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伯牙绝弦教案例文

    时间:2021-09-3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伯牙绝弦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小编准备了伯牙绝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伯牙绝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深入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鸟语花香。漫天白雪。秋风落叶)

    三、启发学生

    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

    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上的知音了,是对人生态度持相同意见的人。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坐在这里展示才华,我想你们班的素质一定非同凡响,老师先为你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你们当中的谁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味道来。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徐徐清风”(你展现的画面真迷人,让我们感到了清风的柔美。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皎皎明月”(你的确让我们看到了白玉盘似的明月。)(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你很有创作的天赋。)——“袅袅炊烟”(继续努力,你有望成为文学家)( 你和文学家有缘,透过你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农居生活的闲适,作吸气状,我还闻到了喷香的米饭味儿。) “鸟语花香”(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 “高山流水”(你很有文学家的潜质,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板书课题。

    谁来读题,(生读,)不够自信。读准“弦”。(生再读)好,清晰响亮,字正腔圆,像他这样齐读课题。《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大家说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可以反复诵读加揣摩,或者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等等,)师小结: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一次读感觉如何?

    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2、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我们先来看看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生字认识了,再把课文读一遍。)读不好没关系,跟老师一句一句读。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师是怎么停顿的,(师读生跟读,)同学们也画出停顿符号,自己再读读吧,

    3、(指生读)谁能第一个读给大家听,(生读)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生齐读)

    四、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生说大意。(你很会读书)(你的理解能力真棒)那“伯牙绝弦”的意思就是?(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真不错)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说说每句的意思。

    3.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发现这个字了吗?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

    意思一样吗?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喜欢,善于。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一)细品文本。

    1、请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想像力真丰富。)我看到了一座高山。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峰。(你真会用词)我看到了雄伟的泰山(在你的描述下,我也看到了,谢谢你!)……这么多的画面,古人仅用一个峨字就表现出来了。看来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呀。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泰山的巍峨吧!师引读这句。(夸奖的不够强烈呀!)(听了你的赞叹,伯牙激动呀!)

    细心学生发现另外一个语气词了吗?(兮,请生读)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就这样赞叹。生读。

    同学们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子期的善听?那么,这个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你的江河读的特别突出,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样,也是赞美。(生再读)

    师:听出了江河的浩荡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都是很长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里想着,钟子期把他听出来了。(生再读)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还有谁来赞美伯牙?指生读。

    那同学们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想想诗人写诗为了什么?

    师: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明白了这些,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4、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猜想。(你想像的真美呀!)现在你们就是子期,也来写上几句,赞赞伯牙吧!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

    5、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板书:知音

    6、师:其实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知我者,子期也。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久逢知音的快乐与激动吧。学生齐读前四句。

    7、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难料,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8、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出示句子: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9、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五、课外拓展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动人的乐曲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出示,伴着音乐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六、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短短的77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伯牙绝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2、正音。弦读xián,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前,中华民族所有的文章、书籍都是像本文一样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课文原文)通过电视电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读古文的呢?

    2、学生学古人摇头晃脑初读本文。

    3、在现代,我们都喜欢有节奏有感情地读文章,老师给本文划分了节奏,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文)

    4、学生以抽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古文,教师随机正音,让学生能节奏正确,发音正确。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这些大多都记载在古书古文中,我们要尝试去读懂古文。你能根据在这些字词解释的帮助下,读懂本文每句话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求助老师。(大屏幕出示带字词注解的课文)

    2、学生根据注解尝试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四、讲解课文,感悟知音。

    (一)以考查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1、题目伯牙绝弦怎样翻译?

    2、在正文中哪个词句和题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乃破琴绝弦

    3、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

    4、谁破琴绝弦?

    生:俞伯牙(板书:俞伯牙)

    5、请问伯牙破琴绝弦是为了表明自己怎样的决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长什么吗?从哪句话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长于弹琴,是当时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也是当时晋国的司乐太师(板书:司乐太师),这样一个应该以音乐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猜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只有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一个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壮的举动,是什么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书:钟子期)

    7、子期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有没有交代?

    生:钟子期善听。

    8、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钟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乐?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9、伯牙弹琴时可能还会想到什么?你能用文言文说吗?

    10、伯牙会怎样评价呢?让学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说文言文。

    11、是啊,钟子期是一个非常懂得俞伯牙音乐的"人,你知道吗,钟子期是一个樵夫(板书:樵夫),你看一个是晋国的司乐太师,穿的是绫罗绸缎,过的是钟鸣鼎食的生活;一个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过的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却要为了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这样的壮举让你感动吗,你想说点什么吗?

    12、学生畅所欲言,顺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义。

    五、创编故事,延伸主题

    1、和学生一起将本文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创编成一个生动具体感人的故事。

    2、让学生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再次被朋友间的纯真友谊所动,理解知音的含义,激发学生有寻求知音的意愿。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司乐太师)

    知音

    钟子期(樵夫)

    能让人有感触的才是好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看图猜成语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想到哪个成语呢?(出示课件)“看图猜成语”——鸟语花香、高山流水。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个故事。

    2.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古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们就通过“读”来品味这篇千古绝唱。

    二、初读读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2、课件出示课文断句:教师范读三句难读句子。(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3.指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学生评议)

    三、理解课文

    (一)初解绝弦

    理解文章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二)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

    1).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在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板书:善鼓琴、善听)

    2).生找出有关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生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善“字?意义相同吗?“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而“善哉”中“善”字可以理解为赞叹之意。

    3)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别人可能会怎样赞叹?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像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指名读读2.3句,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4)小组合作:(出示课件)既然说伯牙善于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潇潇春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应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5)正是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课件)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板书:知音)对于我们师生之间,“老师所念,——”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必得之”。 (板书:所念、必得之)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今天能拥有这么多的知己,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提示:这里的“念”和前面哪个字所表达的意义相同?

    2、相遇相知

    1、不过,这两句话主要表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还写到伯牙的善鼓,其实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会怎样赞美他的琴音?(炉火纯青、琴艺高超)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伯牙听到别人哪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伤心、失落)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什么?(有一个懂自己琴音的人)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出示课件)

    师:知音相遇,一定非常快乐,非常融洽。指名读1——4句,感受知音相聚的快乐与融洽。

    3、知音之死

    1.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2、子期死,伯牙为什么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呢?此时子期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痛)

    3、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没人理解的日子了,他已经不能忍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你能想象到伯牙当时是怎样“破琴”、“绝弦”的吗?(把琴摔破、把琴弦割断)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板书:绝弦、死)

    4(三)深悟绝弦

    1、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师: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日子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谁听呢?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下面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共同感受伯牙的悲痛。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动人的乐曲,心中再次默读本文。试着背诵。(个别背诵)

    4、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过渡)我们一起感受了伯牙、子期的动人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他们的知识。

    (四)资料袋阅读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五、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子期善 听必得之死

    反思下自己和作者的差距有多远!

    推荐访问:例文 教案 伯牙绝弦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