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时间:2019-02-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

    学生:山东省。

    老师: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

    学生:北方。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板书“济南的冬天”。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

    (不少学生举手。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

    (很快有同学举手。)

    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响晴”指?

    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

    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

    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老师:对。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

    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

    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

    (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

    老师:很好。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

    学生(全体):摇篮。

    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

    学生们笑:不好。

    老师:为什么?

    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说明山挡住了北风。

    老师:很好。济南的山,给了济南一个暖和的冬天。这就照应了第一段中“济南的冬天是──”?

    学生(全体):没有风声。

    老师:除了济南的山,还有吗?

    学生:济南的雪是小雪,所以不冷,体现了“温”。

    老师:对。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小”雪?

    学生:“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房顶上卧着点雪”。

    老师:非常好。因为是小雪,还有阳光,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还有什么可以体现“温晴”这一特点?

    学生:济南的水。

    老师:可以把句子读出来吗?

    学生:“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老师:很好。同学们看,“冒着点热气”中的“点”用得非常讲究,正符合济南冬天“温”的特点。若“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济南的水是“暖”的,济南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清。

    老师:对。文中描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小雪、济南的水等等,这些景物无不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也很好地照应了课文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我们常说,景以情动,情以景起。文章中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作者感情的,但从写景的字行里间却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热爱。

    学生:赞美。

    学生:喜悦。

    老师:不错。这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板书:

    感情线索:热爱、赞美、喜悦

    老师: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了解,在阅读中也领略了老舍先生那诗一般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多去读读。现在,是同学们提问的时间,谁有问题?

    学生:“空灵的蓝水晶”是比喻“水”还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谁能说说?

    学生:水。

    学生:不对,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师:回答得好吗?

    学生(全体):好。

    老师:对,冬天的济南,水天一色,澄清透明,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学生:老师,我在别的书上看过这篇文章,但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它不是独立成段,而是放在第五段的最后。为什么?

    老师:不错,动了脑筋,这个问题好难哟。谁能说说为什么?

    (无人问答,都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好吧,老师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参考。(板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并在“冬天”二字下加上着重号。)“冬天”指的是不是温晴的冬天?是,因为从济南的山、雪、水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这就是课文把它独立成段作为全文的总结语的原因。但是,我们再看句中的“这”(在“这”字下加上着重号),是指什么?从上文内容看应该是指“蓝水晶”,且“蓝水晶”里包着温晴冬天里的济南,这样的话,这个句子也就只能紧贴在蓝水晶的文字之后了,而不能另起一行独立成段了。

    学生:那老舍先生的原作是怎样的?

    老师:是放在第五段后,与课文不一样。

    学生:书上这样改可以吗?

    (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本来课后作业是写一篇小作文“广东的冬天”,现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只好临时更改。等学生讨论了二、三分钟。)

    老师:请大家静一静。这样吧,你们就最后一个问题的看法写在作业本上,作为今天的作业。怎么样?

    学生;好。

    (这时,下课铃响了。)

    推荐访问:济南 冬天 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