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

    时间:2019-04-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

    朗读、点拨、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背景简介: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二、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释“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接:看见,目接。

    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诗中是指友人被贬的边地,所以望大荒者,实望被贬之友人也。

    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

    2.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

    3.此联的意境如何?

    辽阔荒凉。

    5.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A.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4.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海天愁思是什么?(此题可放在最后解决。)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释“惊风”“乱飐”“密雨”“斜侵”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被诗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句。

    2.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3.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

    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

    4.“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

    凶猛、残酷。他们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打击,是作者愁思之一。

    5.此联所写景物与下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此处为近景,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颈联是远景。

    6.总结此联:

    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此联写远景,因近景而起,我处已是惊风密雨,友人之处又如何呢?

    2.此联写景也有层次,请同学们说说看,是从哪两上层次来写的?

    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

    3.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4.此联上下句在逻辑上具有怎样的联系?

    因果关系,之所以愁肠百转,直接原因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属于流水对。

    5.诗人要想与友人互通讯息,大家看看有什么障碍?

    “岭遮”“江曲”,音信难通。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1.教师讲解“沉郁顿挫”之“顿挫”。

    “共来百粤文身地”用颔联解读,已是残酷打击,着一“犹是”,将同贬边地又不得互通讯息的愁绪写得愈进一层,此谓沉郁顿挫。此可谓愁思之二也。

    三.总结。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推荐访问:柳州 城楼 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