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五篇

    时间:2020-05-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新课标下的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培养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世界史相关内容在全书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如何完成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世界史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为许多中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学的古希腊史教学作为中学世界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古代希腊历史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也就是“新课标”要求的内容,分段上属于世界古代史。在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并没有世界古代史的要求。因为教材“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随着社会形势与教育体制的变化、学术文化及教育研究的进展而历史地变化的”。因此,古代希腊历史的教学就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的难点。“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新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就是雅典民主政治。

    目前的高中教材为“一标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多种教材。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古代希腊历史均为高中历史必修i世界史部分的开篇内容。以笔者使用的人民版教材为例,该教材将古代希腊历史放在必修i的专题六,与古代罗马历史放在同一专题中。该册书的前五个专题均为中国史的内容,因此专题六为世界史的开篇。相对于其它部分的世界史,世界古代史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格外陌生。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世界古代史非常陌生,古希腊古罗马在他们的思维中基本是个不存在的概念。但是,古代希腊历史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地位却非常高。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滥觞,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持续了大约650年。地理位置在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一些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古代希腊诸城邦,特别是雅典,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将古希腊历史分成了两课。第1课是“古代希腊”,课文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蔚蓝色的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
    第二,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城邦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环境;
    第三,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第2课是“卓尔不群的雅典”,课文也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第二,克里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第三,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信息的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如果没有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要求学习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信息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和任务。笔者认为,仅从课本所要求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中对古代希腊历史的要求,必须进行适当的补充。

    古希腊城邦百业兴隆,又是当时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古希腊城邦在海外贸易地刺激下,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商业冒险精神容易形成。许多奴隶制城邦由原先的氏族部落直接转化而来。因此,保存了较多的氏族制民主。城邦内不同社会阶层构成“公民”,公民是古希腊的社会基础。这些民主因素在工商业发达的城邦(如雅典),经过多次政治改革,终于形成了民主政治体制,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到了伯里克利时期,民主制度发展到发了巅峰。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术思想与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这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古希腊独有的文化精神陶冶了他们的民族气质,古希腊的文化重视人的作用和地位,他们坚称人是宇宙最出色的创造物。在英雄赞歌为主要内容的希腊神话和史诗中,无不洋溢着生命激情,展示人的自由意志。他们注重自由,甚至把对“自由的幻想的欢欣当作宗教”。这种文化特质,对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精神激励西方人在奋斗、探索和求实中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生存质量。其中对个性的张扬、原欲的宣泄,对世俗生活的肯定、个体生命价值与独立自由精神的确认与追求,以及人与命运抗争的毅力与勇气,都呈现出一种深沉的人本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但不是所有雅典人都有资格享受民主,也并非是所有官职都向全体雅典人开放,它仍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民主。雅典民主并非完美无缺,尽管它调动了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使雅典政治、经济、文化都臻于极盛。但它的抽签制度忽视了公民素质上的良莠不齐,容易被政客利用,成为导致雅典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篇二】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将教师的功能说成为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等。从现在看来,韩愈的师道观念并不能完全包含教师的作用,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节奏加快,要求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也由原来的权威者变为促进者,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仅包括传授知识,也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教师完全尊重和接受学生,坦率待人,理解地倾听,设法使自己与学生计划为一体,努力创造一种自由、畅流、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氛围。”[1]因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机智为学生潜能的激发提供可能性,如教育家涂尔干才认为的教育活动有着广阔的天地。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的目的。

    视野的本意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一般用于学术就是指思想与知识的领域。历史视野在这里指的是对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内在的关系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历史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不能拘泥与教材,应充分理解教材所存在的优缺点,虽然教材将重要的内容列出,但以章节体作为编写体例,其缺点就是在有限的篇幅里,条条框框比较多,好似硬抽出来的一条条干瘪的规律,不能展现原本丰富鲜活的历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仅是以教材为本,不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知识掌握的过死,历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过于肤浅。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克服由于教材与教法的滞后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窄、死、浅的局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托,但要超越教材,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在这里我现就本人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例来说明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以材料为依托适当地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书毕竟篇幅有限,只能罗列一些重要的事件与历史知识,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仅是按本学科,学生的知识面会过窄,于是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其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就要靠老师进行补充了。相关的历史知识浩瀚繁琐,教师要有的放矢,对所用的材料进行筛选。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讲解中,我补充了一部分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把握。

    例如我讲解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是北京大学时,学生会疑惑这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会是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并且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的旧道德,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而这又直接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所提出的“尊孔复古”的口号相违背,明显的与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甚至相反,北洋政府如何能容忍。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按本选科,学生的这些疑问就无法解答。我补充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一是蔡元培成功的改造了北大,在北大实行的是“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由原来的“官僚收养所”成为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国立大学;另外,蔡元培是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他借鉴了德国的办学方针,在北大实行“教授治校”的原则,主张教育独立于政治之外。我考虑到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思考问题与解读材料的能力,并没有简单的介绍。而是展示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2]

    “用诡诞的仪式,夸张的宣传,引起无知识人盲从信仰,这完全是用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权。”[3]

    材料二:蔡元培说:“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4]

    通过第一段材料的两段话让学生感悟蔡元培主张的思想自由的方针,反对抱残守缺与精神专制,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让在精神自由的王国里,没有独尊的学说,他在北大实行的治校实践,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思想的活动基地。通过材料二让学生理解这时蔡元培主张教育要独立于政党政府之外,并建立了教授会,确立了教授治校的原则。这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北大的知识分子直接就敢指着北洋政府骂。

    让学生通过材料去感悟历史,有利于学生从深度与广度上去理解历史,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再进一步点拨学生去分析这时期中国的政治,将其联系起来去考察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历史与现实对话,理性考察过去

    “历史教学要交给学生的是一套理性考察过去的方法,一种看待世界与人的方式。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增强对个人的自我认识,并对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多一份理解,这才是历史价值所在。”⑸在这课内容的讲解中,虽然是讲解100年前的事情,但是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时,给学生说明当时中国民众的思想愚昧、落后、迷信,学生会感觉这好像是很久远的时代,今天已经是科学时代了,实际上调查中国的民众生活与一些风俗习惯,我们会发现类似的现象还是会发生,我举出大家都熟悉的

    “气功大师”王林,是已经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的人物。他会空盆变蛇、灵魂出窍、隔空取物......这位“气功大师”被社会的明星如赵薇,成龙等吹捧,并受很多官员的拜访,究竟是确有神功还是“大忽悠”,当焦点访谈揭露他的真面目后,让人深思。雕虫小计就能让中国那么多的人闻风而动。学生通过这个当代现实的例子陷入深思,他们明白科学不能只是每天挂在嘴边,而应是科学之理性精神、科学知识、科学之思维去看待问题,理性的考察现在与过去。

    在讲解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时,一定会提到抨击旧道德的勇士―鲁迅。我举了高二学生都学过的《祝福》,我问学生们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学生们都踊跃发言,什么礼教害死的,自己坎坷的经历等。我讲解到祥林嫂最后死去并不是自己坎坷的经历,而是她被全社会所抛弃,最后绝望死去。同样是弱者的柳妈也是杀死祥林嫂的帮凶,她的“你放着吧,祥林嫂”,终于压死骆驼的是最后的一根稻草,祥林嫂自杀了。我问学生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有没有柳妈,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我就提醒他们,在中国婚嫁礼仪上一些风俗上,他们不会选没有丈夫的,再嫁的或没有儿子的女人,这说明传统的旧道德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遗毒,我们能说今天的中国国民是健全的国民吗?是充满人性的国民吗?当年的鲁迅,胡适等人抨击国民的病症目的是为让中国的国民有一个健全的灵魂,今天的学生们你们应该做什么。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此时的课堂效果可谓是“无声胜有声”。

    有关历史教育的功能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的眼光,培养学生成为当代的公民。历史是“死”的,可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警醒世人,历史是“经验的灯”指引我们行动的路,积极发挥历史的借鉴功效,变“死”历史为“活”历史。

    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教无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这一课中,我运用了讲授法、历史情境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其结合起来运用。

    如历史情境法,在这里我导入新课时使用了这个方法,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我先用音乐去营造课堂氛围。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特别重视音乐,认为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受到美得享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音乐是最公平的,没有阶级性,国王贵族听到也好,乞丐听到也好,都同等的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好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做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6]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理智,影响他们的情感与性格。

    所以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导入设计时我播放了歌曲《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的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这首明朗爽快的校园歌曲很快将学生带入音乐境界。一首歌曲唱罢,当学生还沉浸其中时,我给介绍这是由胡适做的新诗,原名《希望》,后谱成这首家喻户晓,流传广泛的经典歌曲。这首新诗的来历是这么回事,是胡适的朋友冯友兰送给胡适的一盆花,胡适将其带到家中小心栽培,却迟迟不开花。

    介绍这首歌曲的来历以后,我将其移情于历史,向学生说明胡适确实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移植中国,希望在中国开花结果,那种心情的期待何止是一日看三回啊!如今先哲已故,歌声在耳,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用心良苦。在这里借助音乐作为手段去涤荡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带到特有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通过自己的解说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发动的开启民智的启蒙运动,同时它也是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结果。让学生将新文化运动放到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在中外文化的联系中进行对比,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

    再如: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知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多样性等。在讲到新文化运动中,我刻意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自己的判断。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让知识在学习者自己头脑中产生,教师就是帮助知识产生的“产婆”。我在讲解新文化运动时,意图让学生形成一种理念,就是事物的发展自身是复杂的,曲折的,又有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我将陈独秀离职北大的事情给学生们做个介绍。

    陈独秀被迫从北大离职,这是一段曲折的事情,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又是《新青年》杂志的主编,受到了蔡元培等新思想追随者的敬仰,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诋毁。如翻译家林纾将矛头指向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特别是陈独秀更成了众矢之的,本来他就得罪了很多人,桐城派的有些人都状告到总统那里,说《新青年》言论过激,诋毁孔孟,毁坏伦常。甚至借着陈独秀的私人作风问题大做文章,说不配做表率之类的,给蔡元培施加压力,最后陈独秀被迫离职北京大学。

    问题设置:“同学们从陈独秀离职北大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们都各抒己见,发表言论,主要有以下的观点.

    观点一:陈独秀的离职原因很复杂,在这里有他个人的原因,如私德方面的不能容人等,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当时新旧势力激烈对峙的结果。

    观点二:蔡元培本来很器重蔡元培,他的思想方针是兼容并包,办学宗旨是教育独立,从他的本心来说是不愿意看到北大内部出现这样的问题,可最终还是屈服于压力,可见,很多情况下个人理想与社会实践是有差距的,理想屈服于现实。

    观点三:陈独秀被迫离职北大,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同时又是《新青年》的主编,他的离去必然使新思想的传播受到影响。所以中国这场开启民智的思想启蒙运动任重而道远。

    观点四:陈独秀原信仰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后又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这前

    后思想的转变与离职北大应该是有关系的吧。所以一个人的人生跌落到低谷并不可怕,只要再站起来,崭新的自我又会出现。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们在讨论中形成了自己的判断,逐渐的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让知识产生于学生们自己的头脑,这才是正确的为师之道。教育具有广阔的的天地,你给学生一片施展的空间,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做一个精神的高贵者。我引用了两句名言:第一句是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二句是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总之,这节课我立足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钻研与解剖,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其目的与动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去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停留在窄、死、浅情况,从而达到开阔学生史学视野的目的。但是,教学又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我也是觉得学生讨论的时间相对不足,有些地方设计的不精巧,不恰当,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篇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到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这不仅仅是当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特点

    1、主动性特点

    自主学习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主动性特点,其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只有对高中历史课程具有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够更加热爱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享受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而非把其当做一种负担;反之,学生如果对高中历史课程缺乏兴趣,那么便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抵触和厌烦,学习效率也随之低下。同样,学生只有意识到了学习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学习责任、个人责任、家庭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等,才能够更加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进行学习,而非将学习视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在既具有学习兴趣又明白学习责任的前提下,才会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2、自控性特性

    自主学习的另一特点是自控性特点。自主学习的自控性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原因、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有着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调控、调整、指导、强化、评价以及反思等,它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自控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3、独立性特点

    独立性特点也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独立性可谓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发现问题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譬如在高中历史课程当中,有许多历史地图或历史事件都是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才能够真正领悟的,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这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措施

    1、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内涵非常深刻的学科,它包含了中外几千年来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以及历史文明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同时,高中历史也综合了许多其他课程中的内容,如语文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很多古代著名诗人和其诗词内容同时也是历史课程中所会涉及到的知识,而数学学科中的一些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音乐学科中的一些古代乐曲家及其作品、美术学科中的一些古代画家、书法家及其作品等同样也都是历史课程中的内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丰富其教学内容,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以及将其与学生们所感兴趣的一些传说、故事等也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再者,教师还应当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多看一下有关历史的书籍,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方法。譬如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简单来说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所要讲授的知识来给学生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情境当中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情境或是历史事件的模拟情境等,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其的学习充满兴趣,进而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再者,合作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都是比较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学生在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当中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多多利用这次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积极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工具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积极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某节主要讲述工业革命的课上,教师可以拿出一段时间通过多媒体工具来给学生播放央视《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某些重要片段,然后再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又比如,在某节主要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内容的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观看虎门销烟的浮雕,以加深学生们对其历史事件的自主思考与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合理地利用自主学习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篇四】

    历史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爱美、赏美的情感,同时还应热爱学生,并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热爱尊敬之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
    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斗争,还是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当家作主人。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后来人难以体验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史课堂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篇五】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学习阶段,他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负担较重,各科的学习都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巧,对历史课堂也有一定的了解与看法,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性事件并解决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历史课堂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引入情景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堂学习的热情。下面我要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等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优势以及便利。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能为学生设置特定的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课前备案,在互联网上查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比如,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各朝各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与艺术品的图片资料,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设置特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的魅力。也可以在教学中插入传统的诗词乐章,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历史故事,课堂情景再现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热情,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趣味性课堂。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缺乏对各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对课堂学习的兴致不高,因此,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情景教学入手,在课堂上引入历史小故事,并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推动课堂情景再现。历史教师可在课堂导入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后对历史事件进行编排,设置对话,分角色扮演,深入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心理感受,由此,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近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以及国共的十年内战时,教师先将学生分好组,为每个组分配一定的情景教学任务,选取不同的小片段,展开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但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在编排历史故事时一定要尊重史实,对历史人物也要有准确的定义。学生通过情景演绎,能够对课堂教学有更加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深入其中感受历史人文精神,感受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精选历史史料,巧设课堂习题

    高中历史的学习光有课本知识时不够的,学生要想将历史学好,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还需进行知识拓展,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可以先查阅历史资料,准备一些史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从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比如,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分享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以了解在儒学盛行的时期,其他思想学派的状况,通过历史资料的了解与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引入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概况,以及中国的外交背景,通过具体史实史料的分析,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深入,提高历史学习近平。历史学科的学习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引入历史史料后,可以设置课堂习题,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新中国的外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宗旨的背景及原因。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在推崇教学改革的当今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地历史老师将情景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