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实验小学课程改革研究基地校实施方案1

    时间:2021-10-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课程改革研究基地校实施方案 ——建昌县实验小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葫芦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立足我校实情,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我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让每个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都有发展,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

    二、研究目标 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确实树立现代课程意识,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育人功能;

    走进新课程,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实现新突破;

    改革旧的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再树名牌学校。

    具体目标如下:

    1、总体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

    2、教师目标:创新思维,勇于开拓,扩展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3、学生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发挥特长,提高素质,增强体质,快乐成长。

    4、课程目标:以课堂和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实践为教学舞台,探索、改进并达成多元、自主的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坚持改革就是研究的观念,把课改放在科学研究的高度,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这次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把“以人为本”作为课改理论基础,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思想,明确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 本次课改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改革,要在各方面突出“创新”这个特点,让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经受锤炼与提升。创新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总结新的教法与学法,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摸索新的育人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等等。

    (四)主体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改的主体,发挥广大的师生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是本次课改的关键环节。通过各种渠道与方法,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课改作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五)系统性原则 本次课改作为新世纪的课程整体全面改革,课程的综合性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特点。因此,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体现各学科间整合的特色;

    既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突出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既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又要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

    (六)情感性原则 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只有爱生如子,才能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把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把研究学生摆在和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育过程成为塑造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

    四、工作措施 (一)以组织管理为先导,确保实施课程改革。

    1、成立深化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课改工作,制定课改研究方案、督查制度、考核奖励办法,协调课改工作中涉及的各部门关系,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为课改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等。

    实验小学深化课改领导小组成员为:

    组 长:聂福东 副组长: 吉景芬 赵海珠 刘荣民 2、成立实验小学深化课改学科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全校各学科课改工作,引领全校教师按照课改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经常视导教师课改工作,深入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教师角色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导学案”的编写,研究课堂模式,研究小组建设等等。

    实验小学深化课改学科指导小组成员为:

    组 长:聂福东 副组长:吉景芬 成 员:梁岩 王玉祥 郭凤莲 陈彤 对《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教师评聘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各方面制度作必要的修改,融进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配套制定课改“七制”:调研督查制、动态反馈制、领导示范制、校本培训制、课程管理制、表彰激励制、家校联动制。

    (二)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邀请各级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指导课改。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的课改培训。实抓校本培训,每期开展“六个一”活动(暨:一本业务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篇教学案例、一本听课笔记、一节公开课、一篇教研论文)。为深入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三)以教科研为突破口,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1、坚持进行集体备课改革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剖析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探讨一人主备,大家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省时高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2、继续探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探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大环节:“情境导入,预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疑答惑——达标检测,内化新知——概括升华,拓展延伸”。数学探讨的教学模式是:“导入新课,揭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疑答惑——达标检测,内化新知——反思总结,提升迁移”。

    3、组织专题研究。使新课程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将课改研究与省市县研究课题相互整合,力争用科研带动课改,用课改推动科研。

    (四)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切实保障课程改革。

    学校将加大投资用于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与家长、社会联合,建立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开设好各类基础学科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倡研究性学习,整体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义务教育课程。

    (五)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全面进行课程改革 1、根据我校每个教研组教师多的实际,主要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活动。每个教研组内七、八位教师轮流上同一课或一人在七、八个班级上同一课,大家合作备课、听课、评课、改进,全程参与、反思,共同研讨、寻求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研讨中使每一位教师都在提高、进步。学校中层以上任课领导,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中级、高级教师要率先示范,公开教案,开放课堂供老师随时观摩。

    2、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轮流上课改研讨课,研讨课安排提前一周通知教导处,包级领导、教导处人员参与听课、评课、研讨。

    3、“推门听课”,验收常态课堂。

    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使老师们每节课都向优质课努力,每节课后,听课者和授课教师一起反思、研讨,使大家在交流中探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校不定期检查全体教师的听课记录,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次,通过检查、评比、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六)开展“青蓝”工程,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将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安排有进取心的年青教师与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明确师傅和徒弟的职责,学校定期进行考核。力争使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在教育教学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

    (七)强化网络研训,创新网络研训模式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训活动。学校成立自己的网站。充分利用网上教师研训专栏,利用教育论坛、教师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换平台多方位的交流互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教师参加由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研训员组织的QQ群研讨活动,经常在网上交流、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

    (八)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读书活动,构建书香校园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1)、营造书香氛围,让校园到处要充满浓浓的书香氛围。

    (2)、课堂引领阅读。通过课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技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进而推动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3)、推行国学诵读。通过国学诵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开启其智慧,使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4)、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此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阅读节期间,带到班里,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氛围,同时倡导班级间、年级间的图书交换,在交换图书的过程中,加强大家爱护书本的意识。举行“好书伴我成长”推荐活动,以表格的形式介绍读过的书,展出优秀书目。本班还可以进行旧书买卖活动。

    (5)、举办校园读书节。以“校园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可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校把每年3——4月份定为“校园读书节”,读书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评选“读书之星”、“亲子诵读”、“优秀家庭”、“书香教师”、“书香教研组”、“书香班级”等,学校及时表彰奖励,以此调动师生的读书兴趣,展示师生的读书成果,成立教师读书会,倡导师生每天快乐阅读20分,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使全体教师“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全体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个个学做人,做好人。

    2、继续开展特色活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级各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实践性、愉悦性、趣味性,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目的、意义。学校将继续开展特色课堂,组建 “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美术校组”、“书法小组”、“口才小组”、“篮球队”、“田径队”等校级队,班级开展“速算与巧算”、“课外阅读课”。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将扎扎实实落实好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边提高,努力探讨适合我校师生发展的课程改革之路,最终达成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目标! 实验小学 2017年7月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

    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开设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实践等共12个门类,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球类训练、诗词选读、美文赏析、动画制作等共18个班。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3)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很美的一篇范文。

    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研究基地 改革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