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大讲堂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2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听了范俊峰所长和李新作部长通俗易懂又理论丰富的报告,我受益良多,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对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新型智慧城市是现阶段全面落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的最佳平台,也是深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型智慧城市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的组织统筹力度,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全面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有序汇聚、深度共享、关联分析,并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共建核心交换平台、整合利用新旧资源、统筹设计智慧应用、为我区群众、企业和各级部门,提供跨层次、地域、系统、部门、业务间的协同服务,实现城市的“智慧”。

    当前我区要做好的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即打通城市中枢脉络,构建从支撑、平台到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123”一体化建设格局。“1”即是“一个中心”,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大数据枢纽中心,建立智慧城市“大脑”;

    “2”即是社会服务创新和政府服务创新,实现“互联网+政府服务”;

    “3”即是善政工程、兴业工程和惠民工程,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方面。

    当然,我区现在还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阶段,扎实的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智慧城市运作的各类标准规范很重要,要避免在智慧城市漫长、复杂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反复协调、修改,要有前瞻性的做好我区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并一步步稳扎稳打做好建设工作。

    说教多了一些!

    很喜欢的好范文。

    “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我参加了县委举办的“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10天的培训期间,各位培训老师针对党员干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思想、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使我自身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就我本人而言,“依法治国”的培训印象最为深刻,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法治”成为各界关注的主题词,构建“法治中国”成为改革的下一个发力点。

    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是几十年来对国家治理方式进行的曲折探索所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国家治理不能只依赖领导人的个人权威,不能只依赖一时的政策,而必须依赖依据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反映了公众意志和公共利益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法律;不如此,就不足以构建起现代的国家治理秩序。在需要建设的法治社会中,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要得到宪法与法律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

    而且,法治不仅意味着所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则办事,遵守法律所确立的程序,严守法律规定的行为边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法治同时也意味着,法律应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内部有序、自洽的体系,意味着应该通过“良法”来实现“善治”。不过,法律是一个实践性的事物,中国社会又处在变化非常迅速的转型期,法律体系本身也在经历着剧烈的调整。为此,就需要在法律体系内部构建一种自洽的调整机制,确保法律是“良法”。而要判断法律法规是否合理,是否“良法”,唯一的依据只能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和根本大法——宪法。以宪法这个更高的法律来统合整个法律体系,让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法定程序而得到规范和清理,“良法”和“善治”才会实现。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存在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政治人物“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现在中央强调法治,就是要走出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以客观存在具有内在稳定性、不以特定人物意志为转移的法律秩序,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石。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能陷入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也不能陷入道德虚无主义的陷阱。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容忍“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状况,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须强调对于官员的道德约束,也培育起民众的公德精神,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让法律为道德建立底线。通过依法治国,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实现文化复兴。

    中国的依法治国战略既是基于现实需要,又反映未来国家发展愿景,应当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进一步构建起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与体系。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依法治国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要让法治长期化、稳定化,让社会各方都形成规则思维和规则意识,让法治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可以长久维系的“制度”,让从政府到公民的各方主体都极为自觉地一切依法行事、依法解决纠纷。就如孟子所说的“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让守法成为习惯,让法律成为信仰,让中国社会走出治乱循环怪圈,实现历史性转型。

    2015年3月16日

    推荐访问:大讲堂 心得体会 城市建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