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实证研究》课题研修研究报告

    时间:2021-09-2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二 0**年十二月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很多教师都在为学生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提高而心碎、而操劳。但是,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其相互促进方面的系统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只有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法有所触及。丁有宽老师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创新教学体系。二年级训练: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识字、阅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训练:读书法(初读、细读、精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构段。四年级训练:读记法(读,重在精读;记,摘录、评注、提纲、读后感),以篇章为重点,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六项能力。五、六年级:训练对应法(读写七条对应规律),以综合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丁老师的研究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融合很有意义,但是我们针对人教版教材,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讨,去挖掘。

    二、课题的提出

    1、学生的现状分析:

    习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不仅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谴词造句或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都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然而,我们的学生习作能力却比较弱。我们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现状,特对中心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三年级的情况:(共有 108人)

    存在的问题 语句不通顺 无真情实感 词汇不丰富 内容表述不清 内容不完整 人

    数 21 人 60 人 80 人 25 人 45 人 比

    例 10% 49% 74% 23% 42% 总的来看,学生习作情况 A 等的有 20 人,占 19%,B 等的有 42 人,占 39%;C 等的有 28 人,占 27%;D 等的有 18 人,占 12%。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1)词汇量不丰富,文章短小贫乏。(2)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3)内容表述不清楚,意思不完整,语句也不太通顺。三年级是学生开始习作的初始阶段,我们一定要抓好。但是,在学生身上却存在着这么多问题,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研究。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五年级的情况:(共有学生 138 人)

    存 在 的问题 语 句 不通顺 思 路 不清晰 内 容 不具体 素 材 单一 词 汇 量少 想 象 力不丰富 没 有 真情实感 人 数 35 人 49 人 49 人 56 人 70 人 66 人 42 人 比 例 25% 35% 35% 40% 50% 48% 30% 总的来看,学生的习作情况 A 等的有 24 人,占 18%;B 等的有 52 人,占 38%;

    C 等的有 42 人,占 30%;D 等的有 20 人,占 14%。对上面的材料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五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1)素材单一,词汇贫乏。(2)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3)思路不清晰,想象不丰富。(4)不能表达真情实感。综合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都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而我们可以得出探索农村小学阅读与习作的互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学生现状原因分析。

    我校学生全为农村孩子,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农村孩子摆脱不了的局限。

    (1)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窄见识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局限。

    (2)学生家中存书少,阅读量少,而且阅读的内容也不太适合他们。全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课外读物。有书的学生即便有多数也是那些以插图为主的卡通书和《奥特曼》、《快乐星球》,对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3)隔代教育造成了农村学生缺少家庭指导。我校学生共 650 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 104 人,占到了总数的 16%。而且剩余学生的家长也有不少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剩下年迈的老人能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已实属难得。所以作文的家庭指导是一片空白。

    3、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我街道教师也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学生习作能力差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地研究。

    (2)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课标的要求还理解的不深刻。

    (3)教师们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没做深入地思考。

    (4)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5)在课文教学时没有很好地挖掘出与习作教学的切合点。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

    研究重点: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将教师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习作技巧、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独特视角等,并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3)使学生课外阅读更具有目的性,从只是鉴赏态度转变到学习借鉴态度。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项目的研究以调查研究法贯穿始终,一切以调查为准绳。早期调查后定研究方案、策略;中期调查后进行研究调整;后期调查作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还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跟踪调查。

    (2)行动研究法。本项目拟以“学习——实验——反思——再实验——反思——总结”为研究模式。其中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实验,实现教师从学习到运用,在到总结的过渡。

    (3)教育叙事法。本课题计划通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记录教学片段,加以反思的形式不断深化研究,找到方法。

    (4)类比研究法。本次研究采取抽样研究的方式,在我教改实验的实施范围内重点选取两个班(中心校三年级二班、五年级一班)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实

    验班和非实验班的类比,更便于彰显实验研究的成绩。

    四、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20**年 9 月——20**年 7 月)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研究方案,开展进行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研究探索工作。

    第二阶段:(20**年 9 月——20**年 7 月)形成一定认识,开展课堂展示活动进行实践论证,形成一定模式。

    第三阶段:(20**年 9 月——20**年 7 月)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师研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细节问题——“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习作训练”进行专题研究探讨。

    第四阶段:(20**年 8 月——12 月)资料汇总,形成《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结题报告,宣传研究成果,完成《教师论文集》、《教学叙事集》、《学生优秀作文集》的撰写编册。

    五、研修具体过程阐述

    (一)研修人员说明 本课题历时三年完成研修工作,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中的部分教师出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外调的原因)已发生变动,最后完成研修工作的主要人员有:

    1、顾问组 XXX(XX 区教育局副局长)

    XXX(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XXX(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XXX(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室主任)

    XXX(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部部长)

    XXX(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科室研训员)

    2、领导组成员 组长:XXX(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XXX(中心校副校长)

    3、主研人员:

    XXX(教导主任、区级语文骨干教师)

    XXX(副教导主任、镇级语文骨干教师)

    XXX(语文教研组长)

    XXX(校语文骨干教师)

    XXX(语文教师)

    4、参研人员:

    XXX (二)课题修订 本课题开题之初,确定的研究课题名称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互动研究》,经专家组顾问组建议,互动一词无法体现,故后期将课题更名为《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形式 变动之后的课题组成员,均为赵场中心校的语文教师。因此,我课题组将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与学校语文组的校本研修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日常化。

    (四)研究内容 课题组将《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分成两大内容进行研究。第一个内容为“以读促写”,另一个内容是“以写带读”。“以读促写”里又包括读中训练学生的小练笔、续写故事、仿写句子、扩写片断、仿写作文几种内容;而“以写带读”又分为自读、互读、师读、齐读等。

    (五)研修模式 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成型的研究模式,主要体现为“一学二看三研四课五赛”:

    1 1 、“一学”

    这里的学主要指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自学,特别集中中研究的初期。在研修的第一阶段,我研修组为全组成员查找了有关此课题的丰富的理论学习材料,装载成册,人手一本进行自学。随着研修进程的不断推进,研修成果的不断显著。给教师准备自学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这时,我们购买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藏书,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自学。这样,在学习与成长的门道路上,有效防止了一刀切,教师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这样,有效地达到研究上的求同存异。

    2 2 、“二看”

    读和写都是语文教学的中的重点,分开把握都难以把握好,将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交融那就更要讲究技术和技巧。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主要体现在观看教学光碟和专题讲座上。

    ① .观看教学光碟

    为使教师研之有物,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很多教学光碟。通过光碟向优秀教师、名师学习读写交融的教学课例。三年里,我们先后观看了窦桂梅教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丑小鸭》、《牛郎织女》、《晏子使楚》,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于永正老师的《翠鸟》、《长相思》、《新教材作文课》、李卫东老师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慈母情深》„„这些优质的课里面,都或多或少地蕴藏了读写交融的技巧和思想,让我们能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思考问题,受益匪浅。

    ② .观看专题讲座

    组织教师观看并学习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分为两类,专家讲座和教师讲座。

    专家讲座

    学校重视请进专家以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近年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邀请了区师培中心的唐元毅、钟永强、彭亚丽、张玉珍、田云春、钟曙光老师到我校开展专家讲座。这些专家的观点言论,极大地推动了我校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

    教师讲座

    除了专家讲座外,我校还开展本校教师讲座。随着《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每位教师的收获有所不同,进步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请收获大、感悟深的教师针对我们的研究课题,为课题组其他教师举行专题讲座。这是对所有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同时也是对开讲座的教师的一种锻炼。

    (三)、“三研”

    1 1 .个人研读

    课题组为所有课题组教师提供方便,购买大量有关课题研究的书籍,提出个人研读的要求,让教师利用在校课余时间,在家休息时间进行自读自悟,并定期进行研读感悟交流。

    2 2 .理论研修

    课题组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研修课题理论知识,组织课题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柱。

    3 3 .实践研讨

    研讨会是我课题组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区级课题的研究历来年都固定时间和内容。每逢双周的周二下午第六、七节课为《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实践研讨会时间。在繁杂的学校工作中,保障了研讨时间就能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研讨质量。

    (四)、“四课”

    读写交融最终要以课堂教学进行落实,因此,课堂是《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的主研阵地,为此,在课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研究。

    1 1 .磨课

    磨课就是在上课之前,课题组教师对教材的反复揣摩、对教案的反复修改。我们都会召集课题组教师,共同探讨出每一节课的读写结合点在什么地方,教师采用哪种切合方式比较有效等进行磨合。最终达到最好的预设。

    2 2 .展课

    通过广大课题组教师对教案的共同修改,最后形成较好的教案后,由教案初撰者选择一个班进行上课。课上要充分体现和运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教师要对执教教师的课进行评议和评分,不合格的课要求重上,由主研人员进行分数汇总,汇总结果纳入教师科研类考核里面,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3 3 .议课

    通过展课,我们可以共同找到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中的断层,通过议课,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看本节课从哪些可以值得推广,哪些做法还有需要研讨斧正。这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又一过程。

    4 4 .推课

    推课就是走出课题组,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全镇非课题组成员进行宣传推广,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们安排了主研人员承担推课任务,比如郭楷推过《丑小鸭》课堂教学、XXX 推过《扳手劲》课堂教学等。

    (五)、“五赛”

    有竞争才有动力,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不仅时时团结协作,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还举行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教师下水文竞赛、教师说教材比赛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竞赛:

    1 1 .说课赛

    说课赛是考查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认识性个人收获的一种方式,成员们通过说课,理清读写关系,弄清自己的教学预设是否符合研究成果。教师通过撰写说课稿、再进行说课,增加了对整个课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2 .教学赛

    教学赛是考查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课堂的展示,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与把握运用,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更能让我校在这种竞赛中发掘学校的新星优秀教师。

    3 3 .论文赛

    论文比赛是督促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学会总结、反思的一种形式,同时也为论文集的编撰打下基础。

    4 4 、案例赛

    案例赛旨在鼓励课题组教师随时记下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真正与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程度。

    5 5 .设计赛

    设计赛就是通过比赛,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读写交融,并将这种交融做得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有效有果。

    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明确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它是指向写的读。写是读的升华,习作之后让学生把写变成读,它是变成读的写。

    2、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读的能力与写的能力基本处是成正比的。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习作能力也不会弱。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他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很强。

    3、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不能单独进行。

    4、阅读教学中应该找准与写的切合点,每篇课文尽可能只找一个重点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包括:课文语言、词汇、段落、布局等。

    5、习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有声地朗读或认真地默读几遍。在读中修改,在读升华。

    6、要做到读与写的交融,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更应讲究策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误成“读不成读,写不像写”的局面。总结出了读写交融的五个“联”和三个“带”。

    五“联”

    ①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②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⑤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三“带”

    ①带着积累词语的目的去阅读;

    ②带着搜集间接材料的目的去阅读;

    ③带着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目的去阅读。

    7、归纳出一般性教学步骤。在以读促写上,我们采用归纳出“读—悟—写—评”的四步教学法。在以写带读上,我们归纳出“写—读—改—誊”的四步教学法。

    (二)操作性成果 1、以读促写策略 以读促写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文中优美词句、篇章、修辞手法等,让学生练习,最后运用于自己习作中。

    (1)、积累词语,熟成生巧。

    课题组经过长期研究,明白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一些重点的、便

    于运用的词语、短语,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无数次的练习中熟能生巧,最终促进驾驭字词的能力、以作的能力提高。

    可以说,好的词语、短语、成语在阅读教学中随处可见,我们常常与它不期而遇,却又与它擦肩而过,这是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我们课题就是研究将这种资源充分运用起来。

    课题组成员苏大友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抓住‚无边无际‛这个成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说了还不够,课堂作业之一就是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课题组成员李莎老师则是抓住词组来进行熟能生巧训练的,她在上《称赞》时,抓住‚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中的闻了闻,让学生做动作,体会闻了闻中的意味,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要闻了闻呢?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妈妈把菜端上桌子,我闻了闻,说:‚真是美味呀!‛也有学生说:爸爸从山上挑粪回来,我走近闻了闻,说:‚臭死了。‛ 李莎老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也如法炮制,当教学到‚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话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表演怎么一会儿攀,一会儿手脚并用。学生很感兴趣,并理解到攀山困难重重。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做什么事情时是一会儿采用这种方法,一会儿采用那种方法呢?学生稍作思考之后就思如泉涌了。有的学生说,在吃鸡爪的时候,一会儿用牙齿死死地啃,一会儿用手指使劲地撕。有的学生说,我们扫地的时候,一会儿把桌子挪开扫,一会儿把板凳抬起来扫。

    低年级学生虽然写得少,说得多,但是有效地、经常地用教材上的好词说话,无疑对他们以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阅读教学的好词的学习与运用,还有很大部分是学习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虽然严格地说不算好词美词,但是在作文上的份量却是很重的。关联词,是就其语法意义而言的,是指一个或几个词在语义上起到与上下句相关联作用的词语。

    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得出,关联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词,如果学生善于运用关联词,便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甚至善于使用关联词,并不能让学生自学,教师应该利用阅读教学对这方面进行引导。因为我们1—6 年级的语文教材上都出现了很多不可或缺的关联词,以供学生学习借鉴。

    事实上,我们的课题组也是这样做的。低年级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关联词,中年级慢慢过渡,高年级适当提高难度,能运用一些稍复杂的关联词进行习作。

    课文《赵州桥》有这样一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课题组王宗捷老师在教学这里时,先在黑板上画出赵州桥的简笔画,然后让学生看着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当学生理解到四个小洞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冲击力,二是减轻桥的重量。理解了这两个作用后,王老师问:这两个作用中间作者用哪个关联词交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学生们随即找到了‚既……又……‛让学生体会关联词的用法。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学生将这组关联词运用得很好。他们分分写道‚学校操场的那棵黄桷树既能为我们遮风,又能为我们挡雨。‛‚打乒乓球既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又能锻炼我们的手臂力量。‛…… 《为人民服务》是公认的关联词用得最好的课文之一,课题组一致认为六年级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篇课文来提升学生的关联词运用能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

    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短短百十字,整合诸如‚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等。作者毛泽东运用关联词用得恰如其分、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课题组教师在上到这里时,一定会停下脚步,与学生一道仔细分析。再引导学生也运用这几个关联词写一写,基础差的可以用一组来写,基础好的可以同时选用几组说话。

    (2)、积累语言,拿来就用。

    课题组成员深信,凡是能选入教材的课文,都算得上是千古美文,文中都不乏有很多优美语言。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让学生朗读、感悟、领悟其优美之处,并增强他们向他们学习的意识,并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

    如课题组教师 XXX 在教学《桂林山水》,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她反复让学生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丰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学生在读的时候反复体会作者陈淼这一句话的妙处,妙在一句话几个事物反复交叉,互相衬映,起到一石几鸟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这句话不仅可以描写美丽的桂林山水,而且我们可以用来描写我们身边的景色,不信试一试。果然,学生马上用上这句话来描写我们的七星湖、马湖等。

    积累语言不仅是现代文,在课堂是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名人名言甚至一些谚语。这些语言的积累,也可大量用于我们的写作,促进学生言之有物。

    课题组教师郭楷在古诗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在引导学生朗诵古诗、理解古诗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甚至是你们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有在想家的时候就会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想想哪些时候他们会想到呢?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快过年了,爸爸在回家的火车上可能就会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说:‚中秋节时,在浙江上班的二表叔就会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课题组刘玲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上也很下功夫,经过她的努力主,诸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日积月累中的优美诗句也频频出现在该班学生的作文中。

    优美语句不只在课文中,不只在语文园地里,有时会在其它地方见到它们。通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语文书上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包括有些宽带网,导学语言等等地方可利用资源可多着呢!课题组的郭楷老师和 XXX 老师就很是善于利用导学部分让学生汲取营养。

    在三年级教材第六组导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主研教师可没有轻易放过这句话,他让学生积累下来,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在六单元的习作课上,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功夫没有白费,有不少学生用到了这样一句话,其中赵祥淋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奔腾的江河,没有澎湃的大海,没有辽阔的草原,没有茂密的森林,但它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曾浩伟同学又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而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乡佛现山上的茂密的森林……‛ (3)、改造语言,移花接木。

    语言优美,可以积累下来,拿来就用。但是有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语言特点,必须将语言进行修改,再进行运用。

    修改语言,可以从小处着手,修改它的主语、谓语、宾语中的一个或两个部分。

    比如课题组刘宇教师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伴》时,她将‚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然后让学生想想,一本好书还是什么?教师随即出示小黑板,黑板上写着‚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

    ,也是

    。‛让学生随即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黑夜里的明灯,也是照亮你心灵的天堂的明月‛。也有的学生写道‚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好朋友。‛ 课题组教师朱燕在执教《金色的草地》时,重点抓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以读促写。课文中写道:‚多么可爱的草地!多少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句话的语言进行适当修改,学生们想象特别丰富,打开了思想,打开了话匣子。学生们纷纷说道:‚多少可爱的鱼儿!多少美丽的鱼塘!从那时起,鱼塘和鱼儿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多么可爱的小强!多少有趣的同学!从那天开始,我们就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修改语言,也可以从大处着手,可以尽最大限度时行修改。当然,这主要体现在中高年级,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学用修辞,给习作增色。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修辞手法的使用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小学生应该适当运用以下修辞手法,以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文阅读教材中,从 1 年级开始就在与学生不停地见面,可让我们感到惋惜的是,学生与修辞手法见面得多,但是却使用得少。因此,课题组在这方面很很下研究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修辞,在习作中运用修辞。

    对于拟人句的教学,XXX 教师深有感触,在她的教学札记中写道:

    最近复习卷上有一道题:‚星星在天空中闪耀。‛(改为拟人句)四五个同学写着:‚星星好像在天空眨着眼,闪耀着。‛‚星星像孩子明亮的眼睛,在天空中闪耀。‛另外三十几个孩子都是‚星星眨着眼睛在天空闪耀。‛这样类似的句子。

    拟人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前面教学中,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进行自以为较详细地讲解,没想到复习阶段,学生还是觉得有困难。孩子们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与比喻句混淆,把拟人句也加上了‚像‛‚好像‛等词眼,结果出来的句子既不是比喻句也不是拟人句,如‚星星好像在天空眨着眼,闪耀着。‛‛。二是缺乏想象力,除了把星星想象成眼睛眨眼就没有其他语言了。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现象,我将怎样改进? 作为老师,我们会一再强调‚拟人嘛,很简单,就是把这个事物当作人,让他和人一样会叫、会笑、会思考,有动作也有语言‛。可这只是成人的理解和想法,往往一部分孩子就是弄不清楚。怎样让学生弄清楚?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世界万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何不让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换位体验,——把自己当成动物、植物,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三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 第二天,评讲试卷时,我一改平时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用课件创设了一个美丽星空图。然后解说道:‚今天,我们都是这天上闪烁的星星,我们和人类一样平等,我们既有人类的表情,还拥有人类的思想、情感。‛看看这美丽的星空吧,你在心中默默地选好你是哪一课星星。

    第二步:情景对话 在同学们高兴地认领自己是那颗星后,我们进行了评选‚智慧星‛的活动。

    师:月亮婆婆问你们,人们说你们是‘星星在天空中闪耀’,其实你们是在干什么? 生 1:月亮婆婆,我刚睡醒,我是睁开眼睛呢!

    生 2:月亮婆婆,我,我正睁着大眼欣赏地球的美景呢!

    师:多么聪明的星星啊,第一颗‚智慧星‛诞生了。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师:智慧的小星星,能把你的表情、心情也告诉大家吗?还可以把你的动作也说说。

    生 3:今天银河系有演出,我们正睁大眼睛津津有味地欣赏呢!

    生 4:听说有演出,我们一个个提着灯笼往银河跑。

    生 5、我们星星是提着灯笼在夜空里悠闲地散步呢。

    生 6:老师,哦,不,是月亮婆婆…… (一个思维很活跃的孩子站起来,说话有些结巴,看来很激动。)

    生 6:我们正睁着眼睛聚精会神地听月亮婆婆讲课呢。!

    …… 第三步:回顾整理 在情境中,孩子们思维打开了,许多精彩的拟人句脱口而出。但,书面表达的拟人句还需要进行人称转换——所以,需要再给孩子们一点时间进行整理。另外,学习需要整理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后来学生整理出的句子十分精彩:

    星星睡醒了,睁开眼睛看世界呢!

    可爱的星星睁着大眼睛,正在欣赏美丽的地球美景呢。

    星星们提着灯笼赶到银河里开大会呢。

    调皮的星星眨着眼睛在说悄悄话。

    星星们睁着大眼,在专心致志地听月亮婆婆讲课呢。

    …… 师:聪明的孩子们,能把你们创作拟人句的智慧整理出来告诉其他同学吗? 最后学生总结出来写拟人句妙法有:第一,把动物、植物当成人来写;第二,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心里;第三,不要用‚好像‛这样的词,就是要把它们当成人来写。…… 经历了这个‚游戏‛过程,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再遇到拟人句时特别敏感,思维也打开了——当然教学的‚难点‛变成‚趣点‛了!

    课题组 XXX 老师是这样记述自己引导低年级学生运用比喻句的。

    人教版课本三册 27 课《清澈》的湖水中有许多的比喻句的应用。为引导学生能用像来写比喻句,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石头有些什么形状。有的说象云,有的说像海龟等等。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第二段,勾出句子‚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理解把山石比作了什么,图上的山石像青蛙吗?像什么就可以比作什么。然后引导填空‚山石像‛,可以看图说,也可以说说自己见过的山石像什么。除了山石,其他的能不能也说说呢?于是我出示了一幅挂满金黄果实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用‚„„像„„‛说话。有的说:树上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运用了一课中的内容)。有的说金黄的果实像一个个小太阳等等。后又出示了向日葵的图片,威武的大象的图片,也让学生说说,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一个劲的举手都想说,积极性很高,很多比喻都很贴切。有的比喻不恰当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帮着修改

    修改。最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例子说说,同学们的想象力更放开了,如:‚草地像一张绿绿的毛毯”。‚我们学校的大树像一把大伞”等,经过这次训练,同学们都能用像写比喻句了。

    课题组 XXX 老师是这样进行排比句训练的。

    片段 1:师:(黑板上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 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母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母爱是盛夏中的一片绿荫;母爱是……

    句子 2: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 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希望是夏天酷暑中的一缕清风;希望是秋天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 ;希望是白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希望是 …… 生 1: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

    …… 片段 2: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共同归纳出: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 3: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

    )?难道友谊(

    …… 补充后,引导生发现该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另外还可以用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片段 4:自由发挥(选择你喜欢的事物写一组排比句)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写出自己的特色。)

    (5)、扩写练习,尝试超越。

    以读促写要讲究策略,同样要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总是具有挑战意识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挑战精神,让他们向自己挑战,向课文挑战。扩写就是这样一种挑战。课文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发动学生超越,让学生把课文中短的写长,把略的写详。课题组 XXX 老师就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这样引导学生扩写句子:

    在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句话:小葫芦掉了。李莎教师通过教学中反复引导,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葫芦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可爱的。是绿绿的,是漂亮的。接着又让学生想象一直葫芦是怎么掉的。这样,学生对葫芦就有很深的体会。最后,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补充:

    的葫芦

    掉下来了。学生们有的写道:‚可爱的小葫芦从藤上一个一个地掉下来了‛。有的写道:‚漂亮的小葫芦慢慢地掉下来了。‛ (6)、仿写段落,提升促写层次 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认为我们以读促写不能停留在单个字词或者是句子上,词句的学习与运用只是开始,只是“点”,我们要将这些点连成“线”,让它以线状铺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模仿段落,这就是从点到线的延伸。

    课题组教师 XXX 是这样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她让学生读课文第 6 自然,6 自

    然段是这样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让学生说说这个自然段都是在说什么?学生回答,都是鸟多的。教师接着问:‚是的,这个自然段都是写岛上鸟多,但是有一句话就说出了这个特点,是哪句话呢?‛学生很顺利地找到了第一句。这时教师讲解:‚这就是中心句,为了让别人明白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作者往往将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作为中心句,概括一下自己要写什么,接下来再慢慢地分开来讲。我们也来学一学吧!‛然后教师提示了几句话作为中心句,让学生围绕中心句进行阐述。教师提示的主要有以下几句:1、今天的天气真热呀!2、今晚的菜真丰盛呀!3、操场上真热闹啊!……学生就顺着思路写下去:

    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电风扇呼呼地吹个不停,但是人们的脸上却一直流汗不断;树上的知了一直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太热了,受不了了!‛家里的小狗躺在一棵大树下,伸着长舌头‚吃吃‛地出着粗气;小猫围着水盆喵喵地直叫,并不停地喝水……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着:操场上真热闹啊!五六个男同学在拼命地打篮球,大家追着篮球不停地奔跑;三四个女同学在跳绳,随着绳子的一高一低,同学们也跟着很有节奏地一上一下;那边还有几个同学打乒乓球呢!看看他们的技术都很娴熟,只见球在空中飞来飞去,但总是不会落下……

    (7)、借鉴篇章布局,让习作更有条理。

    篇章布局也是教师以读促写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段落是线的话,那么学习篇章布局就是面了。很多课文在结构上、布局上、写作顺序上都很有特色。学习篇章布局,会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条理。

    主研教师朱燕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分述部分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先后顺序写的。那么这样写有些什么好处呢?我们写哪些景色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呢?经过不停地追问分析,学生基本上明确了本文的特点,并有向它学习的意愿。这时,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用课文这种方式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景色。

    学生是这样写的:

    美丽的‚八块田‛生态园 在我的家乡赵场,有一座美丽的生态园叫‚八块田‛生态园。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这里游玩。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红的、黄的、白的……最美的莫过于‚一串红‛!它们像一串串冰糖葫芦,又像一串串鞭炮。路边的柳树也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阵风吹来,柳树姑娘偏偏起舞。

    夏天,火红火红的一串红在跟太阳比着色彩呢!黄桷树长得更加茂盛了,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人们在树荫下喝茶、乘凉。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有红的,白的,荷叶大大的,圆圆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秋天,草地换上了黄衣裳,一片片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树妈妈的脚下,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桂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

    冬天,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一棵棵直立挺拔,像站岗的哨兵一样。下雨了,小雨点滴滴答答的落在树上、地上,落在池塘里,好像在演奏着一曲欢乐的歌。

    ‚八块田‛生态园真美啊,我希望它还会变得更美!

    时间先后的习作顺序是学生良好的学习点,游览先后顺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习作顺序。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技巧,学生的写景作文往往会叫人迷路。这些

    写作技巧,又不能干瘪瘪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领悟、觉悟。《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就是好的范文。

    课题组教师王宗捷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就紧抓住一些表示方向变化和游览顺序的句子不放,比如‚进了顾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这些句子,能让读者明确颐和园的布局和景点分布。课文学习完后,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习这种习作方法,用边走边介绍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点,收到较好的效果。他的学生杨婷婷这样写道:

    美丽的校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校园,可我们的校园––––赵场中心校是最美最美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一进校门,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扑入眼帘,枝干的数目不计其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离开校门,朝前走二十多米,再从左边的石梯往上操场走,一排亮丽的橱窗出现在眼前。橱窗里面有很多平时我们不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我们精彩的业余生活图片。

    看完橱窗,走过篮球场,来到了我们的花坛,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特别是几棵银针树,远远看去像几座宝塔,又像是几个威武的士兵。花园里的铁树,一动不动地待在银针树下,叶子尖得吓人,每次我们打扫这里的卫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扎。

    从上操场下来,就是我们的综合楼。这栋楼里有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是我们平时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校长、主任们办公的地方。

    参观完综合楼,终于来到了我们学习的地方––––明德楼,从这栋楼的名字就知道学校希望我们做一个明白道理、品德高尚的人。一楼是二三年级,我们的教室在二楼,每间教室布置的都很美,都有自己的特色。告诉你,我们班的班名叫‚友爱班‛,这是老师让我们团结友爱,同心协力,成为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

    我们的校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参观一下。

    (8)、利用小练笔,小处着手。

    以读促写并不是我们课题组凭空捏造出来的的想法,其实,教材编写者同样也提倡语文教学以读促写。因此,在语文教材中间或有小红笔的出现。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所以,小练笔是教师以读促写重要平台。课题组 XXX 老师就小练笔有过专门的论述:

    快乐小练笔

    ——教育随笔

    赵场中心校:马正容

    一谈起习作,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觉得那是一个难点,无法让学生写出优美的篇章。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的确学生们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借助语文校本研修科研课题,认真钻研和学习,努力探索阅读中的写作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两年下来,学生们习惯了习作,不再害怕习作,而且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连小练笔就更不在话下。

    记得上学期,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们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历经失败后又取得成功的事例和谦虚让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事例。然后再借助课文的学习,对三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的分析,正确理解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平常的现象中收到启发的。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作者在讲解三个事例时的共同构段方式和全文的结构方式相同,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一步地指导学生认识先总写什么观点,再分写如何进行探究的,最后又重申了什么观点。通过这样一分析,学生们对这

    种构段方式认识便更加清楚。

    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文的写作特点后,再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趁此即兴启发: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此时学生们由于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便滔滔不绝。正在这热火朝天的交流时,老师又话锋一转‚那课后的小练笔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了。你们能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来交流吗?‛孩子们满脸自信的告诉我‚没问题!”于是令我十分惊讶的交流场面出现了,我到每一个小组巡视了一下,听了听他们的交流,发现他们都紧紧地围绕一个观点用比较充分的事例进行论证着,有的孩子还从中补充了不少的说服力较强的事例,就连我班平时习作比较差的学生也完全投入到小组的交流之中了。而且同学们也恰如其分的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一些合适的名言警句。

    看到同学们个个有话可说,并且有理有据,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写作引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果不其然,孩子们在十五分钟以内便写出了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而且写的很好,有的选取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观点,在文中有的例举了水滴石穿、司马迁写《史记》;有的例举了王羲之写书法甚至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一书等等事例,依据充分,说服力较强。有的选取‚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例举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周诗宇同学写得更加精彩,让老师和同学佩服的五体投地,文章观点明确,事例充分,说服力很强,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突出。她这样写道:

    有人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说的没错,名人之所以成名,不都是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才转为成功的吗?有些人坚持不懈,失败了几千次,最后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可他们迎难而上,成功了。他们都创造了历史上的里程碑,世界上的奇迹。

    爱迪生在一生中发明了一千多种电器,他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开始时,他用钢丝做灯丝,可灯心始终没有亮,后来试了几百次,灯心终于亮了。成功了,成功了!可是不一会,灯灭了,因为他用的灯丝 被烧断了。他又换了许多灯丝,可每次都只是和成功相差一步之遥。

    有一个冬天,他发现烧炉子时,都用煤而煤在炉子里于而煤在炉子里烧了很长时间还没成灰。于是,爱迪生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用煤做成的丝做灯丝,这一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灯丝持续亮了 1300 个小时。

    如果没有爱迪生这个发明,可能在晚上还只能用油灯来照明;如果没有他发现用煤做灯丝,可能人们还发明不出别的电器。

    无独有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也是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后,才弹出了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命运》吗? 当时被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 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当时,他正在创作《命运》交响乐,乐曲中出现了许多难以破解的问题,再加上双耳失聪,这更是雪上加霜,他失败了很多次,最后才成功的弹出这首《命运》,演奏快结束时,观众们为他鼓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知难而退,而不象爱迪生、贝多芬那样迎难而上呢?难道我们不聪明吗? 在人生的旅途中,谁能第一次就做出一件惊天动地大事呢?每个人不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吗? 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见,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善于用好文本,善于抓住一些写作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们便会滔滔不绝,写出一篇篇优美而富有童真的篇章。

    (9)、改写课文,尝试创新。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进地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如进行古

    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

    课题组教师 XX 的教学日志里就有关于改写课文的描写:

    今天,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学生对课文极感兴趣,从朗读的热情中就可以看出来。读书的语气和神态中透出了已对铁罐傲慢和陶罐陶罐谦虚的态度有了充分的理解。

    课文学到这里,我对学生说咱们把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换一换,也给陶罐一个不好的结局,你会怎么改编这个...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二、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4、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开展“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必然会将学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创建起语文学科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这对于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为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教师带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走进课堂,引领我们教师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用研究的理念指导教学,真正让我们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这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六、研究对象

    中心小学

    三、

    四、

    五、六年级十四个班的语文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

    在研究前期运用“调查分析法”,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研究过程中运用“观察法”,随时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筛选出有效的方法途径,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

    八、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

    1、分析中心小学

    三、

    四、

    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课题实验方案。

    2、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3、总结学习阅读方法与习作方法,并写出报告作专题引领。

    (二)实验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5月) 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

    九、预期的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作者。

    总结的很实在。

    推荐访问:研修 研究报告 交融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