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测试题及答案1(共6章)

    时间:2021-10-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测试题及答案1(共6章)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bì lǜ wèi lán mèng xiǎngjiāng jūn jiǎ zhuāng () ()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8) 进(   )   并(  )  察(  )  第(  ) 近(  )  开(  )  查(  )  弟(  ) 三、补充成语。(6) 一本( )( )引 人( )( )  乘风( )( ) 四、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8) 1.早晨,我迎着朝(cháo zhāo)阳,背着书包朝(cháo zhāo)学校走去。

    2.妹妹只顾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dǎo dào)影了,不小心被石子绊(bàn)倒 (dǎo dào)了。

    3.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能看到便(biàn pián)宜的东西随便(biàn pián)买来吃。

    4、暑假(jià jiǎ)的一天,我在街上看见了一个假(jià jiǎ)人。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9) () ()  ( ) () 的水池   () 的草地 认真地 ( ) () () ( ) 六、照样子,写一写。(10) 例:红 粉红 红彤彤 绿 白 黄 黑 蓝 七、修改病句。(4) 1.夏天的上海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出去做临时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八、句式变化。(6) 1.东东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看到了五彩池。(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九、我会把诗歌补充完整。(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 ,风光 。

    接天 ,映日 。

    这首诗是 朝诗人 写的,他描写了 的优美风光。

    阅读天地 (一)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只见藏龙山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儿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1.这段话,从五彩池的( )、( )、( )( )等几个方面写出了它的奇异。(4) 2.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2) 3.你能把“……”省略的内容再补充两个吗? (4) 有像(    )的,有像(    )的。

    (二)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十分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着漓江笑哩!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漓江像一个温情的“保姆”帮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一个个黄色的小孩儿还在树上说“悄 悄话”。秋天那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啊!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登上漓江旁边的叠彩山远远望去,漓江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穿山、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我长大以后要和家乡的人民一起,把这美丽的漓江建设的更美,更美……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颗璀璨的明珠,这个东方的“日内瓦”。

    1.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 2.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写出了漓江    、  、、不同的美。

    (5) 3.填上合适的词语(6) ()的叶儿  ( )的漓江 ( )的游泳圈 ()的带子 ( )的游泳帽  (   )的明珠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2) 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2) 5.仿照文中的比喻句,自己来写一写。(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检测题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一、我能写出来。

    shú xī fēng fù zhào huàn bīng qū biān pái ( ) ( ) ( ) ( ) ( ) 二、我会区分并组词。

    顽( ) 拨( ) 闲( ) 缓( ) 玩( ) 拔( ) 闭( ) 暖( ) 级 ( ) 冲 ( ) 改 ( ) 偷( ) 极 ( ) 充 ( ) 攻 ( ) 愉( ) 三、我能写出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盛:

    ( )( ) 结:

    ( )( ) ( )( ) ( )( ) 四、我会填,并选择一个词语说句话。

    成( )( )队 ( )腔( )势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及测试题全册1 -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新课标第一网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8、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单元《生物于环境》知识汇总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他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连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实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横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列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寻找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他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于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③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

    中,如果: 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经济发展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发。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五、制作生态瓶

    答:①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的一部分。 ②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 ③在瓶里中上几颗水草,在水面放些浮萍等植物。 ④植物存活后,在放入小鱼或泥鳅,螺等小动物。

    六、实验分析

    1、在“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中,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我发现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出现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在“减少生态评里的水”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水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少甚至没有;而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多。这是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就减少了,氧气量也跟着减少,所以小鱼付出水面的次数会较多。

    3、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4、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在植物多时,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兵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经过实验,你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的更好,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①生态瓶里的 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②必须有足够的氧气。

    七、实验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

    实验方法:①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②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再往其中一个盒内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再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用标签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③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的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

    (三)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光。

    4、种子发芽实验

    (四)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一个盒内加一些土,并用塑料勺将土壤顶部弄平。另一个盒内垫上纸巾。同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两颗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编上号。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壤。

    5、种子发芽实验

    (五)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好的塑料袋,两用气筒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留有气孔)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6、绿豆芽的生长条件

    (一)

    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实验方法: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的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7、绿豆芽的生长条件

    (二)

    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水?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一个盘子、吸水纸、水

    实验方法: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3天后,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根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水,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8、蚯蚓的生活环境

    (一)

    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②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9、蚯蚓的生活环境

    (二)

    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一端普干燥。②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10、改变生态瓶的环境

    (一)

    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改变非生物环境) 实验材料:制作好的生态瓶,水槽。

    实验方法: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的生物的数量不变,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实验现象: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实验结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11、改变生态瓶的环境

    (二)

    实验名称: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改变生物环境)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小鱼若干,漏网。

    实验方法: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实验现象: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实验结论: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12、改变生态瓶的环境

    (三)

    实验名称: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改变生物环境)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生态瓶,水草若干。

    实验方法: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水草,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实验现象:水草增多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实验结论:由于水草增多,产生的耗氧量增多,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但生态瓶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单元知识测验

    一、知识展示台(30分,每空2分):

    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2.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

    、相互

    和相互影响的。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

    、空间和

    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

    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

    ,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了

    。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

    、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

    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生活环境。 (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20分,每题2分): 1.在生态瓶中,(

    )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A.微生物

    B.植物

    C.土壤 2.蚯蚓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吃与被吃的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互惠互利的关系 5.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6.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7.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8.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 A.乱砍乱伐

    B.保护环境

    C.任意放牧

    9.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四、科学探究室(30分):

    1.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共14分)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分)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2分)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4分)

    (4)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

    (2分) 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4分)

    2.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16分) 研究问题 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控制的方法 控制组

    对照组

    研究结论

    五、快乐加分屋(5分):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我要:

    第二单元《光》 2.1光和影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w ww.X kb1.c om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引人入胜。

    格式可参考。

    推荐访问:上册 测试题 语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