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语文学科转型中的新阅读指向 语文学科网

    时间:2019-05-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中小学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五个层面:文化传承、精神涵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语文才能,而现在有很多阅读选本为了突出“人文性”,只有前两者,后三者或者缺失、或者被掩盖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语文学本”系列丛书,全面体现“大语文”概念,重视辅读的自主阅读,为我们展示了语文学科转型中的新阅读指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语文学科正逐步从原来机械、刻版、教条的应试技术化倾向,转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大语文”教育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人文精神”在各种语文读本中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充分的体现。然而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矫枉过正”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语文的“工具性”被简单地归结为语法知识和应用说明能力,并被当成应试教育的附属品遭到全面否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显然,语文首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书写基础,在提倡“人文性”的同时,决不能抹煞语文基本的工具作用。因而,在“新课标语文学本”主编倪文坚教授看来,中小学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五个层面:文化传承、精神涵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语文才能,而现在有很多选本为了突出“人文性”,只有前两者,后三者或者缺失、或者被掩盖了,这是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正是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出于纠正这种“非此即彼”改革偏向的意愿,“新课标语文学本”在选文和编写过程中,既重视人文精神的凸现,同时也不放过语文应用乃至语法知识,力求全面体现“大语文”概念。以初中版第三册为例,书中既有“精神修养”、“文化意向”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单元,亦有“语文应用”、“语言向度”这样着眼于交际应用的单元;既有《篆刻欣赏》、《咖啡或者茶》这样培养艺术修养、陶冶生活情操的文章,亦有《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这样的科普说明文和《美丽人生》这样的电影简介;既有对优美语句的感性赏析,亦有对文言语法句式的深入分析。正如丛书的总主编余秋雨先生所言,这套学本的特点之一,是呈现出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整体观照,拓宽了“语文”的基本范畴,真正实现了“大语文”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种语文课外书籍的阅读,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天马行空,不需要引导。学科功用决定了语文读本不同于普通的文学读物,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使学生进行的不仅是一项普通的阅读过程,而且是特殊的学科学习过程。在重视辅读的自主阅读这一点上,“新课标语文学本”又一次走在了国内同类读物的前头。

    主要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新课标语文学本”,在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和广阔的探索性阅读空间的前提下,也提供了充分的阅读指导。在具体操作上,每个单元前设有明确的“重点素养目标”和“一般素养目标”,并设有导读来阐释单元内容的价值所在;每篇文章又依据素养目标进行具体注解;每个单元后设有“语文活动与写作实践”和“单元素养测评”,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发挥选文的启示作用,突出其重点语文素养。

    更重要的是,此书对于作品的指导并非如同旧有的“归纳中心思想”、“划分段落”似的辅读方式,而是做出了人文化的尝试。品读着王安忆的《中秋》,再看“平湖、秋月、闲坐、小吃、团圆,而蒙蒙细雨,似诉别后相思,又增添了一份别后情意,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情趣”这样优美的辅读语句,相信一定能够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即使是在“文言文句式”这样具有明显工具色彩的单元里,对文言文的赏析也同样闪现着人文色彩,比如《狙公》一文中的一段辅读:“人最可贵的精神是独立与自由。当读到猴子们‘破栅毁柙’,‘相携而入于林中’时,你是否感到一丝快意”,可以想象在读到这段文字时,学生将会与古人产生更多的共鸣,也会对古文产生除字义和句式以外的兴趣。

    推荐访问:转型 指向 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转型中的新阅读指向 转型中的新经济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