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写作方案 > 正文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心组学习发言

    时间:2021-08-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总共三十条,分为五个部分:1.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2.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3.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4.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5.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原则——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服务需求,优化结构;

    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从招就办的工作实际出发,我谈几点体会。

    一是提升服务需求能力。目前的短板在于缺乏职业需求的市场信息与中介服务,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强。体现在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含金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努力促成系部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把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做实做好。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对接经济社会需求,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社会对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认同度不断提高,为学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加大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调研力度,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情况,分析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通过调研找到差距,提出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巩固校园招聘主阵地、积极开拓就业新市场,持续推进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初次上岗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工作做得好,招生就不用愁。

    二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目前校企合作工作未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合作事务,缺乏运行机制,监管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合作进展缺乏反馈,合作的深度、广度、紧密度不够,形式单一,范围狭窄,仅局限于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层面,互利共赢的格局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中厂”“厂中校”有待建设。

    招就处专业知识不够,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四个对接等方面还需系部和专业老师大力支持,引进和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结果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学生毕业时能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岗位为基本落脚点,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与企业加强合作与联络,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3.落实十三五规划。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和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发展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

    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对口率及岗位迁移能力。

    招生就业处部门十三五规划中校企合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优秀案例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

    完善校企合作章程和流程;

    实施“一专业一企”行动计划;

    推动各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少于2个;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具体举措是:依托专业系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引入企业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招就处要做好桥梁及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全校校企合作资源的积聚、整合和对接,充分发挥专业系部的主观能动性,筹建校企合作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力争每年引入一家较为知名企业合作,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开展校企联合招生,逐步推进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扩大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规模,稳步提高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贴合度,实现学校和企业共成长、共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同步,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篇二】

    为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职业教育既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职业教育必须能够提供理念不断创新、技艺精雕细琢、工作踏实苦干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做好产教融合及深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教育部职成司在17年相继出台了“教职成司函〔2017〕18号文:《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教职成司函〔2017〕41号文)《关于公布2017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计划的通知》,强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配合做好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审议、配合推进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深化改革;

    组织制订行指委章程,完善教指委组织机构建设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为推动产教对接召开一系列的推进会和活动。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办发〔2017〕95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来规范校企合作,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强化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关键在于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都能主动积极、深度参与,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通过订单培养或者冠名班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在校招会上让企业具备人才招聘的优先权。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等手段,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促进资源互补,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提高企业合作动力;

    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

    本人认为做好产教融合必须做好以下4个对接,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各种不适应时间,为毕业生转变为产业工人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1.做好企业制度和学校制度的有效对接,将企业的管理等制度、价值取向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甚至作息制度均可以引入校园进行对接。

    2.做好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将企业需要的安全及环保和劳动保护等重要的法律法规引入课堂,和企业一道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3.做好师资培养对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进校园当技术导师,带入企业的实践技术等,组织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老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接,建设企业场景化实训基地,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对工作、对设备的敬畏感和责任心。

    2017年,现代化工产业系走访了周边的多家相关企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和福建申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使公司成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之一。双方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17年7月,根据企业及学校各自的优势和需求,在企业周边地区招收了第一批订单培养学生,学生入学即入厂、毕业即就业,同时也是学校和企业对当地贫困学生家庭采取的精整扶贫的一种具体措施和创新模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企业承诺将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采取一定的奖助学措施)。但是17年的订单班启动的太匆忙,时间短(7月25号对外宣传并启动招生项目,7月31号结束,期间有10位学生报名,经过面试招收了7个学生,经过体检,最后和其中的6个同学签订了学校企业及家长学生的四方订单培养协议,并于17年12月1日举行了人才培养基揭牌及订单培养班开班仪式。目前经过双方的探讨,并邀请了企业所在地可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介入,争取今年3月份启动本项目订单培养招生工作;

    早谋划、早宣传、早启动,期待18年的订单班能独立成班。

    今年系部将进一步拓展与本地企业的沟通交流渠道,做好工业分析和化学工艺两个重点专业和当地知名企业形成有效地对接,培育一到两个能够实际操作运行的厦门本地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开发一到两门校企合作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继续推进目前已经着手的工作:和省内个别大型企业及高职院校沟通对接,尝试借助福建省“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争取将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衔接统筹在一起,争取让系部部分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以后有学历提升的机会,做到入厂即入学,就业上学两不误,以提高系部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力,促进系部相关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知名度。

    【篇三】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提出了方向。今天全体中层干部学习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推进我校校企合作工作,前期招就办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也拟定了校企合作工作方案,供各部门参阅建议。

    一、学校校企合作推进会的目的:

    学习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关键词:合作育人、对接产业链、企业主体作用、共建共享、双向对接!

    端正思想: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上升到关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上。

    促进工作:就是要立即行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的认识:

    1、突显工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2、突显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贡献;

    3、突显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1、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如:示范校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进行开展;

    2、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优化、重组、延伸、更新等)、培训方案、教学标准(充分连接实践环节)进行开展;

    3、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双师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等)进行开展。

    四、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强调几方面工作:

    1、工作对象应全覆盖:每个专业都必须对接企业,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成效;

    2、工作重点要突出:强化重点、兼顾一般,以点带面,形成鲜明的专业合作特色;

    3、工作模式要突破:在现在的基础上,要根据专业特点,探索与创新最合适有效的合作方式;

    4、工作态度要务实:目前大多校企合作方式都停留在表象上,多为象征意义上的形态;

    因此,我们要扎实工作,将合作方式系统化、常态化,走在前,主动作用,这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存之道;

    5、工作运作机制要系统高效:本项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配合,各负其责,相互联动,高效有序,各专业系部是主体,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与保障。

    总之,学校总体上“立足行业、根植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把校企合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引领厦门职业教育发展。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根据校党委安排,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向各位领导汇报学习感悟与工作感想。

    一、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意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顶层设计,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意见,有以下亮点:一是明确“四位一体”体系架构。二是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三是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四是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边界。五是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二、当前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认为,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微观层面,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政策层面,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

    三、工作思路

    1、创新机制建设,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学校与地方企业、兄弟学校联合成立如厦门城市轨道职教集团,搭建顶层合作平台,以决策重大事项,指导开展工作,协调解决问题;

    成立由学校领导及招生就业处成员、系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在其组织下,以搭建专业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针对人员互聘、人员考核、人员管理、教学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工(教师)培训、科研服务、顶岗实习和就业等问题,共同协商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与管理制度;

    完善并召开一年一次到二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以搭建项目实施平台。

    2、整合资源配置,搭建互利共赢平台

    校企双方共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性人才,是职业学校的追求目标。校企合作,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就是课程。现代交通产业系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与企业人员一起设计教学任务单,教学内容源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建立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来实施专业技能教学,使实训过程更接近企业的要求,让学生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校企双方共同来构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发项目化教材。

    3、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对接专业,引企入校。现代交通产业系以主动换互动,开展了对现代交通行业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从合作意愿、专业化程度考虑,目前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博世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的生产任务供应链,不仅满足了教学训练体系量的要求,也符合专业培养和企业产品质的要求,解决了工科专业实习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

    4、壮大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只有涉及教学和专业技能层面,才能趋于深入,才能显出成效,成效的标志就是要能保障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企业的生产要求。“双任双进”模式下兴建的校内外基地,实现校企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人才共育的“双元”机制,推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融合。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校任职任教,促进“双师”队伍的壮大,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共同参与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和企业职工培训等任务,既提升教师自身实操水平,又为企业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培训技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企业用工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职教集团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断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活动,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6、促进校际交流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扩宽办学渠道,发展联合办学。

    以上是我的汇报,感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新闻报道

    12月7日上午9:3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曾宪生副校长、吕栋山副校长,文经部储海平主任和江京东农村电商生态中心运营总监杜彪先生对建设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京东电商学院进行初步洽谈。为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精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电商人才,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溧水做出新贡献。

    会上储海平主任介绍了目前学校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情况,介绍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现状,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学生技能培养缺乏适应市场的,针对性的辅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课堂教学说服力不够。

    杜彪总监介绍了:京东在2015年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通过与三到六线城市的线下IT数码或家电零售店面合作,以“京东帮服务店”的形式帮助传统零售店面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农村电商推广过程中,配套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凸显。

    吕栋山副校长表示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公司业绩考核合并进行,这种紧密型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职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问题。

    曾宪生副校长说: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特色中专学校的办学定位,京东集团是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京东集团合作,将有利于突出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有利于建立创新型产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我校教学科研与地方政府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

    通过初步洽谈,双方对在溧水区域范围内建立京东商学院达成了共识,双方将进一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邀请政府指导,共同做好溧水本地的电商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供稿人:储海平)

    范文对我有启发。

    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推荐访问:深化 融合 发言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