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时间:2021-08-3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小编准备了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

    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展示

    1、我会读

    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

    2、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

    (思乡之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作者便滋生了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大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老师给大家找一个PK的对象(放录音)。

    5、生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表现它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像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他又能想到什么。

    示例: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千山万水不能回到她的身边。他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望着家的方向,他仿佛看见母亲此时也在昏黄的灯光下为自己织毛衣……

    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小节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悟感情:作者借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海峡(浅)—家国恋

    4、“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余光中为什么对大陆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师相机补充: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时,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本文。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文,体会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五、巩固拓展

    1、“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还能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词、曲。

    2、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勾起我们的思乡恋土之情。请以“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六、师生结合板书小结

    七、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板书:

    小时候邮票(小)—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夫妻情家愁

    后来啊坟墓(矮)—生死别↓

    而现在海峡(浅)—家国恋国愁

    作品赏析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乡愁’的对象)在那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一反诗人早年“现代时期”那种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以简代繁,以淡取胜,也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原来很多人喜欢这篇范文。

    文字表达简明,扼要。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 / 4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案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

    2 / 4

    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

    3 / 4

    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4 / 4

    推荐访问:乡愁 上册 课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