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综合施策研讨发言

    时间:2021-09-2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综合施策研讨发言

    综合施策研讨发言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的决策部署,坚持全面部署和重点攻坚并重,深入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治理顶层设计。在充分摸清全市污染源底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六项规划,出台了省会“1+19”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污染治理工作。截至 7 月 22 日,优良天数为 74 天,优良率为**.*%,空气质量较年初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大力压减分散燃煤。把治理燃煤污染作为头等大事,突出散煤治理,大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目前主城区和四组团县区***万户已全部进场施工,户内挂表**.*万户,10 月底前可实现主城区和四组团县区散煤“清零”。同时,对城区火电企业实施搬迁和能源或热源替换,全面淘汰 10蒸吨以下以及市区建成区 35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大力发展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三是坚持综合施策,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八个行业调整退出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全市 3371 家“散乱污”企业实行分类施治,目前已经取缔整改 3093 家。对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汽车修理、家具制造等 853 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形势根本好

    转。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提高精准治霾水平。聘请知名专家进驻石家庄,问诊把脉,优化措施,确保精准治霾。对重点企业实行污染排放和电量消耗“双在线”实时监控,对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租用遥感卫星、购买无人机加强监控,构建覆盖全市域的监测网络。

    五是坚持铁腕治理,严格执法监管。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空气质量改善率月排名制度。深入开展“雷霆行动”,推进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结合环境督查问题整改,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950 起,行政拘留***人。

    综合施策研讨发言

    从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后来把“中疏”改成“中优”),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无论与北跨的战略地位相比,还是与东拓、西进相比较,北跨工作都还有很大差距。

    针对北跨,提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编制北跨战略总体规划。可以借鉴国内外沿江沿河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发挥后发优势。

    二是下决心解决过河问题。首先解决收费问题,如果有两座桥不收费,北跨速度将大大提升;其次是建议将济青高速零点收费站以西到京福高速的天桥收费站大约 11 公里的高速公路纳入城市快速路,和现在的二环东、二环西连接,使二环路形成封闭的快速路;再次是建议轨道交通延伸到黄河以北。

    三是创造条件,彻底解决好黄河北压矿和开采问题,通过做工作限制直至取消压矿和采矿。

    四是加快北部产业发展。产业北进是第一位的,没有产业的北跨,不可能有城市的北跨,即使我们在北边建起城来,也是空城、死城、鬼城。北跨应当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和仓储物流业。

    五是积极推进济阳撤县设区。我认为这项工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六是研究北跨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仅依靠县区投入,建议再成立一个平台或者借助现有平台推动北跨发展。

    七是深化改革,向改革要红利,靠改革增动力。关于简政放权,要做好减法,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

    综合施策研讨发言

    **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防汛工作部署要求,将防汛抗灾作为当前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坚决克服消极侥幸心理,时刻做好防大汛、抗大灾准备,提升风险灾害抵御能力,筑牢应急抢险坚强屏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安全度汛、平稳度汛。

    一、未雨绸缪,提升风险灾害抵御能力

    一是排查防汛隐患。3 月份,在全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防汛大检查,采取乡镇自查和县级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域内河道堤防、水利工程和穿越河渠的公路、输气管线、电力通讯线路等进行拉网式排查,突出抓好对水闸、泵站、排水站点等重点部位的巡查防护,确定险工险段,指定专人重点盯防,就近备足抢险物料。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登记造册,逐项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二是修订防汛预案。认真总结过往防汛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针对今年降水远超同期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重点对抢险组织、物资调配、群众转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再细化再规范,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响应体系,进一步明确行动流

    程和处置措施,确保汛情提前预警、群众有序疏散、抢险迅速有力,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完善防汛设施。投入专项资金对域内的永定河泛区进行综合治理,对泛区内的度假村、养殖场、储气站等阻水建筑物全部清除,疏通泄洪通道。针对域内河渠,全面清理违建违障,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排污行为,加密巡查频次,加大管护力度,确保行洪排水顺畅。对全部大中型闸涵、泵站进行除险加固或重建,对已报废的进行严密封堵,确保不出现重大突发险情。扎实开展城市防汛排水设施清淤除障工作,安排专业队伍对城市排水管道、雨水检查井等进行彻底维修疏通,避免出现城市内涝灾害。重点抓好用电、供水、供气、通讯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确保汛期正常运转。四是加强防汛宣传。开展防汛应急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引导其自觉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做好应急准备。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短信等载体,普及防汛专业知识,及时公布雨情、汛情,提高群众应急避险能力,有效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全面发力,筑牢应急抢险坚强屏障

    一是充足物资储备。财政拨款***万元,充足储备救生衣、防汛抢险救生包、小型移动自吸泵等 30 余种防汛常用物料,把防汛物资储备到防洪一线。建设防汛专用仓库,对储备物资实行分类存放、挂牌管理,确保账物相符、调配及时。安排专人定期对冲锋舟、汽油机、应急灯等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需要时调得出、用得了。二是建强应急队伍。组建1支专业抢险队、4支非专业抢险队和11支后备抢险队,总人数达 3 万人,充足防汛应急力量。重点围绕沟渠除险加固和群众转移搜救,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抢险人员熟识抢险工作流程,熟练操作抢险设施工具,全面提升应急抢险能力水平。三是提升技防水平。升级改造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对全县 3 个分洪闸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

    水位情况,对险情及时进行分析会商。建设综合信息预警监测平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上游防汛形势,动态更新雨情、汛情等数据,综合分析预判全县防汛发展趋势,为科学调度、物资调配、卫生防疫等环节提供准确情报依据,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四是推进协作配合。牢固树立群防联动理念,完善乡镇间、乡镇与县直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对接培训和操作演练,形成信息情报共享、工作衔接紧密、相互查漏补缺的工作模式,整体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将防汛指挥部全体成员、乡镇股级以上干部和村街书记、村主任的手机号码编入统一通讯网络,出现险情时同步示警,便于协调做好防汛准备。密切与上下游防汛部门的联系,加强与驻军、武警部队的沟通,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三、压实责任,巩固安全度汛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将压力传导下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对域内永金渠、引清干渠、王泊自流渠、中干渠等 8 条骨干渠道全部落实县、乡两级河长制,严格执行巡堤查险、灾情报告制度,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二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汛期各项工作纪律,领导干部取消休假、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分包的河道、沟渠、堤坝、片区,实地查看防汛工作准备情况,对整改难度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协调解决,对涉河工程、跨河工程分别制定应急度汛方案,确保作用真发挥、效果真显现。三是严格督导问责。由正科级领导带队,全市组建水利专家在内的***个督导组,深入乡镇、村街、河段、企业,对防汛抢险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各地对未来降雨、雨区叠加做好预判,对河道降雨汇流高度关注,对水利工程出险概率持续保持警惕,力争防汛工作万无一失。对超期未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

    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是否存在措施不力、玩忽职守、工作失职的情况,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全县形成强大震慑力,确保防汛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四是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对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加强值班值守力量。升级通讯系统,确保各类紧急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指令及时传递到位,实现快速反应、及时抢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施策促进农民增收

    吴晓文

    2011年第6期 ——社会建设

    近年来,武穴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统筹城乡,综合施策,运用政策引领增收、内部挖潜增收、拓展来源增收等举措,想方设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武穴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继2009年突破5000元大关后,2010年又增加到5700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开阔思路,依靠政策促增收

    党的农村政策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根本保障。我市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落实政策,稳固基础促增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利益。我市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资金全部归口,市级统发,以“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2010年,全市共计发放各种补贴498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90.5元,稳定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二是用足政策,拉动建设促增收。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大批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整合使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库区移民等项目资金,放大项目建设效益;开展市直部门单位驻点包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手拉手等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城镇资源向农村流动。2010年,市财政共计安排“三农”支出11200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6479万元,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全市共实施涉农项目45个,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2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状况,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三是创新举措,激活源头促增收。我市注重发挥政策的“引擎”作用,有效激活创业创收潜能。结合市情,市里相继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促农、强农政策性文件。围绕农村、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整合产业资金,调整建设重点,着力引导向农村、农业倾斜;调整贷款结构,协调金融机构增大贷款总量,拓展担保形式,扩大授信额度;定期召开银企、银园、银政联席会,增进合作,促进融资;开创性搭建促进农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创建了全省县市级首家农业担保公司,创立了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基金。2010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农业发展资金达5.6亿元。

    二、转变方式,挖掘潜力促增收

    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挖掘农业内部潜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武穴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调优结构上规模。我市紧紧围绕粮食、棉花、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等农副产品,着力把品质调优,规模调大。全市已形成7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棉、100万头生猪、40万亩双低油菜、15万亩水产、3万亩生姜山药的生产规模。武穴已经成为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生猪供应大市,也是湖北省双低油菜生产大市、水产大市和畜牧大市。2010年仅水产生产一项就促进农民人均增收80元。二是盘长链条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关键。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扶优、扶强、扶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主要抓手,实现大中小并举,多种经济成分齐上,着力推进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黄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安置就业9600余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协会)50余家,带动农户2万余户。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以上。三是因地制宜显特色。我市始终把兴办特色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大幅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如培育了以朱木桥、龙潭为代表的一批工业村,以魏高邑、泉塘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村,以郭应龙、龟山为代表的一批种养村,以龙坪、梅川、石佛寺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集镇。四是科技支撑树品牌。我市坚持依靠科技打造农业品牌,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鼓励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狠抓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评估认定、质量认证、品牌申报和商标注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全市完成农作物无公害地认证面积50多万亩,获“三品”认证企业发展到35家、品种45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2个,总数居全省县(市)前列,黄冈之首。如福康油脂生产的“接福牌”一级双低菜籽油,是目前全国唯一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的双低菜籽油品牌。

    三、更新理念,拓展来源促增收

    为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我市确立“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城乡统筹兴农村”的新理念,着眼从农业外部寻求促进农民增长的新路径。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扩大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我市在落实“工业立市”过程中,注重以工业化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坚持抓园区招商、抓骨干产业、抓集群经济、抓产品品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已发展到190多家,形成以广济药业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以祥云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华新、亚东为代表的建材产业集群,以玉柴多菱、海铭星为代表的机械和船舶制造产业集群。武穴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华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湖北最大的农机动力制造基地和鄂东造船基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多亿元。二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城这一层,重点推进“两区一带”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强化产业支撑,鼓动农民进城上镇创业就业。如面积43平方公里的田镇工业区已初具规模,2011年可望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城东新区建设基本框架已拉开,城区面积将扩展7平方公里以上;沿江经济带将新老城区、经济开发区、田镇工业新区融为一体,汇聚全市80%以上的规模企业,带动了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农民向市区转移。在镇这一层,重点以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通过强化承载功能,带动产业繁荣,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局面,使小城镇成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1亿多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如梅川、花桥等中心镇每年吸纳能力在4000人以上,减少农民富农民。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最快捷的途径。我市确立以劳务品牌带动劳务经济的战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初步形成武穴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劳务品牌。年劳务输出14.8万人,现金收入近5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培训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实现培训农民工4万人、新增转移就业和返乡再就业2万人以上。■

    (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副书记)

    就是喜欢这种写法!

    很优秀的见解。

    推荐访问:研讨 发言 综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