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我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1-09-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和大家分享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资料,提供参考。

    文本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 唁 囫 囵 镊

    ◆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饱经风霜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侄女。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前的空行。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①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②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沉痛悼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笑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

    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过渡:是啊,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体会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吧!

    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文字: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思考:①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

    ②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

    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

    (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读书找疑,画圈、批注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

    ①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②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③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

    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学习第三件事:笑放花筒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教师出示课件)

    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

    (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

    交流预设:

    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

    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很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

    小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通过抓住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就能感知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

    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

    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生4:他在为自己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候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

    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

    (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

    (4)写法盘点:首尾呼应。

    教师:文章开头提到“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就是——对,就是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读懂它。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拓展阅读。

    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提到的几件事

    师:下面读课文,你想怎么读都可以,默读,朗读,一个人读,几个人读都可以。

    (学生读课文。)

    师:大家都读完了吗?现在把书扣过来,我看你们读过之后脑子里留下了多少东西。这回我不提问题了,是向你们请教。我在备课的时候读了这篇文章,读了半天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你们能帮助我吗?

    生:(齐)能。

    师:谁来告诉我?

    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师:写了那么多的事怎么是写人的文章呢?

    生:是通过几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

    师:大家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生:(齐)五件事。

    师:第一件是什么事?

    生:和“我”谈《水浒传》。

    师:(板书:谈《水浒传》。)这是第一件事,谁知道《水浒传》是什么书?

    生:《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师:课文中第二件事是什么?

    生:是“我”和伯父谈“碰壁”。

    师:谈“碰壁”,对不对?

    生:(齐)对。

    师:可以和前一个一样,用四个字概括吗?请大家抓住鲁迅先生的表情。

    生:“笑”,笑谈“碰壁”。

    师:非常好。(板书:笑谈“碰壁”。)

    师:第三件事是什么?

    生: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师:还是要用四个字哦!同样要注意鲁迅先生的表情。

    生:笑放花筒。

    师:非常好。(板书:笑放花筒。)第四件事呢?

    生:救护车夫。

    师:“救护”这个词用得恰当吗?

    生:不恰当,可以改为“救助”。

    师:可以吗?

    生:(齐)可以。

    师:(板书:救助车夫。)最后一件事呢?

    生:劝女佣阿三。

    师:注意还是要用四个字哦!

    生:关心阿三。

    师:“关心阿三”?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关心女佣。

    师: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阿三就是女佣,女佣不是就叫阿三吗?

    生:如果是“关心阿三”的话,是他只关心阿三一个人;如果是“关心女佣”话,那他是关心所有的女佣。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大家再说一说,女佣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干杂活的。

    师:你们家里有女佣没有?

    生:没有。

    师:现在花钱请人干活的也不叫“女佣”了,叫保姆或者钟点工,是帮助服务的,而不是用人了。若是用“关心阿三”,你们读了文章知道她是女佣,没读的人不知道她是什么人。要是用“关心女佣”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鲁迅先生连家里的女佣都很关心,更不要说别人了。(板书:关心女佣。)课文就写了这五件事?

    生:(齐)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追悼会。

    师:写了追悼会没有?

    生:(齐)写了。

    赏析: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中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一一概括,教师给予精到的点拨:如小标题的概括字数统一会更整齐,词语可以进行变换,可在课本里寻求更准确的字词,等等。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善于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在这样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课堂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说不出的喜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

    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要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

    2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适当的资料补充,再现了当时出殡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受爱戴。】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一)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1)“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2)“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3)“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论: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二)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2)“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3)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三)救助车夫。

    4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2)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1)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2)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1)“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2)“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四)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通过重点字词句让学生感悟人物身上的品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骄傲,透过他不顾自身危险而勇于斗争的勇敢,透过他不记个人烦劳而热心助人的品质,透过他除了心忧百姓仍是心忧百姓的叹息,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再一次用深情的朗读回答我!

    (生齐读)的确,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是的,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直为别人着想着。如果用课外的一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的一生,我觉得这句话更恰当——(让我们齐读)(大屏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同学们,今天,鲁迅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当年人潮汹涌的追悼礼堂,用一句最精练的话寄托我们迟到的哀思。(点击:葬礼视频,《哭砂》音乐)谁先来?

    6、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引进世纪伟人,延伸作业。

    总结: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鲁迅。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被他们折服和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今天学了这课,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迹,大家是不是想对他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至少选择下面的其中两项作业认真完成。

    (大屏出示)

    1、搜集鲁迅有关先生的名言警句。

    2、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谈体会。

    3、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4、推荐课外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九、教学反思:

    1、让学生课前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自学存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3、“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破、点化。

    4、“激疑拓展”,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5、教师的点拨不要过于直接,讲得过多,启发孩子的太少,甚至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而直接引出答案,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另外,问题的设置要更加细致到位,才能契合孩子的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

    6

    十、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果)

    谈《水浒传》

    为自己想得少

    笑谈“碰壁”

    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 (因)

    关心女佣

    学校: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办事处美宜小学设计者:六年级 黄冰华日期:2015年12月2日7

    文辞达意。

    推荐访问:伯父 鲁迅先生 教案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