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1-09-2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让阅读真正为习作而服务,使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进行大量的语文积累,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同时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本之源,减轻学生写作的负担,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把教材中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转化为与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小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4.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使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读促写的方法: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对照模仿式。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②.借题发挥式。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③.创新发展式。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①.看图想象。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③.拓展想象。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

    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促写的形式

    ①.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②.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③.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④.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⑤.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⑥.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⑦.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⑧.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五、课题研计划究实施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 2011.6 组长全面负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

    阶段 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二阶段 2012.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三阶段 2013.1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研究报告1篇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 本 论文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研究报告 1 篇 论文集 1 本 观摩课 3节 文献资料 1 本 教案集 1 本 调查问卷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6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 富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省级刊物或评比中获奖 市级观摩,体现课题特色 反映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支持 体现课题课堂教学的特色 了解学生需求与现状、反映学生感受 基本反映课题的研究进程 XXX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3.12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进展情况。

    1.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研究成员,并进行市级立项工作。

    2.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每两周周二下午为学习日,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主体式阅读与写作”教学理论,探讨“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借鉴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可行的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组织同课异构,跟进式行为式等教研方式,充分认识并挖掘“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优势,总结“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4.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课题组成员将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实际中,结合学生实际拟订研究计划并付之课堂,定期总结,撰写学习体会与阶段性成果。

    5.建立了课题研究的网页,搜集了一部分参与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 16 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

    “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近三年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生作文发表、获奖、(1)黄书毅《当小老板真好》发表于《语文学习报》(2012.10)

    (2)柯越《我的幽默老师》发表于《小学生学习报》(2012.5)

    (3)吴蕴怡《外婆门前的清水河》发表于《少年文艺》(2013.4)

    (4)朱心怡《嘎子精神永放光芒》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13.10)

    (5)涨 潮《螃蟹真逗》发表于《语文报》(2013.11)

    (6)费月《难忘的宏村之旅》发表于《故事作文》(2013.11)

    (7)徐沁筱作文发表于《XX 时报》(2012.6)

    (8)唐豫祺 XX 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11)

    (9)另有十几人次在 XX 和 XX 市作文竞赛中获奖 (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

    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4.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写作”的实践已形成鲜明的观点,但关于“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实践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教学实践与操作模式,而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2)我们的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阅读课,可一旦让他们写作,他们就像遇到了大难题一般,可见阅读教学并未有效指导写作,因此”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在提高老师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把阅读和写作纳为本国母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必须,阅读与写作给人以美的熏陶,关系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具体体现。

    4.教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或获奖 (1)XXX 论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优质提问》于 2012 年 5月发表于《XX 教师教育》 (2)XXX 论文《在语言的丛林中来回徜徉》于 2012 年 1 月发表于《小学生拼音报》

    (3)XXX 论文《形象展示体会美景——<江南>教学实录及评析》于2011 年 6 月发表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

    (4)XXX 论文《阅读教学:在读写结合处融合升华》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语文学刊》。

    (5)XXX 论文《让作文评改突出重围》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6)XXX 论文《探寻走向文字背后的最佳途径》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青年教师》 XXX 论文《会诊小学语文“课堂失语症”》于 2012 年 4 月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7)XXX 论文《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于 2012年 3 月发表于《新作文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8)XXX 论文《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服务”》于 2011 年 12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9)XXX 论文《语言,在表达中丰富起来》于 2011 年 7 月发表于《师道》 (10)XXX 论文《紧扣文本语言,确立“教学价值”》于 2011 年 5月发表于《语文世界》 (11)XXX 论文《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12)XXX 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再简单些》于 2013年 9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13)XXX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于 2012 年12 月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 (14)XXX 论文《个性化作文指导的创意思考》于 2013 年 3 月发表于《语文学刊》 (15)XXX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于 2013 年 2 月发表于《快乐阅读》。

    公开课 (1)2011 年 1 月 12 日 XXX 执教执教市级公开课《少年王冕》; (2)2011 年 3 月 18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3)2011 年 3 月 2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最大的麦穗》; (4)2011 年 10 月 21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艾滋病小斗士》; (5)2011 年 11 月 1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朱德的扁担》; (6)2011 年 1 月,XXX 执教市学科带头人培训观摩课《少年王冕》。

    (7)2011 年 12 月,XXX 教市骨干教师培训课《第一次抱母亲》。

    (8)2013 年 9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黄鹤楼送别》 (9)2013 年 11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江雪》 (10)2011 年 12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课《青松》 (11)2012 年 6 月,XXX 执教市级级公开课《问银河》 (12)2013 年 12 月 20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观书有感》; 各类获奖:

    (1)XXX 于 2011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 (2)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

    (3)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学科带头人; (4)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5)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6)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7)XXX 于 2011 年 12 月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 XX 市一等奖; (8)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 XX 市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 (9)XXX2013 年 5 月获 XX 市评优课一等奖。

    (10)XXX2013 年 5 月获江苏省“杏坛杯”教学展评一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

    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布局新颖。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确立了“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三、研究方法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

    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 ,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

    (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

    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

    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举的例子很详尽啊。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课题 结题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