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开辟新天地 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时间:2019-05-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式教法的核心是“导”,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能力。“导”的目的在于“学”,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导”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导”不仅难度大,而且“导”的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

    一、自我稚化。

    教师闻道在先,学生知理在后,有些东西,在我们教师看来懂了,但是学生看来还似是而非。学生在感受、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不善于利用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忽视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推动力”,具体讲,就是在语文教师自我稚化之后,其教学活动就能变成一种使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教师的练习设计、启发提问、授课的深浅度,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学起来才有味。你讲得很深,自以为下了功夫,事后效果不好,不要只是抱怨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有不少语文课活跃不起来,往往上成了“哑巴课”?为什么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用那么多“是不是”提问?为什么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搞一统化的僵化模式?为什么学生惧怕作文、产生畸形的语文心理?这都是教师在“导”中没有“装糊涂”,片面地去搞“居高临下”的教学门路。

    教师在“导”中的自我稚化,首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进入“角色”,并非只是一个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角色,并且要以“学生角色”为主,这样才能教好一堂课。其次,教师要处理好语文课总体上的深浅度,而这一深浅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同时灵活确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讲,教师要“当学生”,这也是教师应具备学生观的最实际的导学体现之一。 二、制造“混乱”。

    为了促使知识的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疑向无疑转化,而无疑之时又可促其有疑。有时候,学生的无疑很可能是暂时的假象,这时往往需要教师抛出一些问题,促其思索。有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乱了,学生思想出现混乱了,并不是坏事,恰是教师引导的好机会!由此看来,教师时不时地还可充当“制造混乱”的角色。敢不敢乱,往往反映教师是否成竹在胸,是否善于驾驭学生,是否具有将学习引入纵深的能力。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倒是处于无疑的状况中,这样的状况对吸收知识是不利的,是被动的,消极的。如何使学生向有疑转化,使课堂“乱”起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所谓“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所谓“知己知彼”,“己”就是教师肚里一套,“彼”就是学生那一方。教师安排漏洞、矛盾,设置障碍、伏笔,更受欢迎的似乎还是讨论式。讨论式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七嘴八舌,各种疑问、看法、答案不打一处来,这就动员了全班学生一起比较,判断是非曲直,思考、讨论道理原因,原来认为无疑之处会冒出疑问来。而且因为看法不止一个,就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讨论的要求。因此制造“混乱”引发讨论,积极思维,从而让一个个矛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

     

    推荐访问:新天地 课堂教学 开辟 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开辟井冈山道路导学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