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十四五”规划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2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 十四五 ‛ 规划的统领生态文明建设 心得 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其中对于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整体性的构想与原则要求。这标志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启一个崭新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而,接下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全面发挥‚十四五‛规划的统领与规约作用,而这尤其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念引领作用。《建议》特别强调的两大生态文明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就前者而言,《建议》还进一步指出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等三个观念的重要性。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已经做出阐述的,而‚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则是一种新提法。尽管十九大报告也确曾提到过‚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但无论是就‚生态安全‛还是‚自然边界‛概念来说,这一新提法都包含着更为丰富的理论意涵。

    这三个观念所表达的核心信息,并不是学界近来更多讨论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问题,而是有着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意蕴。

    ‚绿色‛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指狭义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成为‚十四五‛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与遵循的指导性思想。

    因而,可以预期的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更加自觉地置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进而明确致力于更大力度的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更高标准(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更加绿色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相应地,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开启一个政策举措落实程度更高、制度体制创新活力更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烈的新时期。

    二是原则规范作用。《建议》着重强调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三大原则:统筹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统筹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做了全面论述,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将其真正放在突出地位。当然,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也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目标与过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做了系统阐述。我们所追求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是一个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和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依此而言,它显然是一种‚较绿色‛版本的‚生态现代化‛。

    而狭义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逐步构建起一种包括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能源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四大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

    就总体来说,贯穿这三大原则的主线是通过加大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力度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质性提升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等之间的协调和谐程度,从而不断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逐步实现。

    因而,可以预期的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将在生态现代化或绿色发展的整体性话语框架下展开。将会通过对于现代化和发展政策与制度所赋予的更为严格的生态或绿色的限制,以及更多形式的生态社会与民主性的制度约束,大大提升社会整体特别是经济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水平(程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

    三是目标约束作用。《建议》同时勾勒了我国‚十四五‛规划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具体表现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远景目标包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尤其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就近期目标而言,《建议》明确要求必须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整体质量等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就远景目标而言,《建议》明确要求着眼于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 2035 年阶段性目标或中期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这些规定性要求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做的新‚两步走‛(2021—2050)的战略部署是一致的,并做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由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具体制定还处于进行过程之中,我们还无法讨论其中的细节,比如具体指标及其考核衡量标准。但目前就理应明确的是,第一,需要将‚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结合起来理解与定位。也就是说,‚十四五‛规划目标要自觉对标 2035 年远景目标,来制定自己的五年发展或进一步的进度安排,从而为接下来的三个五年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需要切实发挥‚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规约尤其是倒逼作用。这方面十分突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实质性调整问题。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 2060 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就必须做出有计划的政策调整安排。

    当然,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也许是全面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它不仅涉及到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与模式的绿色转型,还牵涉到每一个公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两个层面的绿色转型在当前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和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因素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是很不容易实现的,这也需要包括‚十四五‛规划在内的接续性规划做出有针对性的适当安排。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实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政府进行治国理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机制。而生态文明建设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更需要借助于这种五年规划或中长期远景目标的制定实施,来实现有意识地社会政治动员。甚至可以说,‚规划‛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接的有计划组织形式。也正因为如此,从现在起民主而科学地制定好‚十四五‛规划、民主而科学地贯彻实施好‚十四五‛规划,都显得十分重要。

    很出众喔。

    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水是地球的血脉,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水为先,在促进人水和谐中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发展。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蕴含了江苏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江苏灿烂悠久的文明,韵律了江苏的繁华兴盛。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江苏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生态文明,就江苏而言,必须围绕擦亮水韵江苏这张名片,在水的流动韵律中美化生态、塑造文明。

    一、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意识。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以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水与世间万物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关系着整个地球生命的全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在维系水平衡中,真正做到人水和谐,实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敬畏水、护爱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强化以水为先的刚性约束。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完善涉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水事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水事行为。加强规划引领,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约用水规划,合理确定分流域、分地区、分行业的节水目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落实取水审批、计划用水、分配调控、定额考核、退水水质管理的取水许可监督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布局谋划产业发展的时候,要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充分考虑本地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三、扎实推进以水为先的治理举措。江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决定了江苏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治理“水多”问题上,要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满为患;同时,也要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合理调配,充分利用。在治理“水少”问题上,要大力倡导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工业应用节水工艺和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治理“水脏”问题上,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强化污染治理,抓好河湖日常管护,有效治理和保护水体水质。

    四、用足用好以水为先的平台抓手。河湖水系纵横交错、相连相通,涉及上下游、左右岸,治水管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实施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落实。**年,在总结江苏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让各级党政领导来担任河长,变多部门分头治水为党委政府统筹治水,这就抓住了“多龙治水”症结的关键,有利于强化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水为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用足用好河长制这一平台和抓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来协调督促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真正把治水管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力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然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既可能造成巨大的水浪费,也可以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益。据有关分析,水龙头未拧紧滴水,1小时浪费水1.7升;打开水龙头将牙刷浸湿,然后直接给牙刷挤牙膏的过程大约是10秒钟,早晚两次,如不随手关水,将白白浪费掉0.1升水;如果洗澡时关水1分钟,可省下7升左右的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厨房生活节水、厕所使用节水、洗澡过程节水等等,都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做起,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为保护水资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积极营造以水为先的浓厚氛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全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要强化水的宣传,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大水的节日,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发展”等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敬畏水、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利用干旱缺水的实例,去感化每一位用水人。总之,要多层次、多形式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工作,让节水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以水为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生态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的考量。我们要强化系统性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落实长效性举措,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让水韵江苏的名片更亮,让环境美新江苏的底色更绿,让水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生态文明的样板。

    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水平。

    推荐访问:统领 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