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_

    时间:2019-04-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通过特定景物抒发感情的技巧和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思考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教时安排: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红的字注音。

    骤(zhòu)棂(líng)

    【骤然】突然、忽然。

    2.文体知识填空

    (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写的是20世纪______________年代知识青年______________的一段特殊历史。

    (3)我的心______________一阵疼痛,一定是______________的针线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食指《诗探索金库.食指卷》(2)六七十上山下乡(3)骤然妈妈缀扣子穿透了心胸

    二、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因其诗《相信未来》被江青点名批评,所以一度被人侮辱、嘲弄和指责,所以笔名为“食指”(也有“实质”的意思)。“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曾一度寄住精神病院。著有《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三、题目解说

    诗的标题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四点零八分”。作者就是在这一时刻被火车载着上山下乡成了“知青”,离开了北京。当时才20岁,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带着对北京的依恋,带着亲人道别的眼神,带着一支抒写内心郁闷的诗笔,作者踏上了没有目标的路……

    1968年12月20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在这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这一瞬间诗人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迷惘的。因为此刻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随着火车的开动、汽笛的长鸣,他明白了四点零八分可能是他与北京、与母亲的最后一面,他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有一种被北京抛弃的感觉,内心无比的动荡、惶恐,他从此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他对北京、对母亲依依不舍,但却无法抗拒离别,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和茫然,这也是一代知青当年共同的心理感受吧!

    四、句子研究

    结合括号中的问题,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产生这种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界的火车开动给作者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的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另一种是作者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开始漂泊无着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

    【明确】因为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他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内心无比痛苦。

    (3)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

    【明确】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跟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了。

    (4)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最后”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因为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

    五、结构分析

    【明确】这首诗一共七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描写离别场面,以及离别时的痛苦和迷惘。

    第二部分(3-5):具体描写离别时撕心裂肺的场面。

    第三部分(6-7):直接抒写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六、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七、写作特点

    (1)善于通过主观感受表达内心的强烈震动。

    这首诗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的组合起来。幻觉中“剧烈地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另一个“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的神话褪去了灿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表露无遗。

    (2)善于把握特定瞬间的景物感受进行描写。

    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3)语言朴素自然,主旨深刻。

    诗人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自己的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本文的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

    八、小结

    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会聚到“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时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点的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通过对诗人个人遭遇的速写式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诗人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历史瞬间的放大,通过再现强烈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推荐访问:这是 北京 教案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四点八除零四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