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心得

    时间:2021-08-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3月1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新条例自2019年3月3日起施行,新时期的好干部将用新标准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新标准是基于2014年修订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吸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选人用人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实践成果,并衔接了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新政策新法规,回应了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符合新时代新要求下的选人标准。

    新原则新制度新程序将要求全面履行选人用人主体责任。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指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三)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四)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五)民主集中制;

    (六)依法依规办事。原则上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针对基层干部,《干部任用条例》在第一章提出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同时在第九章交流、回避中为全面发展,提到经历单一或者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应当有计划地派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工作,坚决防止“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培养新一代好干部。

    【篇二】

    选人用人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用当其时,也就是平时说的最佳用人时机。简单来讲,就是让对的人在对的时间放在对的工作岗位上,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整个干部队伍长久保持“源头活水”,全面活化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实际工作,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是干部用当其时的内在要求。干部之所以要用当其时,是由其成长规律决定的。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发到鼎盛再到衰退,其发展轨迹犹如一个抛物线,都有其发展的顶端,因而对干部的使用,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干部成长还不够成熟时,“拔苗助长”地过早使用,不仅不利于干部自身的成长,甚至容易出现“枯萎”的现象;

    但干部的使用也不能太迟,俗话说“冯唐易老”,一个干部不可能长期地保持旺盛的激情状态,忽视干部的“保值期”,就会导致“积压”浪费,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千里马”蜕变为“老病牛”。试想,即使一个干部很有才能,但如果长期闲置不用,其才华就会“贬值”,其知识就会“过时”,其能力就会“氧化”,其热情就会“降温”,虽然我们平时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往往到“发光”那一刻,干部的最佳使用时间可能早已丧失。因此,在干部调配上,必须抓住干部使用的最佳时机,充分利用好干部的“黄金期”,给有为者有位,不要让“老黄牛”长期默默地原地耕耘,对已具备“火候”的干部,要看准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例如,对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应该加强培养锻炼,适时用新的岗位、新的事业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潜能;

    对处于成熟期的干部,要敢于把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上,积极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尊重干部个人意愿,是干部用当其时的有机统一。毫无疑问,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这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最起码应该具备的党性要求。但由于每个干部经历、阅历、学历不同,都各有其工作愿望和职业追求,如果过分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而忽略干部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气质特长,这既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虽然干部最终服从了组织安排,但毕竟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工作的热情和干事业的劲头自然就会打折扣。但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讲的“用当其愿”,绝非让干部在岗位面前挑肥拣瘦,在工作面前拈轻怕重,甚至向组织讨价还价,而是从利于工作和个人成长出发考虑的“用当其愿”。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要坚持把组织纪律、用人纪律与人性关怀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干部意愿与岗位需求的最佳匹配度,在不违反选人用人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征求干部的意见,听取干部的心声,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满足干部个人意愿,真正把干部放在他们愿意表演的舞台上,实现干部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三、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是干部用当其时的有力突破。用错人是错,耽误人也是错。当前,有的地方在调配干部时,习惯于论资历、排辈分、讲台阶,搞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谁更合适,总认为年轻干部“嘴上无毛,办事小牢”。在这种“隐性台阶”、“玻璃门”等旧框框影响下,必然会把不少干部一茬一茬地压住,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干部的提拔使用,以致把干部的棱角磨光、激情磨灭、雄心磨掉。因此,要想活化干部,形成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就必须对干部的调配有一个总体规划,树立“有花堪折直须折”的理念,切实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在不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原则、资格条件和程序步骤的前提下,不拘一格选拔干部、使用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门看准了的、确有真才实学的干部要大胆选出来、用起来,对那些成熟较早、出类拔萃的年轻干部要加强跟踪培养,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把他们适时地放到恰当的岗位上,加快锻炼成长。

    四、落实干部调配制度,是干部用当其时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干部的调配使用是否及时,跟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制度是确保干部用当其时的重要保障。作为地方组织部门,一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颁发的《干部任用条例》,绝不搞例外、做变通、打折扣,使所选的每一位干部都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培养锻炼、职级晋升、考核管理等配套文件,做到讲台阶而不唯台阶,既要让少年英才脱颖而出,也不会把大器晚成者埋没,不仅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还要合理安排使用其他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力争每位干部都能在“保值期”内释放出最大潜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实现“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

    【篇三】

    中共中央于近日发出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着力以好干部标准坚持和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提升政治标准、精准选人用人、把严制度关口,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用如今网络流行词来说,就是要具备“盘他”精神。

    “盘他”一词通过抖音平台为人熟知,一度火热,用于形容一往无前、大胆干事,其本意是“反复摩擦文玩手串,以捏压摩擦使其包浆或者转色,使其外观光滑、质感圆润、色泽通透”。将文玩“盘好”,则价值不菲,可用于把玩收藏、承载岁月。把干部“盘好”,则得力能干,可有利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干部任用条例》修订后,要求一切从严、制度更加完善,领导干部应该自觉“盘好”理论学习、工作作风、担当作为的“必修课”。

    领导干部要“盘出圆润”,学习理论、坚定理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笃信者和笃行者,必须要把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作为一项基本功。要坚持学习原文,深入研读党的最新理论著作,原滋原味地领悟思想的魅力、理论的力量。领导干部也要坚持研讨交流,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碰撞思维,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党的思想理论,从而坚定政治理念、提升党性休养。

    领导干部要“盘出透亮”,干净做事、严明纪律。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心中怀揣红岩精神,永远坚守初心,脑中牢记反腐案例,时刻严守底线,用党规党纪给自己画好“保护圈”。要净化朋友圈,慎交友、交好友,随时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好私德关口、树好自身形象。要净化生活圈,坚持修身律己,培育良好家风,时刻检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净化工作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干事成事,一门心思钻在工作上,认真做事、戒骄戒躁,不断总结经验,踏踏实实完成工作任务。

    领导干部要“盘出光泽”,练就本领、勇于担当。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大发展需要大作为。担当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遇到难事急事,更要不退不推,要练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反思“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责任问题,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当仁不让的勇气为党和人民做实事、做好事。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高品质的古玩要圆润、透亮、有光泽,高素质的干部要勤学、干净、有担当。我们要“盘好”自己,以《干部任用条例》从严要求自己,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共同努力!

    【篇四】

    当前,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热议。笔者注意到,《条例》在总则部分就开宗明义提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在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在第五章“考察”中要求,注重了解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与时俱进的法规制度,必然体现时代脉动,必然烙下实践印记。“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高素质干部正是伟大实践的主力军。但“高素质”“专业化”的素养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与生俱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从来都离不开研精覃思的潜心学习,更少不了摸爬滚打的实践砥砺。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大意是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兴趣是激励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韦编三绝、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刺股……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掉了粽子,母亲问他,他还说“够甜”。这样的甜,是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也是沉醉其中、“好之乐之”的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年轮有一个年轮的重任!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新时代的党政领导干部就必须要深学笃行、知行合一,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好之乐之”的从政“必修课”,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强读强记,常学常新,躬身实践磨砺本领,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政治过硬才能步稳行健、本领高强方能负重致远。“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强学习”才能“壮筋骨”,“经风雨”方能“增才干”。

    朝益暮习,我们“好之乐之”;

    撸袖实干,我们毅然决然!

    【篇五】

    在干部任用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能上不能下”的老问题。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调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释放了党中央坚决解决能上能下问题的强烈信号。落实这一精神,就要紧密结合干部管理实际,进一步完善下的配套措施,真正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明确标准,让“下”有章可循。《干部任用条例》和《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干部“下”的渠道,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定性标准较多、定量标准较少,抽象规定较多、具体规定较少,落实起来操作性不强。为此,要充分分析干部类别、职级和岗位特点,在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细化量化指标,既考虑共性要求,科学设置可统一衡量的基本标准,也考虑差异性,科学设置相应的职级标准和类别标准,对一些确实难以细化的,可以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方法,让干部有所对照、组织处理有据可依。

    改进考评,让“下”客观公正。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关键是要有精准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作支撑,让干部“下”得服气。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于法周延、务实有效的考评制度,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充分运用日常了解、调研谈话、“凡提四必”、以事察人、无任用调研等办法,以及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成果,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真实情况。要充分发扬民主,适当扩大群众和关联对象参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比例,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条件,使干部能下更加透明,“下”得心服口服。

    解除包袱,让“下”心态平和。“不犯错误不下台”,是社会的思维定式。“下”的干部不仅面临职务的降低,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上荣下辱”“没有功劳有苦劳”等陈旧观念,不能正确对下的境况。解决这些认识偏差。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辅导、定期培训、个别谈话等方式,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正确对待“上”与“下”的问题。要加强公众心理干预,让广大干部、群众多理解、多帮助下来的干部,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和价值取向,缓解干部“下”的压力。

    强化衔接,让“下”别有精彩。对调整下来的干部,德才表现优秀和工作实绩突出,仍然可以再“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调整下来的干部后续管理还不够有力,“下”的干部再“上”的情形很少。为此,要平等对待调整下来的干部,不戴“有色眼镜”看人,把“下”的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解决“下”的干部能力不强、缺乏专长的问题,并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将他们调整安排到合适的岗位,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安心工作,在新的岗位更好发挥作用。对“下”了以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要平等地给予提拔重用的机会,不另设苛刻条件,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篇六】

    “千里之骓,不逢善驭,居于駃騠之乘;

    千金之璧,不遇玉人,混于块石之间”。人,在最恰当的位置,干最适当的事情,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印发,标注了选人用人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指明了新时代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方向。要把好选人用人“信仰关”“务实关”“廉洁关”,凝聚起干部队伍强大的创造力、战斗力。

    吹尽狂沙始到金,要把好“信仰关”。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组织部们,要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口,加强干部“政治体检”“信仰筛查”“理想校核”,深入识别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者、忠诚者。对那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两面人”“墙头草”,实行“一票否决”;

    对那些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的干部,坚决拒在门外。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说话做事,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以政治规矩为标尺、政治纪律为准绳,争做改革发展的主心骨、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好“务实关”。“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一名优秀的干部应当具备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服务大局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遇事包容、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组织部门,要把专业能力高、服务意识强、积极实干苦干的干部选拔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务实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工作实际行动中,坚决免去一遇事在前,总是讲困难、谈条件,找理由、留后路的“退缩派”干部。

    一片冰心在玉壶,要把好“廉洁关”。一棵大树,既需“枝繁叶茂”的良好长势,也要谨防“枯枝败叶”的滋生干扰。以党性正心,才能不被利所动、不为欲所蒙,才能保持质不变、色不褪。党员干部要当好“啄木鸟”“护林员”,“除虫防病”“修枝剪叶”必不可少,“每日三省吾身”十分必要,要敢于向问题“诊疗”、向难题“开刀”。正人先正己,正人首正心。要敢于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坚决整改,积极监督提醒更多的人以此为戒,扎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不碰红线、不触底线、不越雷池,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变成一种常态,让“虫害”无处藏身,让“病灶”无处依附,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积极肯干实干的干部队伍。

    学习《党 政 领 导 干部 选 拔 任 用 工 作 条 例》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针对目前干部任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角度,再次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在基层单位中选拔任用干部,走好群众路线是一个关键。如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充分行使好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公信度得到提高。个人认为仅仅按照程序的规定是不够的,还应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细化,做好基础工作。具体来讲,第一,各单位要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要求尽快探索建立完善起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制度;第二,在进行干部任用选拔时应当与各单位在平时对干部的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因为各单位在对干部进行日常考核过程中,是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进行的综合评定,其中不仅包含有对其完成工作情况的考核,同时也包括来自内外群众的满意度测评,其考核的结果,更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干部的日常工作状态,相对于一次、两次的突击测评来说,反映出的情况更加真实可靠。如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其公信度会更高。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仅凭个人好恶定取舍,影响组织对干部综合素质的判断,导致选拔任用工作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

    结构布置严谨!

    很满意。

    推荐访问:党政领导干部 条例 心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