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4、八上期中物理(1.1——4.2)改

    时间:2021-09-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80 分钟

    满分:100 分 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7 分)

    1 1 .填出下列数值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的颗粒物;

    2 )小明在百米赛中的成绩是 12.5

    3 )一个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约为 为 1.1

    2 2 .用 如 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 分度值

    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

    3 3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 s 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 “ 匀速 ” 或 “ 变速 ” ).照片上 A A 与 与 B 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57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

    4.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 6km 用了 20min ,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合

    m/s。

    5 .我们生活在声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6.王老师上课时为了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晰,经常使用扩音器,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王老师声音的响度______ (选填 “ 变大 ” 、“ 变小 ” 或 “ 不变 ”)

    蒙住双眼的小明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 ______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 距离 他的远近 。

    7.

    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 K OK 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 。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 , 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 减弱,乙在 ______ 处减弱,丙在 ___

    ___ 减弱 。

    8.温 度 计 的 测 温 原 理 是 液 体的

    ,下图中体温计的温度为

    ℃。

    9.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 这是因为发生了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

    (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10.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人瓶中的。在使用杀虫生 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

    时要吸热。

    11.在自然界中,有些物质客观存在,却看不见摸不着,需借助某些方法才可观察到. 比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光的路径难以观察到,你或你的老师做这个实验时,是怎样将光路显示出来的?

    . (任写一种)

    12.今年6 6 月6 6 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 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 1 )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原理来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

    (填“ 需要 ” 或 “ 不需要 ” )介质.

    (2 2 )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13.为 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30° 时,反射角为

    为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90° 时,入射角为

    度;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是

    . 度. 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会

    (选填 “ 增大 ” 、“ 不变 ” 或 “ 减小 ” ).

    14.下面的一些例子中分别用到了 哪种 物理 探究 方法(填字母):真空不能传声:

    ;用乒乓球的跳动来显示音叉 振 动: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习声波时先观察水波 波

    A .控制变量法

    B .推理法

    C .转换法

    D .类比法.

    二、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第 15~27 题每小题第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28~29 题两个得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2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15.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C 、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 D 、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16.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B B .人 正常呼吸一次约为 1 1

    s s

    C C .全新的 B 2B 铅笔长约 18cm

    D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 1mm

    17.

    蜜蜂 采 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0 300 次;不 采 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约 0 440 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 的 依据是(

    A A .声音的音 色 不同

    B B .声音的响度不同

    C C .声音的音 调 不同

    D D .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 同

    18.

    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A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B B .课间不要在楼道高声喧哗

    C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D .上自习时使用防噪声耳罩

    19.

    用一支原来示数是 38℃ 的体温计,未经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这人体温为 36.5℃ ,则该体温计的读数为 ______ ;然后再去测量一个发高烧的患者,他的体温是 39.1℃ ,则这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______ ,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 A . 36.5℃ 、39.1℃

    B B . 36.5℃ 、3 3 6.5℃

    C C . 38℃ 、39.1℃

    D D . 38℃ 、38℃

    20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 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21.使水的沸点高于 108℃ ℃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增长加热的时间

    B .加强火力

    C .加上密封盖

    D .移到高山顶加热

    22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下了一阵雨,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

    A .下的雨温度本来就很高

    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水难蒸发 C .洒水后地上的水反射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热量

    D .洒水后水蒸发时把地上的热带到身上

    2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 持不变,下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24 .如图,把装有 0℃ ℃有 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 0℃ ℃ 碎冰的烧杯中,当对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

    A .不会熔化 B .全部熔化 C .也熔化一半

    D .不能确定

    25 .室内温度为 20℃ ℃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

    B. .

    C. .

    D. .

    26.小明同学 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2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O 点“ 坐井观天” ,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A.

    B.

    C.

    D.

    28.【双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速度逐渐变大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 3m 所用的时间为 0.5 s ,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m/s

    B.5m/s

    C.6m/s

    D.8m/s 考场

    班级

    姓名

    29.【双选】成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30° 角,则(

    A .入射角是 30°

    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60° C .反射角是 60°

    D. .过 若平面镜转过 5°, , 则 反射过 光线转过 10°

    三、作图题 【 要求:必须用铅笔尺子规范作图】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30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 AO 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3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

    32.如图所示,是小白兔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船只的情况,请画出小白兔看到船的光路走向图,要求标出光线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1 分,共 3 13 分)

    33.(5 5 分)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 n 4min 时是

    ( (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下空同) ) 态,在第 n 7min 时是

    态;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 ( 填“晶体”或“非晶体”) ) ;

    (4)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34.(4 4 分)小凡同学在 4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 通过 A A ,B B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 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 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质量:即水量,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 ( 如图所示) )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 ( 填“质量”或“表面积”) ) 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

    ( ( 填“正确”或“不正确”) ) 。

    35. . (4 4 分)

    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 (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 20°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 . ( (2 )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 、30° 、45°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 (3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 ; ②

    . .

    四、计算题(第 1 1 题 题 5 5 分,第 2 2 题 题 6 6 分,共 1 11 分)

    36.(5 分)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要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下面几个问题有些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有些与汽车使用有关,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 (1 )(1 分)为了安全起见,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遇到障碍后反射此声波( 如图 ),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当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提示给司机,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倒车雷达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 (2 )(2 分 分 )夏天,行驶的车内气温较高,打开车窗后就会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

    答:

    ( (3 )(2 分)

    如图波 为某型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送超声波 0.01s 被接收器接收到时,随车雷达开始为 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请你计算此时轿车离障碍 物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假设汽车倒车时认为静止不动)

    【注意:必须带公式、带单位进行计算】

    37.(6 分 分 )为 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 1800m ,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 为 3600m ,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 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 1min ,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 12min 到达学校.求:

    ( (1 )(2 分 分 )

    李明同学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 )(2 分 分 )

    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 (3 )(2 分 分 )

    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和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比较哪段路程骑的更快? 【注意:要有计算过程,有大小比较,有结论。】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 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7 分)

    1.(1 )微米(或:μm )

    (2 )秒(或;S )

    (3 )米/ 秒(或:m/s )

    2.

    1mm

    ;

    5.23

    ;(5.20 ——5.26 之间均可)

    3.

    变速

    1.9 4.

    自行车 (或;自己);

    18

    5 5.

    振动;

    声波(或:波)

    6.

    变 变 大;音色;响度 7.

    传播过程中; 人耳; 声源处。

    8.

    热胀冷缩;

    38.5 9.

    凝华;

    凝固;

    放出 10.

    压缩体积(或:加压) ;

    汽化 11.

    充烟雾、洒粉笔末、水中掺牛奶、在黑暗环境(如暗室、夜晚等)中做、直接用激光笔等; 12.

    (1) 光的直线传播;

    不需要;

    (2 )水星 13.

    60 ;

    45 ;

    0 ;

    增大 14.

    B ;

    C ;

    A ;

    D.二、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第 15~27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28~29 题两个得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2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题号 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案 D C C B C C C B A A C B B A B C D 三、作图题 【 要求:必须用铅笔尺子规范作图】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30.

    31.

    3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1 分,共 3 13 分)

    33.( (1)

    ( (2)

    固液共存; 固;(3 )晶体;(4 )48 .

    34.(1 )表面积大小;

    (2 )A ;C ;

    (3 )表面积;不正确; 35.(1 )20° ; (2 )他把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做入射角或反射角了.

    ( (3)

    ①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共面;

    ② ② 显示光路. 四、计算题(第 1 1 题 题 5 5 分,第 2 2 题 题 6 6 分,共 1 11 分)

    36.(共 5 )

    分)( (1)

    )( (1 分)回声定位; ; ( (2)

    )( (2 分)

    打开车窗后,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 , 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所以会觉得凉快. ( (3)

    )( (2 分)

    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t= × ×0.01s=0.005s ,

    ∵v= , ,

    ∴s=vt=340m/s ×0.005s=1.7m . 37.(共 6 分)

    解:(1)

    )( (2 分)

    李明同学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v 1 = = =6m/s ; ( (2)

    )( (2 分)

    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 = =5m/s ; ( (3)

    )( (2 分)

    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的速度:v 1 =6m/s ; 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的速度:

    v 2 = = =5m/s 〈6m/s 比较可知,v 1 > >v 2 ,所以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骑的更快.

    中 职 物 理

    第4章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整体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球、书本。(小车、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可选用,让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2展示)用多媒体播成龙滑滑板的视频:边播放边介绍,成龙滑滑板,滑板的前进必须不断的施加力,否则将会停下来。可见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来源

    1、历史的回顾(亚里士多德观点) (课件3展示)亚里士多德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导讨论)上诉结论是否正确。 (课件4展示)举例小实验。

    (1)用力推书,观察撤力前后书的运动状态。 (2)滚动小球,分析撤力前后球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1)书立刻停止。 即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球不会立刻停止。 即球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引导讨论)出现上诉矛盾的原因。 (课件5展示)演示小车下滑实验。

    (实验现象)最粗糙的毛巾表面上的小车滑行最近;

    最光滑的玻璃表面上的小车滑行最远。

    (课件6展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结论:运动的物体不要 力 来维持.(课件7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课件8展示)理想实验思想。

    2、历史的回顾(伽利略观点) (课件9展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10展示)牛顿的观点: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课件11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原因。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运动状态的理解

    ①物体由静止变为 运动 或由运动变为 静止 ;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或 方向 发生变化。

    三、惯性与质量

    (课件12展示)汽车启动与刹车的视频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种性质,惯性现象随处可见。

    任何物体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不论运动的快还是慢;也不论受力与否,都有惯性。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课堂练习】(课件13展示)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定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总保持____________ 状态或________状态。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______________的原因。 【课堂小结】

    1.伽利略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 【布置作业】(课件

    14、15展示)

    1.《导学案》中习题;

    2.搜集惯性的利用和危害的事例.【板书设计】 利用课件展示 【效果点评】

    【备选实验】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停.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结论:运动小车或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和作者简直是不谋而合啊!

    很优秀的作者。

    推荐访问:期中 物理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