医疗保险管理风险信息工作总结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做好医疗保险经办风险管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及时成立专项小组,对单位的组织机构、业务运行、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自查,提升了医疗保险业务经办能力,防范基金风险,维护基金安全,确保我县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豆花问答网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组织机构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有效防范医疗保险经办风险,保证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贯彻执行、业务经办的规范有序,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系统内建立一个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监控有效、考评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办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督,提高医疗保险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机构职能职责、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业务经办、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等内部控制活动全过程的岗位设置及其职责范围。

    2、按照业务经办流程分别设置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待遇的审核、待遇支付、基金财务管理、基金运营、信息管理、稽核监督等专项工作岗位。

    3、医疗待遇支付时,要做到首先进行业务审核,然后分管领导复核,最后主要领导签字,做到了各个环节相互监督制约,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4、定期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政作风教育、业务培训、规范业务流程等业务学习,工作人员应取得业务素质考核资格证书,具备与从事本岗位业务要求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加强医保经办队伍在思想作风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提升。

    5、目前,县医保局任务重、人员少,未设立专门的医疗监管股,监督检查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由于各个岗位都忙于日常工作,导致监管检查力量薄弱。

    二、业务运行控制

    1、业务经办过程中实行经办人员初审、分管领导复审、主要领导审批的三级管理制度,各岗位做到了岗位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2、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业务操作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等,在我单位公告栏中及时公开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内容和职责,对办事依据、办事流程、收费项目及标准、办理各项业务需提交的主要资料等公诸社会,方便群众办理;

    3、建立业务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医疗保险业务的原始资料和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由业务部门按时整理装订,按照档案管理规定留存、归档、立卷和保管,做到建档有规定、调档有制度。

    三、基金财务控制

    1、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审核的原则,设立会计资料审核、出纳、凭证审核、记账、会计资料归档、会计负责人等财务岗位。本着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形成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基金业务的全过程,会计人员轮岗、调离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2、在基金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建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真实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及时认真填制、审核财务报表,确保有关数据一致;

    3、在基金的预算管理上,要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测算下年度基金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基金下年度收、支预算,做到了认真、科学、合理。

    四、信息系统控制

    1、设置专门管理信息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对网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护,安装杀毒软件,定期维修系统网络,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软件,消除安全隐患;

    3、合理划分业务经办部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及使用权限,严格授权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制度;

    4、禁止内网与互联网相连,数据定期备份,防范认为或其他因素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确保信息的安全。

    五、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1、根据劳社部发〔2007〕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内控管理规范,严格履行内控管理监督职能,制定内控考评机制。

    2、内控制度年度有计划,有工作记录,工作资料齐全,并在单位内部公开及执行。

    3、我县内部控制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将内控管理制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全年业务进行定期检查,提高经办人员的责任心,提升办事服务水平。

    我县内部控制制度根据《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但在有些环节上还是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管理

    [摘要]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医保管理部门、各定点结算点(医院、药店)、开发商,加之政策多变、业务不成熟,需求变化频繁,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较大。在某市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作为用户方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我在项目整体管理中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参与各方的沟通,注重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项目组成员,对风险进行了及时的评估并顺利地控制了风险。通过这些办法,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控制了项目的范围和进度,保证了项目的质量,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

    [正文]

    几年前,某市为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发了一套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我作为用户方项目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管理、系统分析和编程的部分工作。

    这个系统的功能包含了基金征集和支付管理、参保单位(职工)管理、定点结算点管理、参保职工就诊结算管理、IC卡管理等,目标管理人数为30万、定点结算点200个,计划投资400万元;采用C/S结构,数据集中保存在市医保中心,定点结算点与医保中心之间数据实时交换。

    通过公开招标,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采购,因此,我把整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和风险管理管理,目的是保证实现计划的功能并按时投入运行。在工作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灵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系统在04年一次上线运行成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一、加强了沟通管理。

    该项目涉及到医保中心、参保单位、定点结算点、系统开发(集成)商等多个单位,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测试都要各方参与、协调配合,由于各方的地理位置十分分散,难以经常或长期集中,因此,各方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三个办法:

    1、提高大家对沟通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各方主要领导人对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沟通工作给予必需的人员、经费和时间支持,保证了沟通工作得以按计划进行。

    2、对项目组外部的沟通,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沟通的方式。一方面,把必要的、重要的沟通需要以联席会议、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的形式制度化。另一方面,在适用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经济的沟通方式,比如:对一般的小问题或者是简单问题进行电话交流,复杂一点的问题开碰头会,需要后续解决的、比较重要的及涉及面较大的问题要形成书面的会议记要,有必要的情况下要由相关单位加盖公章确认。

    3、对项目组内部沟通,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形式主义,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规定项目组成员在每天工作过程遇到问题,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在以邮件方式发送给需要沟通或者询问者。大家每天下班之前收取邮件,对于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则直接以邮件方式回复,对于无法直接答复而只需与提出问题者讨论的问题,在第二天上班前进行商议确定。而需要众人一起讨论的问题,则放到每周会议上讨论,较紧急的问题召开临时性会议。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有关各方及项目组内部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因各方立场不一致造成严重对立而影响项目进度,避免了因交流不畅形成重大质量问题。

    二、合理配置人员。

    对项目组人员进行规划配置,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保证项目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按

    计划完成。我们在项目组长配置了以下人员:技术组长一名,负责技术难题攻关,组间沟通协调;需求人员5名,负责将用户需求转换成项目内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编制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针对每个迭代集成版本与用户交流获取需求的细化;设计人员5名,负责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开发人员8名,实现设计,完成用户功能;集成人员1名,负责整套系统的编译集成,督促小组系统功能提交,及时发现各模块集成问题,起到各小组之间的沟通的纽带;测试人员2名,对于集成人员集成的版本进行测试,尽可能的发现程序缺陷,以及未满足需求的设计;文档整理人员1名,负责对小组内产生文档的整合,统一;维护人员1名,系统验收后,维护人员,建议维护人员早期进入项目参与项目测试以便顺利承担起项目维护职责。

    在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方面要求项目组成员相对稳定,以保证开发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不搞终身制,不能够胜任职工作的坚决调换,保证项目整体工作不受影响。通过平常和阶段性的工作考核、评审,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调换。有一名需求分析人员因为工作态度不好,与客户单位业务人员关系恶化,调查落实后,我们立即把他调出项目组。

    三、进行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争取最佳平衡点。

    由于项目资金已经确定,我就在进度和质量之间找平衡点,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本身比较复杂,加之当时国家政策不稳定,业务流程不是很规范,系统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给项目的进度带来一定影响。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到十余万参保职工的医疗待遇,影响很大,通过与用户方领导沟通,决定不搞“形象工程”,在质量和进度之间优先考虑质量。同时,考虑到这个项目的采用了增量开发模型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我把项目目标进行了分解,涉及到业务经办的部分优先完成,保证系统在规定的时间上线运行,其它不影响业务经办的、辅助性的功能适当延期,包括医疗监督、统计分析和部分报表。这样虽然整体工期有所延长,但没有影响系统及时上线。这种做法同时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把整体风险降到了最低。

    四、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保证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

    质量是软件的生命,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是软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

    我们采用了软件工程方法,使用渐增式的增量模型,注重满足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规范流程,另外,为保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各地都在根据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的政策调整,造成医保系统的需求变化频繁。根据这个情况,为保证软件满足应用需要,我们规定: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凡是用户提出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经技术可行性论证可行的,全部予以响应。同时,采取措施避免需求的反复和无意义、不合理的变更。对较大的变更和比较关键的变更,要经各方联席会议论证通过,参与人员签字负责,并由提出变更的单位加盖公章确认。由于不合理或技术上不可行而没有通过的需求变更,要提出替代的解决办法,并与用户单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予以解决。 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让用户直观地了解软件质量和熟悉软件操作的有效途径。我有计划地强化测试环节,让用户由始至终地参与测试工作。我们主要采取黑盒法进行测试,把工作重点放在测试用例的准备上,严格定义测试索引、测试环境、测试输入、预期结果、评价标准,尽可能的把各种业务的不同情况都表现出来。同时,我们准备了一家定点结算点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在该结算点手工记帐和计算机联网记帐同时进行,并有计划地穿插一些测试用例。通过这些办法,及时发现了和解决了许多问题。

    经过努力,该系统一次上线运行成功,并在6个月后通过了验收。回顾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过程中,虽然没有大的事故发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1、软件测试不系统,用例准备仍不够充分,忽视了压力测试。系统实际运行后随着参保职工和定点结算的增加,运行速度下降很快,达不到设计要求。虽然通过升级硬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造成了资金的额外投入。

    2、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对各方目标的权衡不够充分,导致定点结算点使用的结算子系统功能较弱,提供的系统接囗又不够强大,给定点结算点内部管理带来不便,一些必要的统计和查询功能难以实现。

    3、对开发人员与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要求差异认识不足,两者的直接沟通不够,造成一些对操作员而言很重要的问题在开发人员那里得不到重视,产生了一些矛盾,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影响到用户方及领导部门对项目的整体印象。

    综上所述,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用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保证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是我在某市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整体管理中的四个主要实践,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项目整体管理工作中,我要加强测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各方利益的权衡,继续深化各方的沟通,协调好开发工作各个部分及各个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项目。

    [老师评语]

    此文基本达到了考试要求。写作比较规范,行文流畅。文章结构清晰,所述的一些情况确实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所经常碰到的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人的感觉问题真实,针对问题采用的措施亦较为有效。

    写得未免也太好了吧!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

    推荐访问:医疗保险 工作总结 风险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