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实——追求课外阅读之魂_剑魂追求伤害点斩刚吗

    时间:2019-02-0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当今社会是开放型的社会,语文课堂是开放型的课堂。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大多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想要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海纳百川”般地吸纳课外的知识,才能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牢;才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将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实”字入手,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保量提质,夯实课外阅读的基础。

    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明文规定:“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史杜甫也慷慨而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诫青年:“读书须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由此看来,从古到今,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势在必行,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督促、合理的指导、以及定期的检查,最终也会竹篮打水——

    一场空。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这样抓好下列的三个重要环节。

    1、营造读书环境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和习惯。一个小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班级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和行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风气,在人人爱读好读课外书籍的环境之下,学生也自然而然愿读、乐读、好读。首先,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图书角等,营造“处处皆读书”的场所。然后,班级适当订阅《少年报》、《作文报》、《语文天地》、《家教周报》等多种读物。最后,构建“展示平台”,把学生喜欢的文章、读书心得、个人收获一一展现,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巩固读书的成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置身于这样的一种读书氛围里,学生耳濡目染,能不受到感染吗?

    2、确保读书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非常宝贵。但小学生的自控力差,贪玩好动,不懂珍惜时间。这时,需求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虽说课外阅读是课本内容的一种补充,但课外阅读也是课本知识的一个必要的延伸,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可每周开设一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做读书笔记、小组交流、摘抄好词佳句等。在假期间,建议学生自觉到图书馆、社区阅读栏去读书看报,做好读书记录,回到学校可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学生就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畅游。

    3、传授读书方法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启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学以致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和广度上,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为学生所用。具体来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粗读,要求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引起个人思考,真情流露地记下自己的读书体会;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段落,进行仿写,有独特的写作视角,渗透个人的情感意志。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不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细水长流,逐步兑现。总之,教师要严要求,高标准,全心全意地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内到外,充实课外阅读的内容。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外阅读产生误解,不够重视,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就做一大堆重复无用的机械练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从何谈起?其实,任何学生学习都有一个过程:理解——内化——外化,要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不可忽视内化、外化的相互联系。

    1、重视内化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才能驾驭语言文字。”可见,学语文要有多读、多练、多思。同时,在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提醒学生要阅读精品,避免多走弯路、冤枉路。此外,读贵有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当遇到不解之处,作好笔记向同学、老师虚心下问;当有同感于书中言语,也可随即写下自己的感想;当遇到矛盾时,可进行辩论会,各抒己见。

    2、加强外化的训练

    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层面上,就很难上升为“运用”这一水平。学生积累再丰富,如果不会灵活运用,终会是“纸上谈兵”,甚至是“水中花,镜中月”的可悲结果。由读到想,由想到写,是一种从内到外化的迁移过程。例如可以把所学过的课文改写成课文剧,并且演一演;还可以把一部分叙事性强的课文,续写下去;甚至针对一些历史人物,写写人物点评等。

    3、内外结合,提高认识。

    内化、外化是两条脚,两者缺一不可。内化是对文章的了解,外化是对文章体会的延续,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例如“绿色环保”读书交流会,“煮酒论三国英雄”读书交流会,“走进科学”读书交流会,“家乡颂”读书交流会,“南腔北调”读书交流会……每个主题看似天南地北,各不相关,学生的见解也比较肤浅,但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过程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水到渠成地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升华。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或多或少让一线的教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抓好课外阅读的质量,“实”乃课外阅读的灵魂,只有重“实”质,讲“实”效,方能觅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推荐访问:之魂 课外阅读 追求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