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学论文,有关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1-10-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论文 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什么叫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

    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

    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

    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

    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

    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

    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

    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

    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

    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

    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

    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

    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

    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

    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

    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怎样写好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异彩纷呈,教师素质也今非昔比。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需把自己的探索、体会、经验写成教育论文,因此撰写教育论文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迫切愿望。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虽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遗憾的是没有及时总结,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写成教育论文,也就是说,只会教学,只会研究,但不会写作,结果研究成果推广不出去,这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的教师虽然已准备了很多材料,也很想写教育论文,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写,如何去下笔,始终感到难度很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写作经验,(如何引导和鼓励教师写好论文?)谈谈教育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写作方向 绝大部分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还兼任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写教育论文。

    因此,根据自己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教育论文写作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你当前是从事学科教学工作,那么你的写作方向可考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和教材其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计,还可以研究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总之,你的写作方向最好同你当前工作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可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另一方面教学工作为你的写作提供课题和素材,而你的写作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提高,做到教研相长。

    二、要注盘选好课题 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

    既关系到论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决定着所从事的教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所以论文写作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并确定好研究课题。

    人们常说,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办事需量力而行。

    同样,在教育研究中,在选题上,也必须从自身的、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此,在论文选题时要注意:

    (一)题目难易要适当。

    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如果急于求成,好高玲远,选择的题目过大,那么即使勉强定题,也不知从何下笔,不但力不从心,往往举步维艰,久攻不下,则常常是半途而废。

    (二)题目大小要适中。

    初学写作的同志在选题上最易犯的毛病是贪大求全,以为题目越大越有分量,其实论文的分量与题目的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

    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问题,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很容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个道理也论述不深,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题目越小,钻得越深,论文就越有分量”。

    因此,若能抓住本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使是小问题,深人展开,从各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把问题解决了,那么,这篇论文就很有分量。

    所以我们选择课题,应尽量具体一些,范围小一些,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

    三、要注意提纲的设计 论题选好以后,就要设计提纲,考虑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思路.编拟提纲如同建筑设计蓝图,又像画家作画,先勾出大的轮廓,再勾细部分,然后再描画。

    有了提纲,文章才能按顺序从容地写下去。

    编提纲要做些什么呢?编提纲就是规划好论文的结构层次,将全文分几个部分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段,每段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各部分主要选用哪些材料。

    一般来说,3000字以下的论文编一级提纲,论文较长最好编二级提纲。

    提纲宜细不宜粗,如写得过粗,就起不到提纲的作用,写时难把握,容易出现“跑题”、“放羊”,顾此失彼的情况。

    四、要注意资料的搜集 定题定纲以后,就要广泛搜集资料,进行认真钻研了。

    我们要盖一座楼房,就需要用钢筋、水泥、白灰、砖瓦、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楼房才能建成,写文章也是这样。

    没有材料,文章就会空洞,主题也难以实现。

    俗话说:“广采白花酿佳蜜”。

    搜集资料是起草论文中一项基本的工作,没有必要的资料,后续工作将寸步难移。

    资料同时也是选题的基础,是完成论文的保证.我们搜集到大量资料后,怎样从中选取所需要的资料呢?这里需要注意“四个标准”.五、要注意执笔写作 撰写教育论文除了应注意上述几个问题外,在具体写作时应将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中“研”,“研”中“写”,“写”中“教”,才能撰写出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论文.经过选题、定纲、备料一系列的准备,教学研究工作进人了总结阶段,也就是把教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只要具备了上述条件,对于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来说,起草论文初稿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把构思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就可以了。

    但对于刚刚从事教研的人来说,开始撰写教育论文是会感到相当吃力的,他们经过一定的酝酿和准备,但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才能写好教育论文,这是每位初学写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同时你可以关注:如何撰写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和如何撰写职业教育论文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注意事项 撰写教育论文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也就是说要以教育发展的新走势,以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以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去观察、分析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只有这样,选题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这样的文章,档次高,去投稿,命中率也很高。

    如何才能...教学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 一、什么样的文章是教学论文? 我们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其成果大部分是以教研论文形式体现的。

    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它大体包括以下六类:1、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论文;

    2、教学理论介绍;

    3、教材分析;

    4、教案与教学实录;

    5、教学心得体会与经验介绍;

    6、习题分析。

    其中第1类属于报告;

    写第2类文章目前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

    主要是第5类文章;

    第6类则是比上述几类层次更低一些的文字材料;

    但以上6类只要写得有理有据,我们都统称为教研论文,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要明确。

    另外教学论文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随笔、杂谈、反思、案例、学术报告、科技论文等多种类型。

    有时一篇好的教案,一篇好的课堂实录,也是一篇教学论文。

    二、选好教学论文的切入点 对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

    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

    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记录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对学生心理生理研究方面。

    结合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进行差生的转化;

    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4、学科思想方面。

    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

    目前,新教材的应用、教法学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特别是现在我们都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应用阶段,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题。

    6、“教师一绝”。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

    7、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学生个性心理倾向性的研究。

    三、撰写教学论文,还要从立意上讲究高、深、新、远。

    所谓的高是写教学论文的出发点要高。

    立意要高,站得高,看得远。

    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既全面系统,新奇新颖,又深有见地。

    理论的水准高,教学研究不能老是在同一个水准上徘徊,而要把认识事物的着眼点逐步提高。

    深并不是一定要高深莫测,而是指研究问题研究的深刻,只有分析透彻,深有见解的文章,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

    新,就是文章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内容要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的,说别人之未说的,写别人是未写的。

    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新。

    要善于用其它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来研究教学,要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

    所谓“远”,就是立论的影响远。

    课题要既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这样写出的论文,就有源远流长之意。

    四、怎样选好题目 选题就是确定题目,这是写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你的作品的“命运”,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

    (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是否有新意,求异创新,善于猎取好题材。

    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应该体现一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 、“他说” 、“别论”之类的字样。

    (3) 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

    说理要透彻 (4) 选题选题宜小不宜大。

    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

    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

    论文题目的长短,用字的多少并无一定的标推。

    但文字用得得当,可使整个题目富有诗意,文字用得不当,就会使整个题目黯然失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文字,一定要仔细推敲,拟出引人入胜的好题目。

    五、教学论文的题目来源 (1)来自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的提问,对这些问题的仔细研究就成了论文的题目来源。

    (2)来自教师 我们在备课、讲课、评课、说课、反思、考试、辅导、评改作业的时候常常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精心整...教学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作者:季淑敏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

    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

    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

    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

    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

    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

    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

    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

    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

    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

    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

    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

    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

    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

    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

    同...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

    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

    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

    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

    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

    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

    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

    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

    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教学论文怎么写,格式怎么样啊,小学一年级语文的。

    教学论文格式可以简略 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首先:提出论点,正确、概括 其次:给出论据,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最后:就是论证,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语言要严密 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1、题目。

    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

    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

    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

    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 8、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例谈 写人的文章,要先确定这个人的特点,你想写他的哪个方面。

    举个例子吧。

    比如你想写你的一个好朋友。

    写他这个人很热心,爱帮助人,那就先构思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帮助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如何帮助你还有你班上的同学,如何帮助马路上遇上的正要过马路的老人等等。

    记住!举例子是个好方法,既会让你的文章饱满丰富,又不会给人空洞的感觉,还能在瞬间使字数增加。

    写的时候要有详有略,详细的写一件事情,然后再略写几件事,一笔代过。

    采用最讨巧的结构——总分总,就可以了。

    总体把握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

    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

    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

    三是选材要有根据;

    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

    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

    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

    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

    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

    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

    3、凭图学词;

    4、组词扩词;

    5、选词填空;

    6、词语搭配;

    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

    9、词语分类;

    10、联词成句。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

    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

    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

    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

    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

    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

    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李红霞 韩华球 添加时间:x-12-17 10:34:00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果。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

    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

    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

    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

    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

    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

    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

    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

    ”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

    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

    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求一篇关于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论文 一、在外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

    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基本语言问题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

    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

    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

    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

    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

    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文化背景知识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

    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

    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母语干扰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听力习惯问题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

    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心理因素的问题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

    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逻辑思维问题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

    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

    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

    三、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首先要把好语音关。

    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

    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

    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

    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

    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

    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尽量用英语授课。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

    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

    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

    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

    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

    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

    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

    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

    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

    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

    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

    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各种第二课堂活动。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听说能力。

    经过调查和研究,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有:观赏英语节目。

    英语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方收集资料,如英语节目的录像带,影碟等。

    因为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少与nativespeake直接...政治教学论文求一篇政治论文简单至极!!求一篇论文,有关政...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 2001年莆田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

    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

    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

    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

    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

    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

    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不容易。

    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

    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

    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

    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

    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教育教学论文:解决教学中几点困惑的有效途径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运用 洪佳兰 疯狂英语(教师版) x03 68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探析——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途径 甘洁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05 30 3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教学途径研究 陈钦勇;

    张晓丽;

    周弦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x04 39

    越看越觉得好~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育人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第四,在上室内课时,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

    笔酣墨饱。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教育 教学研究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