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一)

    时间:2019-06-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湖心亭看雪赏析(一)

    湖心亭看雪赏析(一)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读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更是拍案叫绝。这篇文章仅有159个字,可以说笔墨精练,通篇洋溢着诗的意趣。文章尽管很短,但短而不凡,故将全文敬录于此,愿与读者共同鉴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文章到此作结。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十二月”,正是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点明作者居住在西湖附近。开头两句,看似平常,却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顿感寒气袭人。文章之妙,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是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西湖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湖上一片寂静。一个“绝”字,表现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严冬夜景。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觉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由此使我不由地联想起唐代诗人柳宗元那首著名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以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江雪中独有一位垂钓的渔翁。而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这里“湖中人鸟声俱绝”,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留下了伏笔。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者,大雪三日后,严寒之日也;“更定”者,夜阑人静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阑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何等雅兴!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的傲骨。

    接下来,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笔调来描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真是一幅传神的湖山雪夜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蒙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全写活了。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紧接着转换视角,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诗意浓厚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般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似无,依稀恍惚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数量词的驾驭功夫已经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地。请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天地化一,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描写湖中之景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从“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用如此几个简单的量词就写出了视线的移动、小船的前行、景物的变化,真可谓神来之笔,实在让人敬佩。

    随着小船的行进,距离湖心亭越来越近。在此,作者又道出了一个奇特的境况:“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了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没有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足见其用笔之精道,写作之技巧。“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然发之于二客,实乃作者心声。这种写法妙就妙在作者不发一语,却心迹全然。二客“拉余同饮”,颇有欣逢知己之乐。这似乎给冷寂的西湖增添了一分暖意,然而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凄清的基调。“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也为了不负此湖中胜景。“强饮”者,说明作者本不胜酒力,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至此让读者不难理解,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萍水相逢,后会无期。这一补叙之笔并非多余,从中流露出作者的无限惆怅:茫茫乾坤,知己难逢,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各奔西东,岂不怆然!

    文章写到这里,也算得言清意尽了。但作者笔锋忽转:“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读到此,不能不使人扼腕惊叹!这20个结尾字有如画龙点睛,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把一个“痴”字写得活灵活现。所谓“痴似相公”之“痴”,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此来反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把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心态描写得非常逼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20个字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于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人教版初二上册课文、湖心亭看雪课文、知识拓展、湖心亭看雪赏析 三篇汇总

    推荐访问:湖心亭 赏析 看雪 湖心亭看雪赏析(一) 湖心亭看雪第三段赏析 湖心亭看雪一词多义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