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作文: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追求

    时间:2021-07-3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作文: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追求

    今天,我站在黄土高原,站在这古老的东方黄土地上, 感受着清爽的微风,享受着北国大地别样而温暖的阳光。

    抚摸随身所带的崭新的课本,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书中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故事,如同画面在我的面前帧帧闪过。血红色的国旗拂过脸颊,让我回想起那些红色影视中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奋斗的情景。

    儿时的我,只知道要穿带红色小花的裙子,头发上要扎上红头绳,过年家家户户要贴红色的对联。那时,红色只是我喜欢的颜色。当我拿起书本看到历史时,当我聆听父辈们讲起那峥嵘岁月的往事时,红色这个词在我心里再也不是儿时穿戴的那抹颜色。这是一个让人从心底敬仰、心胸澎湃的词,是能让你的眼中充满泪花的一个词。红色,在我心中已经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红色基因”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不应失去的一种信仰。回首过往,“西迁”过程中那些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日子;

    那股拼搏奋进,排除万难的劲头;

    那种胸怀大局,心系国家的担当精神。无不令人动容,无不令人振奋!几千师生为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祖国西部,毅然放弃了繁华的大上海,扎根大西北,谱写出一曲无私奉献的壮丽凯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在历史的长河中,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他那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由衷的崇敬。学习了焦裕禄先辈的人生事迹,我心中便充满难以抑制的感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红色基因代代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继往开来。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无数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守着他们的信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坚定不移的精神,谱写着新篇章!我们不能没有英雄,我们的身边处处有英雄!雷锋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雷锋的助人为乐,雷锋的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更要发扬这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走完陕北,我顿时明白,红色基因是属于中国的,属于老百姓的,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是忘我工作,是无私奉献,是无怨无悔......这些精神,让激情燃烧,让生命之花绽放,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探索的问题很深入!

    工作不忙的时候,写点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朋友圈里那些光怪陆离的爱情故事,真的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但是你知道吗,所有的故事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意识流在起作用。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从浮躁当中跳出来,慢慢地学会从人性的内核出发,去分析、去领悟、去感受,而不只是“听故事”,慢慢地,你就变成了可以左右所有“表象”的“因”了。但是这种哲学思考无法速成。需要潜移默化地积累和引导。

    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曾以为,人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而具有真诚善良、襟怀坦荡的优秀品质的。我们也看到一些教育界人士,他们试图通过各种事例、各种典故,来引导人们逐渐认识到 : “与人为善”其实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经历了很多事情,我终于明白,人的善良是天生的,那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基因。如果你天生是善良的人,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遇里,你始终都不会改变。你想要改变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与任何人相处,凡是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情,对你来说,那就是你最大的“痛苦”,你为了让自己不痛苦所以才“与人为善”的,这是你的天性。

    而另外一些人呢,与任何人相处,做任何事情,他们首先必须让自己舒服、必须首要符合他自己的心意和诉求,他才感到舒适,否则他就是痛苦的。为了不让自己痛苦,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诉求为主。

    于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就是 : 大家感到痛苦的“点”不一样。“好人”因为自己让别人不舒服而更痛苦;“坏人”因为别人让自己不舒服而更痛苦。这一切都是本能,无关品质,也很难改变。所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或许并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即便是通过各种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与人为善最终其实是自己受益。但是呢,据科学家研究,我们的所有行为中,只有10%是依靠我们的“意识”,剩下的90%都是由不受我们控制的“潜意识”决定的,而潜意识呢,就是受我们的本性和本能在主导的。

    所以,教育引导,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品德形成,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起不到决定作用。更多时候,还是我们的本性在起作用。

    教育引导的作用微乎其微。

    于是,也就释然了。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顺其自然”。包容,适应。足矣。

    很实在的文章啊!

    推荐访问:是一种 作文 基因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