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例文

    时间:2021-07-3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范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范文2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三、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

    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讲课稿范文3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讲课稿

    请同学们迅速拿出语文书、预习本、听写本、知训,放在桌面上。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谁能告诉我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什么?那你知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吗?如果能把作者说出来就更棒了!

    请看PPT,牢牢记住。齐读。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翻开预习本,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预设,学生说当时的背景是魏国打败了蜀国,准备攻打吴国,这是蜀吴两国准备联合抗魏。在联合抗魏的过程中,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才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学生讲到哪里,就板书到哪里?)

    还能进行更大的挑战吗?请迅速打开听写本,我来报,你来写。(都督、妒忌、军令状、私自、丞相、神机妙算)一边巡视、一边检查。真金不怕火炼,你心中已有答案了吗?(出示PPT)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真棒!写错的请在旁边订正3遍,时间是1分钟。

    三、由词语联想到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

    同学们,黄老师给你们听写的词语可不是随便听写的,看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板书,并告诉同学们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待会我们再来重点讨论)、有可能说到周瑜的身份是都督、有可能说到周瑜妒忌诸葛亮(板书)、有可能说到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此要提问军令状的意思,诸葛亮为什么要立下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他当时想过些什么?让学生说出原因来,因为诸葛亮顾全大局)、有可能说到鲁肃私自拨二十条快船给诸葛亮(提问学生鲁肃是周瑜的人,为什么要帮诸葛亮?是因为他在三国中是极力主张联合抗曹的,板书鲁肃)、有可能说到曹操(板书),也有可能说到这些词语可以连成一句话。(学生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一边指着板书一边完善板书,让其他同学一目了然,而自己不需要说)

    (在这个提问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自己不说。)

    四、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刚刚有一位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他发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那文章中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时间是4分钟。

    预设

    1、“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让学生说,老师总结:诸葛亮算准了天气、算好了两面受箭的方法)

    预设

    2、“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学生自由说,老师总结:诸葛亮算好了人,算好了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可以信赖)

    预设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算准了曹操生性多疑。 老师在此提问学生“文章中诸葛亮说的话不止一句,唯独这一句的前面加了个笑字,他在笑什么呢?”学生说完,师总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英雄本色,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

    4、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算准了两面受箭、算好了地理位置、算准了曹操生性多疑)

    预设

    5、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作为吴国的都督,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他他知道吗?那为什么还要问诸葛亮?请同学们试着揣摩人物的内心。总结:算准了周瑜的险恶用心,算准了三天后的大雾,算准了曹操的生性多疑、算准了鲁肃忠厚守信会帮他,这一切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好。)

    预设

    6、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还是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为了体现他的神机妙算)

    五、拓展

    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地在短短三天内就借到了十万支箭,难怪周瑜知道了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比比皆是,同学们想想再读一个,请翻开课本182页第7课《孔明智退司马懿》,边读边思考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让兵士假装成老百姓,在城门前扫地,诸葛亮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他算准了司马懿„„)

    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通天文,识地利,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是奇才也。

    修改哈就可以自己拿去用了~真好~

    希望作者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气!

    推荐访问:草船借箭 例文 讲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