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考文章

    时间:2021-08-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深刻影响着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高服务功能,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在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由于对“分”的过于重视,对“统”的普遍忽视,农村普遍存在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尤其是一些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的地方,普遍对发展集体经济谋划不足,缺乏发展思路,“民富村穷”现象则是普遍存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结合防城港市实际和近几年的实践,个人认为还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理清思路,明确村级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布局。当前,农村各类资源零星分布,农产品门类多、规模小,缺乏有效整合,市场竞争力较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化零为整”,通过规模化提升盈利能力。对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推动形成“一镇一产”、“一村一品”的整体格局。在每个乡镇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元,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一个乡镇拥有一个附加值高、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

    二、招才引智,注重发挥“能人”和“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实践证明,致富能人和龙头企业不管是在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因为致富能人头脑活、信息灵、威信高;

    龙头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源承载力强。所以用好用活“能人”的示范,量身引进“龙头”的带动,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颈瓶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在自主发展、自立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思路,用知识技能、用思想观念、用致富手段带领集体经济寻找发展空间。在一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让当地集体经济搭上企业发展的快车,使村集体经济借助企业的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将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把集体经济接入产业链条,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集体稳定增收。

    三、村企互动,做活做大土地文章。纵观目前农村的现状,由于实行土地承包、山林确权和中央对涉农领域政策的倾斜扶持,很多土地都丢荒无人耕种,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对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是有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土地引资合股或流转的模式发展一、三产业,目前已成为一些资源条件和资源优势不明显、偏远贫困的村点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比如我市的沿边村屯、十万山腹地的山村,借助乡村旅游,通过土地整理,老宅基地还原,建设用地置换等,打造乡土气息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明显的采摘、农耕、小餐饮业等系列农家乐,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这就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成果体现。另外,按照“两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在农村,我们还可以根据投入的强度,承受的能力,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的多种模式,通过转包、转让、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将农业土地向专业大户、涉农企业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部分城郊结合部还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实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集中,实现“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较快发展。

    四、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要充分运用行政拉力和经济政策双管齐下,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更多的适合发展村级经济的优惠政策,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一些基层组织覆盖薄弱的村点,要强化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精准施策,帮助贫困薄弱村明确发展方向,谋划发展路子。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职责定位,使各级党组织在落实责任中各司其职,从而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同时,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关键。还要进一步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篇二】

    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既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有利于形成更加结实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当下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从个别地方具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未真正认识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个别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足,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只要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

    第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管理制度缺乏。一时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没有根本性触动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步伐,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

    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

    第三、缺乏创新发展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相关发展措施,然而,一些村依旧沿用老一套的经验措施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

    针对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总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宣传上,要加大宣传和强化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宣传方式,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相应的村集体经济知识培训会,使得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深入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在管理制度上,要加强机制管理制度创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形成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在发展途径上,要理清思路,努力探寻发展村集体经济道路。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发展途径,同时,要注意防范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的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心理的产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开创一个新局面。

    【篇三】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做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同时也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现状与做法

    **县共有10个乡镇,228个行政村。截止2017年5月底,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16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3.2%,其中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105个,占46.1%,1万至5万元的村38个,占比16.7%,5万元以上的村24个,占10.5%。破零比例超预期,集体积累有潜力。主要做法是:

    一是做足“班子”文章,强化发展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摸底,按相关程序对空缺的12个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充实;

    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以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成绩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

    把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比重,作为乡镇党委年度考核指标,给乡镇党委加压,带动、督促、激发村“两委”干部主动发力和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个村,10万元以上的有15个村,其他各村收益不同程度有所增加。

    二是巧织“产业”网格,夯实发展基础。主导产业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增收空间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引导农户发展韭菜、苹果、枣等优势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常乐镇平高村的韭菜、东郑村核桃每年分别为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1万元和6.4万元。另一方面按照筑巢引凤发展路径,与公司合作,形成公司、集体、农户三赢的格局。圣人涧镇涧东村依托复晟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运输公司,为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其三,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模式,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杜马乡龙源村与**县宇泽公司合作实现三方获利目标,张店镇风口村积极引导阳煤新科、千里红果蔬制品有限公司、风口现代农业园区等企业主动与村结对共建,达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目的。

    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扩展发展空间。挖掘和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资源,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新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一个是利用村里闲置厂房、校舍、空地等资源,组织加工农产品、流通贸易、微商配送,借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二个是通过对村荒沟荒山、滩涂地、机动地进行重新短期发包。常乐镇石埝村、全坡村、浑里村等,征、占用土地提留款就突破180万元,三门镇将窝村、大咀村等通过对荒山荒坡打包入股,年年分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个是挖掘特色田园文化村、庙会文化村、窑洞文化村自然资源,建设原生态旅游村,开拓文旅融合新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洪池乡南王村利用檀道庙会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杜马东坪头开发窑洞文化壮大集体经济。坡底乡后窑村、坡底村、郭原村,曹川镇下涧村等利用景区优势,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第四个是依托过境工程、开采企业,组建货运站、运输队,提高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常乐镇上焦村、石埝村依托蒙华铁路过境工程的良好机遇,提升集体经济发展;

    曹川镇下坪村依托矿山企业,延伸服务“链条”,让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来源。

    四是下好“扶持”功夫,创优发展环境。抓住集体经济发展有利时机,利用好惠农政策资金,整合农牧、扶贫、林业、果业、国土等部门项目扶持,在项目申报和产业升级重点扶贫农户的同时向集体经济发展倾斜,把政策用活,把政策用实,把政策用足。部官村争取水利专项资金投资机井建设,由村集体经营,2016年收入达3.6万元。依托引黄7级站建设,配套u型渠扩大水浇地面积,既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又让群众感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在专业合作社注册和农产品销售经纪方面,整合农业、工商、税务、电力、交通等部门职能优势,利用绿色通道,以农村集体法人为法人,登记各类社会组织,快速便利为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增收渠道,张村镇窑头村先后争取资金220万元,建造日光温室大棚23个,以反租倒包方式,每年集体收入10余万元,部官乡黑窑村、圣人涧东韩窑村、涧东村、三门镇岳庄村等通过管理沙场、砖窑、石场、水库和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经纪,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五是健全“考评”机制,提供发展保障。县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村级组织“评星定级”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乡镇党委、村级支部三级党组织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月督促、季点评、年考核的办法,进行考评。对工作推进缓慢、年度本地增收目标未完成的,乡镇领导班子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经过帮建转化,增收成效明显的,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奖励。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村财乡管”“村务公开”制度,成立村级理财小组,加大集体经济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出台《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乡镇经管站统一设立村级资金专户进行统一管理,支出和报销逐级签字确认,专项研究入账,有效地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了资金滥用现象的发生。

    二、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县委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谋划,各乡镇也严格按照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巡回观摩、实地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有的乡镇和村“两委”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还不到位,一味强调客观,认为村里自然条件比较差,可开发运用资源比较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畏难情绪。二是各村发展不够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边村、有不可再生资源村,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达到了30万元,但部分位置较偏远的村增收途径较少,可支配资金在5-10万元的有24个村,可支配资金在1-5万元的有38个村,可支配资金1万元以下的还有105个村。三是发展二三产业困难多。村级发展二三产业用地既受规划和土地指标限制,又受土地征收价格高、征用难、审批时间长等因素制约,项目实施较难。加上部分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发展二三产业缺乏优越的区位条件,要寻找合适的项目难度较大。四是村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随着社会组织和个体经济的不断增加,对村级组织提供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面临的窘状让文明乡村建设、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合作医疗、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及各项创建项目建设远远落伍于现实许多,村集体经济台账压力大,严重影响村级执政团队行使服务的权力。

    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省、市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当前结合**实际,我们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种倾向、坚持五项原则、探索八条路径为抓手,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要建好一个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我们将严把关口,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贤人”选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来。以下半年村“两委”换届年为契机,加大村“两委”班子建设力度,按每村3—5名名额确定后备干部,建立起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库,强化适岗锻炼,提前压担培养;

    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农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要纠正两种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要坚持五个原则。思路决定出路,深入研究当前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客观规律,真正理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一坚持因村制宜原则,谋思路、选路子、上项目都将综合考虑发展趋势、现有基础、现实可能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二坚持创新思路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用开放的视野、整合的思维,大胆探索、务实创新;

    三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把农村民生改善与发展集体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统筹考虑、一体推进;

    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要探索八条路径。按照市委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八种模式,结合**实际,一是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滩涂以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总之,路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实际、创新思路、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有效发展、加快发展、持续发展。

    【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是根、是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消灭“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此,井研县政协由农业人口委牵头,组织农业局等部门,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该县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以及三教乡部分村组,就如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展开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了基本现状,摸清了发展路径和工作特点。

    一、基本现状及特点

    井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据2016年村社换届离任审计统计结果,2016年底我县农村集体固定资产4071.76万元,村平20.5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截止2018年3月,全县199个村级组织,其中“空壳村”58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90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49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产但管理不佳,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经营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现象。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壮大,是对各基层组织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挑战和严峻考验。为此,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相关部门及镇(乡)、村等各级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挂图作战”定目标。全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工作,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井研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从组建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制定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探索一条有效发展路径、配套一批有力扶持政策、建立一套激励惩戒措施五个方面,明确了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实施主体、发展规划、方法路径、政策支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要求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5元以上。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县、乡、村都将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完成期限,健全考核体系,实施挂图作战。

    (二)积极探索重示范。由于全县村级组织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各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域条件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发展底子厚薄不均。为此,全县结合县情通盘考虑,按照全面启动、重点安排、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将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确定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为试点村。为全县稳步有序推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树立示范“范本”。

    (三)创新模式拓路径。试点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动员群众勇于参与、利益联结共促发展,在寻找发展路径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盘活型。金峰乡金峰村对原村闲置的果场30余亩进行土地整理,培肥地力,另外流转土地40亩,组建金峰村集体农场,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地瓜育种),预计2018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二是服务创收型。宝五曙光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预流转,加大对业主的服务力度,与流入方协商每年按每亩20-40元收取公共资源使用及服务费,至今已协调流转土地1200亩。三是产业带动型。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奕嘉怡”公司落户该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实施种养循环发展的契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土地120亩流转给公司,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万余元。四是股份合作型。三教乡瓦窑村利用企业产业转型后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公司生产生物燃料,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五是利益联结型。柑橘产业环线建设乡镇抓住现代农业“百里产业环线”建设的机遇,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实施土地预流转,提升土地的集中度,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优质晚熟杂交柑橘。如三教乡流转的5000余亩土地所涉及的村皆与业主达成协议,柑橘投产后按纯收益的10%分红,村集体和流转土地农户各占5%。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土地流转农户的双赢。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农村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二)催生集体经济的有效资源不足。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绝大部分村集体资产分得彻底,统得不够,集体占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村集体资产仅塘堰、村果园、老村委会或村小学,资源价值十分有限。个别村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规范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四)支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单一。在变化不定的市场大潮中,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无特色。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在寻找将合适的人与项目,缔结为合适的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纳贤才,提供集体经济人才支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二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选派好“第一书记”。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途径优选村班子成员。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中选拔经济型人才。

    (二)深化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有希望。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企业化治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三)统筹运管,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村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有效整合,全部入社。以集体“三资”为主体,吸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果园等资产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收储、统一购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统一用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就地务工。既解决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村级组织议事无青壮年群众参与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农村稳定,增强农村活力和生机。三是统一筹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民间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围绕百里产业大环线,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按照“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一个户办产业园,人均增收超万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园区。要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流转入社土地统一种植优质柑橘,同时发展果药经济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盘活宅基地和四荒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将新增土地流转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入股龙头企业。所得租金按村、组、农民1:2:7的比例分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长效增收。三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量化折股,以入股的形式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劳务服务部,由合作社劳务服务部有组织的为柑橘、水果规模经营户提供果园修剪、打药、套袋、采摘以及代种代收等专业化服务,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五是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围绕柑橘、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结合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耕读文化,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景美村美宿美食“四美融合”,发展集体经济。

    (五)利益联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产品订单收购等四保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农户土地、资金入股企业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可学习借鉴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

    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有效解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现实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

    【篇五】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挥却面临诸多难题。

    (一)资源禀赋不够好。一是集体资产较少,尤其是经营性固定资产缺乏,不少农村沦为“空壳村”。二是资源利用受限,以荣昌为例,农村资源绝大多数属于社级集体所有,村委会无权直接支配,难以统筹利用。三是人力资源缺乏,一方面,农村以留守人员居多,缺乏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专门人才;

    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底子薄,效益有限,难以吸引外来人才。

    (二)资产确权不到位。以荣昌为例,在调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中发现,村集体许多固定资产没有办理产权证,如经营性设施、村办公用房等;

    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没有进行依法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不利于村集体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三)发展主动性不强。一是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各种消极思想较为强烈,比如,有的村干部认为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村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为了开展工作经常自讨腰包;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上级额外增加的工作负担。二是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干部担心发展集体经济出现亏损,担心被组织追究,受群众埋怨;

    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发展的思考不深、路子不宽,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

    村干部村务管理繁杂,工作任务较重,可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精力、时间受限。

    (四)体制机制不灵活。体制方面,存在多头管理、多棒指挥现象,多数部门和镇街直接或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机制方面,现行的财务管理办法不适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比如资金开支管理混乱、相关审批手续繁琐且审批时间长;

    激励措施缺失,基层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而且合理开支难以报销。

    为此,建议:

    (一)把握发展原则,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一是把握稳步推进的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素,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村的资源条件,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忌盲目冒进。二是把握村民自治的原则。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凡是涉及重大问题,可由村民讨论民主解决。三是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各村要找准自己的发展优势,突出重点抓好集体经济项目,不搞面面俱到,集中精力、财力办大事。四是把握有保留的资产入股原则。在选择入股合伙时,要对村里的资产进行认真梳理和科学分配,切忌一次性把资产、资源全部投入,避免造成一旦合伙不慎,全军覆灭的结局。

    (二)坚持因地制宜,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从各村实际出发,走“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比如,允许异地入股优质企业,结合产业优势筑巢引凤,与周边村社、本地相关行业或协会等合作办企业,抱团发展。管好用活现有集体资产资源,做好登记造册,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充分发挥社级集体的优势,积极整合村、社两级集体资产资源,多形式联合发展集体经济。落实好有关征地、土地整治及其他涉农项目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三)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扶持政策,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帮助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清产核资、量化确权及“三变”改革,让更多农民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共享改革成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和“三权”抵押贷款落地进度,完善涉农政策性保险及贷款担保机制,创新特色“三农”信贷产品,强化税收及金融支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相关部门应本着支持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包容和理解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不应过度求全责备,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增强组织保障,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树立“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理念,强化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创新“支部+协会”服务体系,加强能力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根据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不拘一格聘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村集体经济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服务;

    完善激励机制,改进对镇街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的考核办法,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村一级评优评先的考核范围。

    【篇六】

    **村位于**乡东部,与松滋河毗邻,辖41个村民小组,人口4697人,全村耕地总面积8000余亩。近年来,我村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支部核心、党员示范、群众主体”三位一体作用,大力推进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2016年,全村高峰日接待游客过千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0元。2017年**村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

    在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过程中,我村充分发挥水乡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荷田+”“稻田+”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湘莲泥鳅、稻田龙虾、特色蔬菜、休闲产业”四大支柱产业。

    1.“荷田+”生态产业。荷田套养泥鳅、鳝鱼是一种立体高效种养模式,每亩平均产值在3500元以上,高的可达7000元,每亩纯收益在2500元左右。因为效益高,我村莲鳅面积由去年的1000亩发展到今年的3000亩。

    2.“稻田+”生态产业。**村现有稻虾养殖700亩,稻虾模式亩产值在4000-6000元,每亩纯收益为3500元左右。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不仅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还能实现一水两收,增加收益。

    3.特色蔬菜产业。我村瞄准农业多功能,精心打造味觉农业产业园,引入线椒、圆椒、彩椒、小米椒、油葵等一批可食可药可景的经济作物。园内各种特色蔬菜总面积达到400亩,每亩平均产值约为1.6万元,每亩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

    4.农业休闲产业。**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不少游客,据统计,周末每天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00人次。**村现有农家乐20家,平均每家年纯盈利在25万元左右。包含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家生活、采购农家土特产等在内,**村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村支两委通过“优化服务、配置资源、盘活资产、强化管理”四种渠道,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土地流转服务收益。通过发动群众参与、优化生产环境,县农投公司给村集体每亩20~30元的土地流转服务费。按照当前2000亩左右的规模来算,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6万元左右。

    2.劳务输出收益。村里成立了劳务公司,合理调配全村劳动力资源,为县农投、经投及外来投资公司提供劳动力服务。成立劳务公司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了各产业板块之间因劳动力密集度差异而造成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公司可根据用人单位情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了人力闲置。二是解决了村组劳动力分散,各用人单位自行组织招工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公司统一合理定价,避免了恶性竞争,既保障了用人单位及劳动力利益,又维护了村内稳定。

    3.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村里将**小学、村部、村内电排机埠等固定性资产交由投资公司经营管理,按照其固定资产估值(1000万左右),获得1%左右的固定资产入股收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

    4.乡村旅游分红收益。随着全村旅游产业的升温,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拥有较大规模的农家乐12家,估算今年每家年纯利润30万元左右。考虑到15、16年是发展培育阶段,村集体没有收取相关管理费用。2017年,村集体计划向每家收取5000~10000元的管理费用。此项村集体年可增收6~8万元。

    三、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体会

    自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在**定点以来,村支两委一班人在县乡两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在推进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有几点深刻体会。

    1.抓落实,坚持党建统领是核心。充分发挥“支部核心、党员示范、群众主体”三位一体作用,让支部能号召、让百姓听号召,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干部,就是抓民心,就是抓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重点是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通俗易懂、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并逐一上户要求人人签字。目前,村民在建设投入上投资投工总额达150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79%。在农村环境综合政治上,实现了“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房前屋后、房里房外常年一个样;

    在无上访村创建上,实现了矛盾不出户、不出租、不出村,全村百姓还自发拆除了自家围墙,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

    在土地流转上,百姓给支部承诺,什么时候流转、流转后干什么等等,全听支部指挥,老板来投资只要与支部对接,没有任何障碍。

    2.做产业,流转整村土地是前提。**村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尤其注重整村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服务。按照“四区”的规划要求,即观光农业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度假区、农场休闲体验区,成片成块流转3000亩发展“荷田+”生态产业,流转700亩发展“稻田+”生态产业,核心区整体流转400亩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同时也集中流转土地满足必要的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3.求发展,选择运作模式是要领。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认真摸索,最终选择了“公司+集体+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即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和服务,平台(农投公司)负责规划和管理,市场(外部公司)负责投资和经营。

    4.要增收,促进利益共享是关键。**村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多种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公司与公司按股份分配。如县农投与高城公司和大方公司分别建立了股份合作关系,收益按照各自所占股份比例分配。二是村集体与公司是租赁分配。村集体不参股,只收取集体资产租赁费用,比如土地流转服务费、资产租赁费。三是村民与公司是租赁和劳务分配。群众流转的土地租金每亩是600元,全村流转户青壮劳力400人左右,基本都是在本村就业,按一对夫妇200元/天的标准计算,每年大约150个工作日,一年劳务可创收3万元。

    一定要多读!!

    读一次是不够的。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为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办法和路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大安市财政局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大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大安市现有223个村,201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值72367万元,总收入8393万元。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56个,占村总数的25%;无收益的村167个,占75%。集体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40个,5―10万元的村11个,10万元以上的村5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快速增加。村级总资产由2009年的21300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72367万元,增加了51067万元,从整体规模上看呈快速增加态势。

    (二)村级集体经营能力极其弱。2011年,全市总收入中经营收入为205万元,仅占总收入的2%,而在总支出中,经营支出为263万元,仅占总支出的10%。

    (三)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多数村集体积累底子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策(转移支付等)、资源(荒山拍卖、土地承包)、资产(土地补偿费等)带来的收入,2011年分别为2020万元、1073万元、476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4%、13%、57%。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原有的收入渠道趋于萎缩,缺乏新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负债严重。全市90%的村都有村级债务,其中负债30万元以上的村有76个,占村总数的34%。2011年底,全市村级负债总额为21230万元,每村平均95万元,每年给各村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平均6万元,只能保村干部的工资、办公经费,根本没有资金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影响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高。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理解、不支持,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本地的区位、资源等优势谋发展。

    (二)发展资金不足。当前,除少数村利用现有集体土地、山林、房产等获得一定集体经济收入外,大部分村是“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加之债务负担重,即使有能力、有魄力的村干部想要发展,也是一筹莫展。

    (三)发展机制不健全。全市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力。

    (四)人才匮乏。当前,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缺乏人才。同时部分村干部队伍老化,综合素质不高,思想保守,发展上缺思路,管理上缺能力。

    三、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及新型模式

    近几年,各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1.村级班子过硬。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都有一个善谋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级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两家子镇同权村大多是盐碱涝洼地,自然生产条件十分恶劣。1990年以前,同权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党总支书记洪向奎上任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立足资源优势,采取扶持引导、建立合作社、强化副业加工、发挥名牌优势等有效措施,推动了全村笤帚产品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家家种植、户户加工的新格局。

    2.发展路子选得准。发展好的村虽然情况千差万别,但都能紧密结合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订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选准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四棵树乡建设村努力挖掘集体增收潜力,抓住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契机,积极发展水田,新建大棚发展棚膜经济,目前,绿色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3.资源条件比较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村,大多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有的资源比较丰富,比如有林地、水面、草原等;有的位置比较优越,临近城镇、集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接受产业和企业的辐射带动比较容易;有的资金比较充足,如因工业用地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积累较多。而资源相对匮乏、没有特色产业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基本都是空壳村。

    4.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他们在千方百计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的同时,狠抓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三资”代理制度,坚持开源节流不动摇,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增多。

    (二)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全市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的路子;二是资本运营型,走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的路子;三是资源开发型,走靠资源开发增收的路子;四是兴办企业型,走企业强村的路子;五是服务创收型,走有偿创收的路子。

    四、推广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型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去。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总结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村干部学经验、找优势,选择符合村情民意的发展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要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二是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建立资产增值机制。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如新农村规划后的旧房用地及宅基地,是村集体一笔较大资产,要根据有关政策处理好,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由乡镇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民主决策制度,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承包合同签订等重大事项,要按照要求,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凡新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必须认真谋划、科学论证,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报市相关部门备案。五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成为考核乡镇、村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要在技术、人才引进上下功夫。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对于外来企业、个人与村集体合资联营,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发展项目的,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成绩显著的,优先提拔重用。

    (四)在项目支持上下功夫。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应该与村集体经济项目相结合,统筹安排,组织实施。一是把村集体经济林、“四荒”地纳入土地整理,并将其和以工代赈、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是优先村级组织发展农村综合服务实体,在农村综合服务合作社等项目建设中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将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需要的水、电、路等配套项目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统筹安排,给予重点支持。

    (五)在资金来源上下功夫。在强化村自身实力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市财政应安排一定资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三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应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允许村集体将其直接经营管理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贷款利率要尽可能优惠,贷款期限按照生产经营周期放宽到最大限度;四是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做好小额贷款工作。

    (六)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制定出台支持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适当给予税费优惠和减免。尤其是在土地政策上更要加以优惠支持,如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发展

    二、三产业。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或村庄整治新增加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

    (七)要在组织推进措施上下功夫。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重点,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市场意识强和吃苦耐劳、公道处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大幅度提高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村干部中的比例。二是加强村干部培养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同时,将市内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各类典型村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定期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三是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改善村级办公条件,适当提高在职村干部报酬待遇。四是建立领导联系村工作制度。通过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整体推进集体经济上台阶。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汤星颐

    推荐访问:集体经济 村级 思考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