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1-09-1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案例

    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为大家推荐的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读到一篇好的作品就像吃了一顿大餐。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 读:指名读,齐读。

    ⑵ 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六、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样。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话。 ⑴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文章简而得当!

    推荐访问: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案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