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北伐战争口号是什么

    时间:2021-10-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北伐战争的口号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伐战争的口号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北伐战争的口号北伐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一...

    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北伐战争的口号

    北伐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一次全国统一战争,这次战争的口号是要坚决打倒一切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前进的恶势力因子。其中恶势力因子指的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反抗,也有外国列强的阻碍势力。

    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这个口号内容简洁,目标也非常明确清晰,使的中国民众都清楚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之所以用这个口号是因为当时中国内部的阻碍势力十分强大,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所以他们要迫不及待的消灭这些阻碍势力。

    口号中的阻碍中国进步的恶势力,其实主要内容在阻碍中国进步上,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之中,社会生产力处于倒退的时候,如果不铲除这些恶势力,中国在列强的瓜分下只能步步忍让,所以,一切阻碍中国发展的势力才是迫切需要铲除的。

    而不顾一切则是说明当时国共双方的决心,为了这个决定,他们建立也一所军校,为这次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且在北伐战争期间,国共

    双方握手言和,停止内战,将矛头一致对外,这也是他们决心的一种体现。

    虽然说北伐战争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个口号已经深入人心,使得中华民族深深的了解了这些恶势力的顽固,以及坚定了一定要消灭他们的决心,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争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帝反封建。那么北伐战争简介是什么样的呢?

    北伐战争的另一个名称是"第一次大革命",战争持续时间是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参与和帮助下召开了会议,将三民主义的含义重新确立,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之后更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做足了准备。

    而北伐战争真正开始却是在一九二六年。这一年,共产党率先提出了要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国民党表示支持。同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开始组织先头部队以湖南为切入点打响了北伐战争。

    同年七月,广东国民政府方面发布《北伐宣言》,之后出兵十万,分为三路,开始北伐。之后共产党更是号召全国人民响应北伐,为北伐战争造势。可以说北伐军势如破竹,不到半年时间就讲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军阀势力消灭殆尽。也达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目的。

    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虽说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是一九二四年,但是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二六年这两年期间,根本没有发生战斗,国共双方都是在为北伐战争做准备,包括黄埔军校也是为了北伐战争而成立。真正的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六年打响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北伐战争也取得了不错

    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军阀统治阶级。

    北伐战争的意义

    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北伐战争的目的就是反抗军阀势力的统治,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北伐战争就重创了军阀,粉碎了军阀的统治地诶日,也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加深了革命认识。北伐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共产党却陷入了被国民党抛弃、屠杀的境地,也是这样的处境使得共产党深刻的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政权。

    北伐战争的意义还在于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全国的政治将无法统一。再加上在日本侵华过程中军阀各自作战的表现也说明了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单靠军阀的力量,中国能否在日军的侵袭中坚持八年之久都很难说,所以说北伐战争的意义非常大。另外,因为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很多事迹都表明了两党合作是互赢的局面,警醒后世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的意义,可以说通过北伐战争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当时的中国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内患,甚至是国家的分裂。猜你感兴趣:

    反复捧读,大爱啊!

    有理有据,切中要害。

    北伐战争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北伐战争

    新川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2课北伐战争 ,第66-71 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争、主要战场和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利用相关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现出的先进性和奋斗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军阀割据形势表》 教师; 观察上图,中国形势有何变化?(学生在现察的基础上回答。)

    教师: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或相互勾结,或矛盾冲突,明争暗斗。民间俗语曰:“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频繁的战乱给社会造成了激烈的动荡。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冲出这艰难险阻的困境,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教师: 1924 年,反动军阀及其背后支持者帝国主义的势力仍然强大,打倒军阀及帝国主义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其同愿望。而此时的孙山已经在民主共和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了30 年,但革命步步维艰,面对国家危难,年轻的共产党人决定与国民党携手共同应对,促使孙中山做出了一生的重要改变。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 面对艰难的国运,孙中山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1924 年1月的北方正是寒冬料峭之时,而南国的春信却早已萌发。高大挺拔的木棉花树(被人们誉为英雄树) 屹立广州街巷,如烂似火。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确立了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它对推进国民革命有着重要作用。共产国际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革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势必要早日驱散北方的严寒。

    结合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国共合作的实现对推动国民革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点拨:国共合作首先壮大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推动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上征讨军阀做了准备; 有利于促进工农运动的恢复发展。

    教师进一步解释: 国民革命就是国内所有被压迫阶级的联合革命。 1.政治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军事上: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3.继承遗志,继续奋斗。

    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全国人民进发出巨大的革命热情。 课件播放《广州各界群众游行,庆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六会召开》《北线中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上海工人第三次式装起义》、周恩来等图片,以《国民革命歌》为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旧址)

    教师: 1924 年的初夏,木棉花树已绿叶成岗。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开始为革命培养自己的武装。(学生阅读教材并勾画出黄埔军校总理、校长、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 课件展示《孙中山等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和周恩来等图片,并出示材料。 材料: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第67 页的小字,思考黄埔军校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军校教育又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除了军事训练,黄埔军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它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理想的革命军人,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教师: 为什么黄埔军校在当时能培养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学生回答) 教师阐释: 黄埔军校为革命而建。为创建革命军而建,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特色和时代精神。另外军校教育的特点是采用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强调培养爱国和革命精神。它的建立为北伐战争做了军事准备。

    教师过渡: 正当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他为民主共和事业奔走呼号,用近六十年的生涯诠释炎黄子孙的拳拳报国之心。他以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救亡为已任,艰苦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教师:孙中山逝世后,安葬在南京中山陵。他的雕像面含期盼,凝视远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教师: 1925 年7 月,以汪精卫为主席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不少共产党员在军中担任了党代表。

    二、北伐战争

    课件展示北伐战争形势图《在北伐中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叶挺、曹渊等图片

    教师: 1926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课件展示学习任务: 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 2.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与北伐的主要对象。 3北伐战争的主要进军方向。

    在地图上指出北伐的主要战场及汀泗桥,贺胜桥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部交流,并选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一)“打倒列强除军阀”

    1.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2.开始时间:1926.7 3.主要对象及其实力 两湖:20万的吴佩孚 江浙:20万的孙传芳 东北:30万的张作霖

    4.战略方针: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出发,兵分三路由南向北挺近。其中两湖地区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二)叶挺率独立团战功赫赫,铸“铁军”

    教师:率军勇夺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正是被称为“北 伐 名 将 ”的叶挺,他是共产党员、第四军独立团团长。(课件展示叶挺照片)

    课件展示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形势图。 材料:“团长,天已露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

    将尽,现仅有10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教师: 这是攻打武昌城时,见战友壮烈牺牲,曹渊在膝上写给团长叶挺的紧急报告。可就在他刚写完渊字,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渊字最后一竖横拖了三四寸长。共产党员曹渊和战友们在攻打武昌城的战斗中,用鲜血铸就了“铁军”荣誉。

    (课件展示《叶挺独立团武昌阵亡官兵烈士墓碑》)

    教师过渡:英勇的北伐将士所向披靡,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饮马长江,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工农齐参与,形式多样有威力

    插放《工农兵联合歌》,展示《农民支援北伐战争》图片 教师:工人和农民在这次北伐中的表现如何? 请阅读教材第69页第三段大字和第71页“学习测评”,学生阅读后回答。 (提示学生在教材中勾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时间、领导者。

    教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湖南农民都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和工农大众成为那个时代的雄健国民,他们在饱经罹难和沧桑的中国发出了最强音,共同书写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伐初始,反动军阀的兵力数倍于国民革命军,但北伐战争半年迅速席卷全国,所向披靡。那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可从战争的正义性、革命力量、工农运动,军事方针等角度思考)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

    1.北伐战争是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军阀的正义革命战争。 2.国共两党合作,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3.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5.北伐军事方针的正确性。 6.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视频介绍“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勾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宁汉合流的时间。) 教师提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北伐战争不断胜利,蒋介石、汪精卫却背叛革命,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然向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屠刀。这场反革命政变充分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立场、说明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历时三年的国民革命最终以蒋、汪的叛变而告终。

    课件展示夏明翰、向警予的图片(指导学生朗读夏明翰的《就义诗》.理解共产党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海拾贝”,了解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史实。 教师:从1927年4 月到1928年秋,反革命阴霾笼罩中华大地,血腥的屠杀使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和挫折,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站起,再次面对新的选择与挑战。遥看珠江弯弯浪推浪,千迂百回向远方,坎坷路漫漫,何惧雨雪风霜! 反思这场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失败中是否有成功之处?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蒋、江叛变革命,反革命势力强大。成功之处在于消灭了反动军阀吴、孙的主力打击了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同时,调动了工农群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也展示了年轻而富有生机的活力。大千世界,万物可朽,唯有精神永世长存。激情澎湃的国民革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示例: 孙中山(天下为公,提出三大政策) 叶挺(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曹渊(攻打武昌城时壮烈牺牲) 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李大钊(不可为锦衣玉食去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教师: 他们闪耀着怎样的光彩?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以救国救民为已任、追求真理,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无畏挫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而他们是彼时四万万同胞的典范。正是这样的精神,领着我们中华民族冲向前去! 课堂小结: 教师: 每当中华民族遭逢艰难的国运时,总是有雄健的国民涌现。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心系祖国,追求真理、不怕牺牲、无畏挫折的国民革命精神,如木棉花永远凝聚1924-1927年的广州记忆里,也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丰碑上,他们是中华国民雄健的灵魂。在风暴雨中木棉花落地不腐,红艳如初,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挑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大任,带领中国人民以浩浩荡荡的气势高歌民族生命的进程!

    三、课堂小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课后小结:

    本课从历史文化精神传承角度出发,运用人物画像方式,既画黄埔军校学生军,上海工人、湖南农民群体像,也画孙中山周恩来、叶挺、曹渊、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者的画像,让学生感知雄健国民是中华民族遭到困难时永不妥协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家国情怀传承极具时代意义。

    同时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选取李大钊的文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为明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重温经典,思悟中华民族精神之雄壮。同时设计了多种学习活动,有阅读教材、分析表格、观察地图、解读材料、做小卡片,绘制曲线示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力图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推荐访问:北伐战争 口号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