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

    时间:2021-10-0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素质状况

    XX 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xx 年全市总人口 52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24.11 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 227.16 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 67.55 万人,占 29.74%;初中文化 123.48 万人,占 54.39%;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 34.65 万人,占 15.25%。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 134.20 万人左右。

    20xx 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 111.02 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 88.86 万人(省外务工 53.33 万人,省内务工 35.53 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 2.4%、小学文化占 17.4%、初中文化占 55.5%、高中文化占 14.6%、中专及以上占 10.1%。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 岁以下占 10%,20-30 岁占 30%,30-40 岁占 50%,40 岁以上占 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 601583人,三产业人员 414074 人。从事建筑业 295428 人,占农民工总数26.61%;从事加工制造业 262856 人,占农民工总数 23.68%;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 551916 人,占农民工总数 49.71%。20xx 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 37.71 亿元,农民人平增收

    834 元,占整个年收入的 1/3 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 xx 镇,全镇 5471 户,总人口 17921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10701 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 7485 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 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 4465 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 35 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 6000 元,高中文化以上在 8000 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 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 4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 1 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 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104 个,镇(乡)成人学校 137 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 12 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 47 个,20xx 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 3720 人。20xx 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 72 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 88389 人,培训输出 71004 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 2001 年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 XX 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 2000 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 1500 余农户

    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 XX 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

    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 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

    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实力出众的好范文。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素质状况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xx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万人,占%;初中文化万人,占%;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万人,占%。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左右。

    xx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万人(省外务工万人,省内务工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占%、初中文化占%、高

    中文化占

    %、中专及以上占%。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

    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xx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全镇5471户,总人口179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107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

    7485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4465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35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0元,高中文化以上在8000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1所,各

    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104个,镇(乡)成人学校137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12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47个,xx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3720人。xx 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72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88389人,培训输出71004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2001年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

    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绵阳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

    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1500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绵阳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

    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

    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 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

    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

    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

    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

    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转载自工作总结

    让我想到了很多之前没想到的问题。

    推荐访问:农民工 培训工作 调研报告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