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练习

    时间:2021-09-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统编版(2019 )必修三高中政治 2020-2021 学年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跟踪练 练 一、单选题 1.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法可依”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然任重道远。推动法律的严格实施要求 ①党和政府发挥带头作用 ②强化执法监督和严格问责 ③扩大监察委员会的职权 ④提高各级人大的立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截至 2018 年 9 月底,我国已累积限制失信人购买飞机票 1478 万人次,限制失信人购买动车高铁票 524万人次。中国正在织就一张越来越严的失信惩戒网,惩戒的效力正在显现。这体现了推进全民守法(

    ①离不开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②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诚信记录 ③要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④要完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诚信社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互联网推崇自由、促进自由,但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互联网的自由,也是法律之下、道德之下的自由。无论是发表言论还是进行交易,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道德,尽到社会责任,可谓“底线原则”。这告诫我们,公民使用互联网时(

    A.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B.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就不能享有自由 C.要认识到推崇自由就违反了法律

    D.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4.“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②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③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规范的引导作用 ④构建省、市、乡镇三级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1992 年,电影《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那个为了“讨个说法”而挺着大肚子一次次上告的怀孕的农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年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老百姓想寻求法律帮助并非易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正在逐渐补齐,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法律帮助:消除无律师县,建立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推广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证处巡回办证、蹲点办证;完善“12348”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热线„„这说明推进全民守法(

    ①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要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为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法律权威,提升高校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2018 年北京“高校宪法日”主题教育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高校“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的举办有助于(

    ①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 ②加强宪法和法律监督,确立宪法根本大法地位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赋予广大公民依法行使监督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现行宪法第 33 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民主 B.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平等 C.允许特定社会成员凭借某种独特的资源与优势享有特权 D.平等就是平均,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8.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实施登记立案制,有案必立;实施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对承办案件终身负责;立法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制定政策防止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司法案件。这表明(

    ①追求程序正义会削弱司法公信力

    ②程序正义推动司法公正 ③司法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司法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让网购大军维权更有底气„„2018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这(

    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 ②保障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 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11.2018年 10 月 25 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 6 张罚单,华大科技、阿斯利康、药明康德、上海华山医院等 6家公司或机构因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遭科技部处罚。罚单明确要求停止上海华山医院、华大科技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整改验收合格后,再行开展。以上做法(

    ①加强了政府监督,提高了科研的学术道德与专业技能水平 ②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③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严厉处罚科研犯罪行为,维护科研公平正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马克思认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以下对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法是超阶级的“全民意志”的体现 ②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 ③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④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男子吴某是一名货车驾驶员,今年 5 月份,其因违法停车受到处罚而一直怀恨在心。事后,吴某为泄愤,四处寻找当日处罚自己的交警,并在 3 个月内三次趁正在执勤的交警不备,对其吐口水以达到报复的目的。

    最终,吴某因侮辱他人的行为被青浦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这警示公民 ①尊重人格尊严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基本法治理念 ②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遵循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准则 ④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

    ①地理环境②人口状况③宗教信仰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19 年 3 月 1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从草案制定到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历时三年有余。立法部门经常就立法草案征求内、外企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颁布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审定和公开征求意见 ①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③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增强司法权威与公正 ④有利于广集民意与民智,推动政府科学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法律要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气候、土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财富、人口,风俗、习惯、立法等因素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这说明(

    A.法学上的结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统一而无差异的证实 B.法律不受意识形态、阶级利益,道德观念等价值性因素的影响 C.法的精神在于客观性和恒定性 D.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17.深圳宪法公园是全国首个公民自主宪法宣誓平台。公园设置“古今说法”“法在身边”“普法园地”等展示区域,成为普法宣传、教育的窗口。市民在休闲、浏览的同时,感受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深圳宪法公园的建设,能够(

    ) ①引导公民主动学法、懂法,自学守法

    ②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为公民提供感受公正司法的法治环境

    ④让宪法精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人权法治化保障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政府职权法定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权法治化保障,政府需要(

    ①明确行政权力边界,避免法外施权侵害人权 ②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③优化决策程序,保障公民有序行使行政决策权 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3 月 1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即“外资三法”),并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外商投资法》从草案制定到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历时三年有余。立法部门就立法草案征求内、外企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古语有云:“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在党的十九大“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战略指引下,《外商投资法》针对性化解投资开放进程中的新矛盾,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法治探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国家颁布《外商投资法》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关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谈谈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何在。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党中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的中共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结合材料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说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 1.A2.A3.A4.A5.B6.B7.B8.B9.C10.D11.C12.D13.B14.B15.A16.D17.B18.A 19.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体现了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②全国人大贯彻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的要求。《外商投资法》颁布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审定和公开征求意见,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

    20.(1)①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②推进宪法实施。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③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均有法可依。

    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社会公众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推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更好地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万分感触。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干知识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起源早,延续不断的历程;②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博大精深的见证:

    ①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②中国科学技术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注重实际运用和整体性的特点);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6、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理解含义:

    团结统一:认同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反对分裂;

    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和强权,反对战争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创业追求

    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

    ①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②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尺度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用以抵制霸权主义和外来腐朽思想

    (2)怎么做?

    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警惕„„)

    ④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专心爱心用心 5

    推荐访问:依法治国 必修 法治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