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9-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三篇

    孩子们从美的局限中跳出来。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很多定式的审美倾向,喜欢用鲜艳的纯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会欣赏质朴的泥土、石头之美。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课堂教学反思归纳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以各个时期各个年代典型的玉器纹样来展示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通过对几个典型玉器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欣赏古代玉器。

    2.初步了解有关我国古代玉器的知识。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史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作品为主。本册为中国古代的玉器欣赏。这儿选取的四件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作品。中国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见图1,图2),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在历代玉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只有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堪与其媲美。当时的玉器造型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更是精益求精(图3)。秦汉玉器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图4)。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

    三、教学预设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可以在课内或课后学习。内,减少了油烟污染,起到了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长信宫灯从整体艺术造型上看,宫女形象生动逼真,身着汉代流行的曲裙深衣,端庄的表情、清晰的线条与合理的比例,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

    教学反思:学生兴趣较浓,由于缺少实物对比,效果上还不是很好。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砖石雕刻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泥板雕刻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科书第6页展示了一组不同时代砖石雕刻的作品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砖石雕刻艺术,知道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像或花纹,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图中这些砖石雕刻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传统的吉祥图案,有花鸟鱼虫,有动植物,也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品,体会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砖石雕刻的兴趣。

    教科书第7页展示了泥板雕刻的基本创作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示范,同时还提示学生:运用点、线、面的关系,把作品雕刻得更美观。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展示4幅构思巧妙、富有童趣的浮雕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中国古代雕刻文化的传承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教学反思:孩子们从美的局限中跳出来。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很多定式的审美倾向,喜欢用鲜艳的纯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会欣赏质朴的泥土、石头之美。通过欣赏砖石雕刻的质朴,感受瓦当雕刻的乐趣,让质朴、原始、纯粹的美慢慢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无疑是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更多样的审美能力。其次是砖石雕刻调整为瓦当雕刻后,能拉近学生与传统雕刻的距离,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血液里,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童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引子。再把本课的两种技法挖刻与黏贴,缩小到只用更容易表现的黏贴。把挖刻转移到课后拓展。

    篇三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选用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来引入学习,说明了我国历来就是“善治国者必治水”。从大禹开始,治水与治国始终密不可分。治水害,兴水利,是治国安邦的重点。教科书中的“小知识”介绍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及世界水日的知识等。这些水资源保护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启发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书中的水循环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水资源是天然资源,具有再生性、有限性、分布不均匀性和使用上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可以为学生后面的招贴画创新设计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能懂得设计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知道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美术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教学反思:让学生运用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画下来,可用多种形式表现保护水资源及防止污染的情景,并加上一句简洁明了的宣传口号。学生有了感情,作业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但是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我没有很好地引导,过于强调情感教育而忽略了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呈现的作业形式有些单一。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从美术这个起点出发再联系其他,如在讲解招贴画时,就应该设计到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对构图的合理性,线条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招贴画的功能、特点等方面关注。而且因为课前有让学生进行资料准备,但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的时间、深度还是不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紧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识字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唐霄霄

    教材简说

    “识字三”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学习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秀”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秀、和”两个字。 难点:归类识字“雨字头”的含义。、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

    观察春天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当中,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都非常喜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新的认识。)

    2、出示教学目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课文识字三。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打开语文书看看课文,这是一首对子歌,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试着读课文?那你不会读时有什么办法?)

    2、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自由读,划出生字,遇到不会读的问问同桌。)

    3、指名分小结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小结

    (你们读的时候是不是划了好多生字?还有好多我们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的读,把不会读和不懂的词学会。)

    1、学习第一句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1)出示:云对雾雪对霜。指名读,单独出示生字再读。

    (2)(云和雪大家都见过,那雾和霜是什么?)解释雾:什么时候出现?(早晨出现,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散了。)板书:晨雾。 解释霜:(夏天有霜吗?)出示霜的图片。(秋天的时候经常出现霜,所以有个词叫秋霜。)板书:秋霜。

    2、学习第二句

    (1)出示图片: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这是我们课文的哪一句?) (2)读本句的生字:(里面我们划了哪些生字?)指名读。

    (3)解释词语:(这一句有没有不懂的词?)(看来这句太难了,好多我们都不懂,谁知道给他们解释?)板书:夕阳,朝阳。 (早晨的彩云叫朝霞,晚上的彩云叫晚霞,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美丽的图片。)出示。

    (4)再读第二句。

    (5)解释和风对细雨:(是什么意思?去掉对字是什么?)板书:和风细雨。

    四、学习第二小结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花对草,蝶对蜂。指名读。 (2)学习本句生字:出示生字,男女读

    2、学习第二句

    (1)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去掉对字,板书:万紫千红。

    (你看到什么景物的时候会说万紫千红?)

    (2)出示:碧 组词 解释碧野,出示图片。 (3)齐读第二句

    五、学习第三小结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桃对李,柳对杨。齐读。(桃李柳杨是什么?)

    (2)学习本句生字:(李 杨 还用在什么地方?班里有哪些姓李姓杨的小朋友?)齐读第一句。

    2、出示第二句: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 板书: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出示图片

    (3)(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是什么感觉?) (4)(你都去过哪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六、再读词语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和好多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 学习多音字:朝。我们先来读读词语

    (2)再读生字:(词语我们会读了,再让我们来读读生字吧。) (3)学习生字:(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生字,哪些长得很像?) 出示:霜雾霞 雨字的演变过程

    蝶蜂:虫字旁,组词

    李杨:木字旁,还有哪些木字旁的字? (4)小组互相读生字,指名读。

    七、学写生字

    今天还有两个生字宝宝要我们写一写,翻开书,指名读。 (1)你有没有办法把字写好?老师也发现了小窍门。

    (2)观察指名,范写。秀的笔顺。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价。

    八、再读课文

    (1)读课文:生字都会了,还会写了两个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和你的同桌读一读。男女对读。拍手读。试着背一背。

    (2)课外识字:(同学们收获真不小,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不但在课文里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出示图片,认读生字。

    九: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地方,如果小朋友们能做细心的人,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的汉字,让我们到生活中去识字好吗?

    教学反思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缺憾:

    1、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对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子”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说不上什么“对仗工整”,“平仄”等术语,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子。在课外延伸这一环节中,可以先展示一些事先收集好的适合小学生读的对子或对联,领着学生读读说说,就能不知不觉地突破难点了。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新课程中,教师将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3、作为新教师,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把握的。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美好情感。

    以上是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诚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课文朗读上还需要多下些功夫,这首对子歌本来就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应该有意识地多去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培养学生读,感受文字本身的美,以增强语感。虽然我也意识到了,韵律优美的对子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诵读。(师生对读,拍手读,男女对读,去掉对字读„„),只是苦于时间来不及,也就疏忽了。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很喜欢,很佩服。

    综合来看都很好。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反思 艺术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