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写作方案 >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教案

    时间:2019-06-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3、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间或)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到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

    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A)入朝见威王。

    ②吾父死于是(B)。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推荐访问:纳谏 教学设计 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