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有人”

    时间:2021-09-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有的人”

    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

    5.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几句。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板书内容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用心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是可以感受到的。

    作者的视线很开阔!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 有人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