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望秋,念秋,收获希望

    时间:2021-10-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望秋,念秋,收获希望

    /01/

    秋色里一抹烟雨,瘦瘦的风,细细的雨,悬挂在孤独的心间。缓缓的流水,昏弱的渔火,安静的守着古旧的码头。夜风里,细雨卷过白帆,落进船舱,湿了落枕的梦。半醒半睡间,滴雨落落,沉鱼轻轻。

    一案的茶,热了好多次又凉了多少次,只听风吹,只有雨响,空旷的码头一片寂凉又是无人的夜。沉入水底的星星,倒影着孤独的轻舟,依弦的双桨。望断秋水流,徘徊星星。

    等不到的人,或者不愿来,或者来不了,或者有其他。放不下揪心,埋在心里窝火,真正知道了结果,就别再刻意,别再上心。是你的、一个眼神就见了心底,一个手势就清楚了风雨。

    红染秋色,粉饰着一季的月光。灰色中素雅空白,遗落了多少雨中的冷风,洒脱了秋月下一阵阵紧心的痛。望秋……

    /02/

    一片孤零零的黄叶,把秋色悬挂在枯枝上。秋寒,白霜,渐去着生命的迹象。

    绽放了一辈子色彩,从嫩绿到翠绿,从翠绿到深绿,又从深绿泛漫成了秋黄。生命的轨迹就这样四季轮回着叶子的全部。

    人生如秋叶。

    从小到大,孩提致老。春的风花,秋的雪月,夏的酸甜,冬的苦辣。尝到了人生的全部,你已经到了奈何桥了。

    命运对所有人都很公平,不会让人多享福,也不会让人多受苦。

    再多的钱,再多的爱,再高的权势,再深厚的背景,要你走你就得走,老老实实去报到。

    再苦的心,再伤的泪,再无路可走,再无望前程,你想早走都不行,跳到水里都浮在水面。

    再怎么挽留,夏过了就是秋。秋的凉爽,秋的收获,秋的希望。

    冬,落雪是念,一枚心事的雪花。

    生命。是天注定的,在人间呆多久早就安排好了。不能提前走,也不能往后拖。长长的队伍就在那里,去早了不收,去晚了不行。

    敬畏人间,告别你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敬畏天堂,那是你享受的又一个世界。

    念秋……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巩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 “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②,青山空向人③。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④。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⑤。

    【注释】

    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②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③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④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⑤谁见两句及上面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评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诉衷情 宝月山作》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作品评述

    此词为暮春即兴之作。作者在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在从容的行止。词之上片写嫣然独绝的湖畔春景 ,以表现动态美见胜 ;下片以表现深静之意境见工。上下两片,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颇具珠联璧合之妙。 上片首句“ 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 ”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 。“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 ,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 ”五字重涂浓沫 ,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在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茑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 。词的上片 ,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 ,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 。曰“ 闲”,曰“ 小 ”,曰“ 初”,皆涉笔轻灵 ,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 。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 ,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 ,又都取景目前 ,真如天设地造一般 。“月到门时 ”,本是归时实景,用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对我的参考价值很大。

    很高的审美情趣。

    推荐访问:收获 希望 望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