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感

    时间:2021-09-3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感

    自主探究合作交换有感 ?

    有效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换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常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时间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有了 1 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可以主动探求知识、勇于质疑问难而不是被动学习,真正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换,我有以下的体会:

    1、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 ?

    化学是 1 门很有趣的学科,与平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航空航**都与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这些事例中提出问题或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外,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头脑中就有1 些想法,就急于想知道“是甚么、为何、或会怎样样等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时候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教师在这时候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就好比 1 石激起千层浪,让思想的浪花产生涟漪,让探究冲锋的号角吹起来。(提出的问题应处在学生思惟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有 1 定的情趣,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2、确立适当的探究课题,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完成探究进程。

    小组情势的合作探究不但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进程,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科学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态度,而且通过组内生

    生间的交换也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气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小组间的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要卓有成效,不能走情势,更不能华而不实。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分组就是相当重要的 1 环,要分好组,教师首先要准确了解全班学生情况,根据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统筹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情。通过分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进程中,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也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意想到自己也是重要的 1 员。从而让每位同学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在集体中交换、在集体中发展,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所发展。

    3、体验合作探究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1 个人只要体验 1 次成功,便会激起无穷的寻求意念和气力,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进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当学生在探索知识进程中经历“磨难”后,突破重围有伟大的新发现时,这是 1 种强有力的和使人兴奋的情绪体验,学生品味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乐趣时,他会产生再次寻求这类情感体验的欲望 ?

    4、及时对小组鼓励评价,使学生保持合作探究的热忱。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 1 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 1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类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但要激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愿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忱,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类意义上讲,成功是发展之母。发挥评价作用。不

    但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不是正确的评价,更要重视评出自信,产生鼓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学中发现,学习成功者会产生自我鼓励,但是未必人人次次都会获成功。对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在学生解题的毛病中常常有正确的成分,我们应尽可能发现其毛病中的正确成分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毛病,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写得太好了!

    一点也没有落入俗套。

    自主合作探究

    ------试谈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唐胜前

    摘要: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基础;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关键;三是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这是保证。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内容 方法 评价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应转变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其中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自己孤立起来。新课标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如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引进语文教学内容,笔者在授《“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在谈到邓稼先为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时,就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与和平。

    — —

    1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教师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影响学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如校园的文化长廊、语文组的专栏、教室里的墙报、校园文学刊物等都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课堂上民主、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无拘无束地交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以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这些都是非常适宜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再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出“导”的作用。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在“导”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笔者在授《鲁迅自传》时,问鲁迅回国是“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到底谁帮助谁?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帮助鲁迅。我首先肯定,若按现在的语法习惯来理解是正确的,但从当时鲁迅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来看,应该是鲁迅的经济帮助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只是当时的文法句式与现在不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确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教师要不断开发并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育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大语文实践的机会。如笔者在授《范进中举》时,当学完课文,师生共同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后,我设计了两个讨论题:①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你对科举制度是赞成还是反对?②联系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现在的考试(半期、期末、中考、高考)的看法。并单独用一节课,按每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赞成反对的不相上下。我趁热打铁按不同意见把全班临时分成两个大组,展开辩论,气氛空前高涨。辩论双方理由充分、事例典型、妙语连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题则要求同学们写在作文本上,老师评阅后,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今的各种考试,并告诉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着手改变评价方式、改革考试制度,并激励大家要趁年少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以报效祖国和人民。

    其次,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和讲授式、问答式等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展示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如笔者在授《变色龙》时,就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在课堂上表演。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警官、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独眼鬼五个角色,扮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较成功,博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还使同学们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保证

    传统的评价观念是以单纯的考分为标准,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禁锢了语文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改革呢?

    1.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有机组合部分。如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和来自家长的信息等都应成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平时测验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相结合。此外,还要灵活运用除考试外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4.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即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新课程中出现的许多开放性问题,教师不能作简单的评价。如授《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时,针对少年毛泽东的“逃学”、“反抗父亲”,有同学认为是性格坚强的体现,值得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是不尊敬老师和父母的行为,不值得学习。对此,我们的老师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吗?

    只有采用了正确的评价方式,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真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推荐访问:探究 有感 自主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