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1-09-2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即“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型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所以,小组活动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讨论和研究,我决定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在语文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

    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2)仍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3)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这与课程改革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得到参与、展示。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后进生大胆发言、体验进步,找到快乐和自信。

    4、学生能充分参与小组评价或者自我评价,及时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期),一些合作学习策略初步形成,如“小组--游戏-竞赛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 二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三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将借鉴、参考上述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对于这些成果的钻研深度将影响本研究的深度。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合作学习教育通过学科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非新课题,但目前人们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模式的模仿上,缺乏一些具体的细致的如何深入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有哪些;(小组互动、检查预习;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小组竞争,巩固提高;小组交流,学生小结) 2、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有哪些;(合理分组;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化;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3、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竞争的激励机制,师生、生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4、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群

    体效应;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自编自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多样化,让学生善于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等)

    5、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组员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和预习任务;组长检查组员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组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辅导鼓励等;组长激发组员的集体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及竞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起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

    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试验基地,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学校倡行的“354”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从多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

    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 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本课题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协调合作。因此,能大力度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学,这样就赢得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生对课改实验的逐步熟悉,使学生能实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行为。假若能实现课题的研究充分融于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完全改观,学生就能自觉

    地支配和学习知识,勇于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与探索者,对于发掘学生潜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标: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挖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有哪些;(小组互动、检查预习;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小组竞争,巩固提高;小组交流,学生小结) 2、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有哪些;(合理分组;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化;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3、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竞争的激励机制,师生、生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4、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群体效应;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自编自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多样化,让学生善于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等)

    5、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组员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和预习任务;组长检查组员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组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辅导鼓励等;组长激发组员的集体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及竞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起进步)

    4、研究过程设计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8 年 3 月—2018 年 4 月)

    1、对现阶段我校语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翻阅相关资料,为所研究课题做准备。

    2、确立课题,初步论证课题的可行性,收集相关资料,申报立项并制定适合本校的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8 年 5 月——2018 年 10 月)

    1、学习关于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与论述,转变教育观念。

    2、制定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理现状,进行情况分析。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交流课,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认真做好课堂观察,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4、通过课堂教学,将所研究内容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从而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研究课)、进行学习和分析研究,并记录反思。

    6、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的参考依据。

    (三)总结阶段(2018 年 10 月——2017 年 12 月)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2、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展示研究成果。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教学模式、合作互动中感受成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座谈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行动研究法。以改进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各种问题为指向,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解决问题、改变行为,逐步提升合作学习效度。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5、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其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6、预期研究成果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2、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展示研究成果。

    很精彩的结尾。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泗水龙城小学课题组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而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目前,我校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我校申请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二)、现状分析:

    “学习”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所研究,课堂教学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3次以上)合作学习。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有的教

    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小组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归根到底,主要是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小组内没有学习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随意分组,评价重个人。

    据笔者了解,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最多也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学生的成绩。这种分组不利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我们的教师对组内交流后的汇报评价偏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忽略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使我们的小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三)预期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学习在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有效性的方式与方法

    “学习的有效性”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激疑→质疑→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形成有龙城小学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为推进这一目的的实现,进行以下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首先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为了让组内的成员合作顺利,教师在分组时不是单凭自己的考虑去指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首先让“差”生选择“优”生,征得被选择“优”生同意后,才将他们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相邻的两个小组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一学年结束后,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分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还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并对小组中的四位成员进行如下分工:如优秀生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收发作

    业、指导差生;良好生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讨论记录、小组纪律、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二发言人”;差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一发言人”。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要求

    1、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应掌握的学习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小组成员求助,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3、合作学习在听取和比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集思广益,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辩论者。

    4、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话题。

    (三)、“学习”策略

    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它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相互辩论争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彻底克服一人讲多人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彻底克服纯知识教学倾向,使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学过程,知识应用的过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构建新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一般包括六个教学环节:知情入新——自主学习——学习——展示交流,达成共识——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1、知情入新,激情导入:

    知情:就是摸清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基础、新知识的生根点。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知情入新”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节。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善学生的思维品格。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

    3、学习:

    学习是“自主学习”环节的补充和完善,发挥合作作用,取长补短,完善个体。

    4、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展示交流是自主学习或学习完成之后的信息反馈交流活动,达成共识。一般先有几个学生或一两个组首先发表意见,汇报学习所得,其它小组作以补充完善。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质疑、讨论、争论、辩论,既可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对学生实在是弄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讲解,讲清楚,讲明白。

    5、练习与实践:

    练习与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是学生思维的突变期,因此,是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大好机会。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典型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练习一般设计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目的巩固课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网络;发展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6、自我评价。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完整知识结构,体验知识价值和对学习情感的评价。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

    式是课堂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学习心得、绘制知识结构图以及对知识的认识、知识的价值评价、学习方法交流、情感态度评价等,教师跟上有益指导。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探索:

    评价就是考察一下学生某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以此来判断某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进行小组捆绑式的评价方式。

    1、小组捆绑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在每次的考试中,算出每个人的比较分,小组成员比较分之和就是该组的总分,总分除以人数得出每个人的均分,均分在9分以上小组视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表彰办法:第一,可以在班内设优胜小组栏进行表彰,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时时得到提醒。第二,根据优秀的次数,在学生期末总评中加入一定分值,划出等级报告家长,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种评价方式,一是尊重学生的基础,使优生、差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搞一刀切,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尤其对差生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手段。二是保障了学习有效性,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协作,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作为初实行“学习”模式的保障。对于刚开始使用“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习惯了“听”,没有积极思考的愿望,甚至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对于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思考,不会思考,不回答,不配合,教师感到教得很吃力,会导致“学习”进行不下去,因此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如:学生积极回答一个一般难度的问题,给该生加0.2分,回答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加0.5分,交流时改正一个问题加0.5分,质疑一个问题加0.6分等等,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质疑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此法很简单,只要教师规定好干什么得多少分,让小组长课后根据学生表现打好分,记录下来,单元学习完之后总分加入单元测试分,作为平日表现分就行了。

    四、研究团队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先成

    成员:董雯陈景强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曾瑞

    组员:王旭梁金玲孙茂波李孝云王颖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20---2011.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搜集、整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3、广泛搜集有关有效性学习的理论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完成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1.7---2011.12)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小组长培训活动,规范学习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3----2013.3)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开展专题性研究活动,运用和改进积累的经验

    3、积累课题原始资料,撰写论文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4)

    1、做好质量检测、评估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4、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小组学习的原始材料

    5、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保障条件

    (1)学习保障:加强理论学习,博采众长,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开展课题研究从观念、理论功底上作准备。

    (2)时间保障: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3)硬件支持:我校是泗水县教学设施配备最先进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有最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学管理局域网、图书资料室等都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平台。

    (4)物质支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投入大量教育教研经费,加强教师培训,举行专题研讨活动,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良好、宽松的氛围,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七、课题预期成果与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结论与反思。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1年4月

    给我的触动超级大。

    推荐访问:开题 小学语文 课题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