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感

    时间:2021-08-0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感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运而生,顺乎时代潮流,犹如行驶在大海上的航灯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航船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感召力、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政治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令人震撼,而令我感受最深的更是其中彰显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是需要底气的,我理解,这底气源自于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坚持改革创新,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创造出引人瞩目、受人尊重的诸多奇迹,辉煌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伟大的自信源于自觉地举旗帜

    旗帜在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地位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九大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旗帜问题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而这一伟大旗帜,是来自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一是在历史的选择中举旗帜。回首近代中国,面对外敌环伺、山河破碎的危机,无数有识之士前赴后继,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竞相登场,虽然慷慨激烈,却终因历史的局限性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与各种思想主义完全不同,立志于为大多数人民利益而奋斗,体现了绝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革命者为之牺牲奋斗,使黑暗的中国迎来光明。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真正意义地开启了民族振兴之路。

    二是在革命的征程中举旗帜。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创造性的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凝聚了全党力量,2100万革命者慷慨捐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我们党又创造性地提出邓小平理论,以及之后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旗帜,为我们前进的征途指明了方向。

    三是在持续的发展中举旗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仅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百余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对接、“蛟龙”探海等重大科技突破相继实现,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性工程举世瞩目。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实现了华夏儿女百年来的梦想。伟大的成就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引领希望,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二、伟大的自信源于自觉地聚人才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纵观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个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汇集了那么多的先进分子、优秀人才,这是我们不断发展进步、创造辉煌的重要原因。

    一是用正义的事业吸人才。国民党在总结失败经验时,曾发出“为什么国民党里蠢才多,共产党里人才多”的慨叹。归根结底,我们党进行的是一项正义的事业,能够始终汇聚最优秀的人才为之奋斗。历数革命战争年代为党和国家民族奋斗的革命先驱者,这其中既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也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

    既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广阔的人才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又有以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钱三强为代表的学贯中西的科学领军人物归国效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外人才,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

    二是用先进的理念育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三好”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宏伟目标;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更是鲜明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我们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起全方位、多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

    三是用正确的机制用人才。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作为人才工作的目标。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好梯子建好舞台。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竞争性人才选拔方式在全国逐步推广,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逐步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已成为社会共识。

    三、伟大的自信源于自觉地纠问题

    我们党历来有自我批评、自我纠错的能力,这是党的重要执政能力之一。回顾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正是因为党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坚持真理的决心、走出挫折的力量,才能给民族带来希望、给民众带来信心、给世界带来惊叹。

    一是清醒看待形势不自满。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即将从西柏坡进驻北京时,毛主席就曾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并突出强调,我们这次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做李自成,提醒全党在胜利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辜负人民重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可见,在胜利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始终是党的一种优良品质。

    二是解决自身问题不自欺。我们党从不掩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总是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和改革的精神正确对待,着力纠正,并在一次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发展壮大。对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催生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思想;

    对“大跃进”错误的总结,凝结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宝贵经验;

    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打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对“四风”问题的严厉整治,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大幕。

    三是不断攻坚克难不自馁。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遭遇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被动局面,度过了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3年自然灾害,走过“大跃进”的急躁和“十年动乱”的浩劫,亲历政治风波的考验,直面苏联解体的冲击,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追问,却总能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不灰心、不盲目、不妥协,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共度难关。因此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内在抗体”,总是能战胜各种“致命病毒”。

    四、伟大的自信源于自觉地求创新

    党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是我党的胜利源泉和传家之宝。

    一是坚持思想创新。建党之初,我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进行思想创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使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武装斗争确立了武装夺取革命胜利的方向,通过“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党更是始终强调解放思想,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发展”、“三步走”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国家发展的繁荣富强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我们党又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是坚持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由来已久,举世公认,理论创新的最重大成果就是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第二次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进入21世纪,我党又进一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次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持续的理论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力推动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先进性的发展。

    三是坚持实践创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进行实践创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又结合国家发展实际,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永远是党的一条宝贵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新的时代,新的思想,新的征程,更是新的作为,昂首阔步在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唯有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基固本,积蓄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共同谱写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新篇章。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已经为我们指明工作的航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把满满的幸福感,有效转化为工作热情,不忘初心、满怀信心,以更充足的努力和干劲,去回应这个伟大的时代。

    好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与先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遭遇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理论对于今天的实践而言,有的论断不管用了,有的命题不够用了,有的具体结论不能用了,这些都是毋庸避讳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比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认识;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认识;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认识;提出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老祖宗”,说了很多“新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必将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

    在新时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境下,“中国不能缺席”。在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都是在西方主导下推进的,现代化的成果基本上由发达国家独享,发展的代价则由全世界共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洪流中扮演着依附的角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切地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启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提速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从接入型现代化转向了辐射型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和技术同时走向世界,人口和服务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开始辐射全世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主张本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从理论归属上来说,新时代中国的政策主张、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表现在经济、制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经济层面,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制度层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在价值观层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了中国智慧。

    格式很棒。

    推荐访问:新时代 有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