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高中语文三维设计,---教师用书全书(1600页)

    时间:2020-12-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三维设计

     --- 教师用书全书

     高考语文题都是稳中求变,其中的语言运用题每年都在命题形式方面进行探索,题型紧跟时代步伐,越来越有时代感,常常令人意想不到,命题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旨在真实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说每年的高考语文题都会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语言运用题就成为了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高考试验田”。从考试题型看,语言运用题应该是最充满生机活力和变革精神的题目。全国卷前几年题型较为固定,主要考查成语、语病、连贯、补写、图文转换,近两年题型变化较大,增加了标点符号、得体、仿写、压缩语段等,特别是 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海南卷变化更大,出现了修辞、变换句式、补写句子。所以已经不能说哪个考点是“热”考点,哪个考点是“冷”考点,只有全面复习才是王道。

     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一) 修辞、变换句式、补写句子 学之初·考为先—语用题命题新动向 一、新高考模拟卷新考法体验 (一)(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选 B “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运用了比喻, “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

      参考答案: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①

      ②

      参考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

     ①

     ,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

     ②

     ,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 A.比喻、拟人、对比 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 D.借代、夸张、排比 解析:选 C 逐个分析文段中语句可以发现,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从清华园,从……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好像是含着笑告诉”“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春花一般”“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分析原文的好处。

     参考答案:①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②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①

      ②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的意思,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推理。①横线前的句子可以确定主语是“(店里或摊子上的)水果”,横线后先是对水果状态的描述,然后是对此的评论。“图案画”“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就是关键信息,可推出横线处应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之类的句子。②横线前说青年学生们去北海划船,横线后说的是划船时所见,这里的转折词“可是”是关键信息,可是还有荷叶“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说明前文是在惋惜没有荷花的清香,联系文段描述的是北平的秋,可推出横线处应填“荷花虽久已残败”之类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②荷花虽久已残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故乡在珠江口狮子河畔,那里有莲花山。莲花山在古时候是一个石矿场,经几百年的采矿,山上或悬崖峭壁,或奇岩异洞,或嵯峨幽邃,或雄伟挺拔。

     ①

     。每年夏季,各种荷花顶着骄阳,争相竞馥。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绮;墨绿的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微风拂过,随着荷叶的摆动在滚动,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没有玫瑰的妖艳,没有金菊的清高,没有腊梅的刚烈,荷花有的是从容不迫的泰然,贫贱不移的气度。雍容华贵的牡丹只可用于观赏,而优雅的荷花还可以入药,可以被制成各种佳肴。莲藕、莲叶、莲花、莲蕊等都是人们喜爱的药膳食品;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小吃更是举不胜举。人们常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可他们忽视了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的现实。荷花虽然植根于淤泥中,却没有什么虫害,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道缩得很小,其特殊的组织结构甚至可保证莲子埋在地层中千百年而不致损坏。

     ②

     。

     故乡的荷花使我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浮躁,不急躁。每当想起荷花湖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洁净无瑕的荷花,我就会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联想到高洁的品质,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关系。“荷”与“和”、“合”谐音, “莲”与“联”、“连”谐音,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 A.借喻、排比、反复 B.比喻、借代、排比 C.比喻、排比、反问 D.排比、借代、反复 解析:选 C “或悬崖峭壁,或奇岩异洞,或嵯峨幽邃,或雄伟挺拔”运用了排比手法,“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绮;墨绿的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运用了比喻手法,“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运用了反问手法。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荷花象征着和平、和谐、合作、团结。崇尚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

      参考答案:①交代“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自然得出“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如果去掉就显得突兀;②“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运用暗喻手法,“可以”表达较为严密;③运用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引人思考。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答:①

      ②

      参考答案:①山上湖泊和潭中种着各种荷花 ②荷花,并不只只有观赏的价值 二、命题新动向研究 (一)命题的综合性 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从 2018 年开始全国卷出现了语段组合型综合运用题,这类题型侧重综合应用,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卷变化最大的是,与 2019 年全国卷考查词语(或标点)、病句、语句复位的三个四选一的选择题有所不同。第 18 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定,四选一,共 3 分。这已经是多年未曾考查的题型。第 19 题考查的是长短句的变换效果,共 4 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第 20 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共补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 2 分。

     (二)材料的变化性 近两年 3 套全国卷的语段组合型语用题为体现当代文化、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文化的材料,以文化为核心,多方选材,多为说明文。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卷命题材料为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为散文。

     1.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总的来说这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启动带来的影响,以上两点变化都可以从《新课程标准》“六、实施建议”中的“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找到依据,具体来说:

     (1)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

     (2)选用的语言材料要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2.今后还会有何变化 组合命题的思路将会更加清晰和开阔,命题形式将更加灵活,从 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卷就可以看出,将不限于目前成语、语病、连贯和标点的结合,只要合适,会组合、轮换其他的语用考点进行考查。

     第 1 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可以是判断修辞手法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相结合的主观题。在阅读中,可以是鉴赏现代文或者古诗词的主观题。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首次设置 1 道选择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九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微积累]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三、借代:做代表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微积累]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说大话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a.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符合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a.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b.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八、设问:自问自答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 A.拟人、比喻、夸张

     B.引用、拟人、反问 C.对偶、反问、排比 D.引用、对偶、夸张 [规范解题] 第一步:通览全文,根据各类修辞的标志性词语,初步断定修辞手法。根据标志点“引号”,断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是诗句的引用,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标志词“问号”,断定“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内容,进一步断定修辞手法。“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当然作为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

     第三步:确定答案。答案选 B。

     [随堂即时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不胜其烦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大快朵颐。盛夏,烈日当空,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闪烁但并不耀眼,淡淡的云朵在头顶悠然飘过,如同有一首清纯的乐曲环绕在心头,心情一下子熨帖起来……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历历在目,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不绝如缕。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通感 C.对偶、借代、通感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选 B “就像花朵”是比喻,“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是拟人,“如同有一首清纯的乐曲环绕在心头”以听觉写视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樱花很美,美得有些让人窒息。那密密麻麻的白色和粉红色的花儿,簇簇相拥,朵朵相依,远远望去,如同一片花儿组成的彩色云海,不啻仙境。樱花的花朵,粉嫩、娇小、秀气,小小的朵儿之中,是娇弱的黄色花蕊,让人不由不生出怜惜之情。

     近代邓溥雅诗云:“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因为有着娇羞美丽和易逝的容颜,所以樱花被人们看成了弱不禁风的女子。

     其实,樱花有着贞烈的气节和伟岸的风骨。

     由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所以不少国人就将樱花视为了日本的“土著”。而实际上,日本只是樱花的客居之乡,我国的喜马拉雅地区才是樱花的故乡。有着梅花一样禀赋的樱花,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旱之力。

     “开谢去来抱贞志,竟得恋(樱花别名)名意已扬。”据传,樱花原本只有白色,而无粉红之色,后来的粉红樱花,都是志向未能得以实现的武士,在践行诺言时,以自己胸口的鲜血染红的。所以有人吟道:“遗芳影于尘世,践履生之壮烈。夫花之烈者莫若樱,情之贞者莫若恋。” 你看,那一片花海之中,粗粗的褐色枝干挺立其中,俨然一位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那点缀在褐色枝干上的芬芳花儿,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如同一位威严的帝王身上的装饰品,虽然艳丽,但却不仅没有掩饰住帝王独有的高贵,反而衬托出了帝王特有的威仪和阳刚。

     “厌尔桃夭李艳,而绝蜂绕蝶谒。虽和颜之可即,近观焉而莫亵。”樱花虽然柔弱却不乏刚直,虽然艳丽却不乏朴实。其看似不堪一击的花儿,却外柔内刚,承载着坚贞的灵魂;其粉红的色彩,融合了白色的纯洁和红色的刚毅,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夸张、拟人、对比 B.夸张、比喻、对偶 C.比喻、反复、拟人 D.暗喻、夸张、反复 解析:选 B “樱花很美,美得有些让人窒息”属于夸张;“如同一片花儿组成的彩色云海”“俨然一位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如同一位威严的帝王身上的装饰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俨然一位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为暗喻;“遗芳影于尘世,践履生之壮烈”是对偶。

     ——“修辞”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豫南大地,在冬日里,我是渴望下一场大雪的。在那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刻,独自品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品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老杜,品味“凄凄惨惨戚戚”的易安居士……自有一种苍凉悲壮,自有一种沉郁顿挫,自有一种痛彻心扉的酣畅淋漓,自然,才够味。然而,今年的冬天没有下雪,没有雪便让我觉得今年的冬天似乎缺点儿什么,我期待着雪的来临,哪怕只是些许小的雪花,我甚至都想好了,我怎样来迎接这一季的冬的精灵,可是,雪迟迟不下。

     正当我感觉索然无味的时候,我看到了校园里那几株凌寒开放的梅花,眼前顿时一亮!我知道梅花会在数九寒天开放,我也时时关注着她的萌蘖、结苞。可是,当三九第一天的早晨,当我看到开放的腊梅时,我不禁惊诧了,淡黄色的小花,在零下几度的环境里、在北风中翩翩起舞,这不是一般的舞蹈啊,这分明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薄薄的花瓣包裹着密密集集的花蕊,明媚艳丽的、高洁的花朵悬挂枝头,她怎么承受得了这严冬的酷寒,她怎么不让人爱怜!蓦然想起唐代诗人崔道荣的《梅花》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那苦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凛冽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地呵护她吧!你忍心再摧残她吗?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引用、拟人

     B.拟人、引用、对比 C.反复、双关、排比 D.排比、反复、比拟 解析:选 A “品味……品味……品味……”“自有……自有……自有……”构成了排比;“淡黄色的小花,在零下几度的环境里、在北风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名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泰山是神奇的,它的神奇在于变幻多姿的自然风貌和璀璨瑰丽的人文内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的泰山,青葱苍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则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静、神秘、温和的一面。夏日雨水充沛,“哗哗哗”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溅入潭底,如飞龙跌落。黑龙潭周边的山林、山石遍布,溪流在石头空隙中淙淙而过,如鸣佩环。山内空气清凉,万籁俱寂,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

     月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斑驳地撒在干净光滑的石头上。微风拂过,夹杂着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气息。突然,身下不觉一阵湿凉,茫然起身,这才发现,一汪浅流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漫过我斜躺的山石。当下便想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却原来是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引用 B.拟人、引用、反问 C.比喻、排比、反问 D.排比、拟人、引用 解析:选 B “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入此景,怎得此意”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用了王维的诗句。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B.“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

     D.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解析:选 D “风起云涌”使用的是比喻手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现在刚深秋,还显不出它们“后凋”的劲儿。

     B.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捉到个虱子,然后掐死了。

     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

     解析:选 D D 项,“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测。A 项,“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苍蝇”“蚊子”比作“岁寒之友”。B 项,“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手指比作“香肠”。C 项,“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长酒刺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

     5.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勿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某明星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的车祸现场!

     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炽热的晚云与水气,适时让蝉声鸟声浮升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B 本题所给四个句子中,①句“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勿忘诗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句“车祸现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门前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句“推开炽热的晚云与水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 B。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在溜冰,咕滋咕滋挫过来又挫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解析:选 B A 项,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C 项,将蚊蚋飞舞的样子比喻为银亮的雾。D 项,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

     7.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解析:选 D A 项,拟人。B 项,对比。C 项,夸张。D 项,与例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选 C 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为比喻手法。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首次航行的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解析:选 D “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不是比喻。

     10.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 18 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 2.5 亿美元。之后,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解析:选 C A 项,将艰巨的伏击任务比作硬骨头。B 项,将公司比作机器。C 项,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D 项,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

     11.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C.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 D.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解析:选 D “吹梅”代指吹《梅花落》曲子,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其余各项运用了比拟手法。

     12.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解析:选 D D 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衬托出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13.下列选项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C.他长得又高又瘦,跟旗杆似的。

     D.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

     解析:选 C A 项,无修辞。B 项,是指两者颜色相似。D 项,是对心理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14.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借代) C.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解析:选 A “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5.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 A.周围群峰壁立,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C.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解析:选 D A 项,“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 项,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 项,“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 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正确。

     16.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 150 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 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B.庄严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线从彩色玻璃窗透了进来,沉重的钟声好像震慑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C.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崇高的理想布局,用坚定的信念写作,用奋斗的精神修改,用执着的追求出版!

     D.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解析:选 B A 项,“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是比喻。C 项,“青春是……的大书”是比喻。D 项,“人生的刺”是借喻。

     17.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巾帼不让须眉 C.当家才知柴米贵 D.初生牛犊不怕虎 解析:选 D A 项,“罗马”代指目标、成功;B 项,“巾帼”“须眉”分别是女性和男性的特征,代指女人和男人;C 项,“柴米贵”指代生活的艰辛;D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8.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解析:选 D A、B、C 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 D 项未使用比喻修辞。

     第2讲 变换句式 2020 新高考模拟山东卷考查了句式变换的表达效果,是一种新题型。变换句式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地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变换句式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它考查的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经常考的有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重组句子、语体的变换等题型。

     长短句变换 一、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 类型 特点 例句 表达效果 长句 词语多、 结构复杂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表意严密、精确、细致,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

     短句 词语少、 结构简单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小舅舅曾带着我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且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的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被带进我的心里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自主尝试]

      [规范解题] 第一步,找出原文和修改后句子的区别。

     第二步,一一分析原文的表述好在什么地方。原文的小短句让句子更活泼;原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反复具有音韵美;原文后几个句子的主语都是“梧桐叶子”,换掉后则不连贯。这些都是原文表达效果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原文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又有强调作用,句式也更活泼;②原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有韵律美;③原文让“梧桐叶子”作主语,更能体现表述对象和话题的一致。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

    推荐访问:用书 全书 高中语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